欧阳修是因何事被贬到滁州的?

手机用户7616778207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个很严重的罪名,就是乱伦。

之前,欧阳修曾经两次被贬值,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属于范仲淹的支持者。

而范仲淹的新政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团,当然要恶整他。

不过,第三次流放滁州,却是因为一项乱伦额指控。

当时欧阳修有一个外甥女张氏,自幼父母双亡。欧阳修帮她处理的父母的后世,随后将她收养。

不过,这个女孩仅仅是欧阳修名义上的外甥女,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她是欧阳修妹夫的前妻所生,其实同欧阳修只有名义上的亲戚关系。

据说张氏长得很美,而且生性比较风骚。

长大以后,欧阳修将她嫁出去。

新婚当天,新郎发现这个女孩不是处女,勃然大怒,对其殴打拷问。

外甥女受刑不过,承认曾经在少女时代同家奴发生过关系。

新郎狂怒不已,随即报告开封官府。

当时私通家奴是重罪,而且是两厢情愿,女人一般会被严惩。

张氏为了脱罪,竟然在公堂之上张氏竟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

王铚的《默记》中说:“张惧罪,且图自能免,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语多丑异。”

也就是说,张氏在公堂之上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竟坦白交代出她未嫁前和欧阳修“有一腿”。

而且张氏说是自己年幼,被欧阳修欺骗的。

这样一来,主要责任就是欧阳修的。

在宋代的礼法严格,虽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也属于乱伦。

而乱伦在宋代一般是处死,大部分还是要凌迟。

这也是极大的丑闻,就算是下三滥的地痞流氓,也不敢做这种事。

此事一出,舆论大哗,欧阳修始终不承认。

官员两度审理此案,都判定并无其事,了结此案。

欧阳修虽免除死罪,却仍然因为所谓侵吞外甥女嫁妆,被贬官滁州。

话说回来,欧阳修的人品恐怕真的有问题,还特别好色。

晚年,欧阳修母亲的叔伯兄弟薛宗孺,检举欧阳修同媳妇吴氏有扒灰通奸行为。

欧阳修拒不承认,折腾到最后,宋神宗不信指控,断定本无其事。

但欧阳修毕竟已声名受损,政治上已无领导力量,朝廷终于让他外放,任亳州知州。


萨沙


【文藏来答】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至于欧阳修被贬滁州的原因,则是他替大宋名臣范仲淹鸣不平。

(欧阳修像)

欧阳修虽然比范仲淹小十八岁,但他非常钦佩范仲淹,称赞范仲淹“每以天下为己任”,而且不惜多次以贬官为代价替范仲淹说话。

庆历年间,范仲淹带头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新政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惨遭失败,范仲淹被贬。

欧阳修替范仲淹上书申辩,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四人(主持新政),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有治国才能,而没有听过他们有什么罪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敌国振臂喝彩,臣真替朝廷感到悲哀!”因此,朝中有人更加忌恨欧阳修,到处罗织他的罪名,最后非常牵强的用欧阳修外甥女犯罪一事往欧阳修身上套,导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无独有偶,范仲淹这次被贬为邓州太守,也在邓州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由此而观,范仲淹与欧阳修还真是心有灵犀。

(范仲淹像)

另外,这已经不是欧阳修第一次因范仲淹申辩而被贬。早在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刚刚做了馆阁校勘,负责编修书籍,可以说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彼时范仲淹已经是吏部员外郎,兼任开封知府。范仲淹弹劾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向宋仁宗进献了《百官图》,劝皇帝改革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结果范仲淹反被吕夷简诬蔑、排挤,被贬为地方官。

朝中多位官员设法替范仲淹申辩,而身为谏官的高若讷却对此事不发一言,明哲保身。欧阳修非常气愤,写信谴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连贬三次。

(醉翁亭)

景祐年间的这场范吕之争,牵连甚广。更有侍御史火上浇油,列出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宋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因为欧阳修等人替范仲淹出头,便被人诬蔑为“党朋”,世人对此议论纷纷。于是,欧阳修不得不写了一篇《朋党论》呈给宋仁宗,加以申辨。

因此,当后来范仲淹带头推行庆历新政时,欧阳修作为他得力干将,自然成为保守派和小人的眼中钉。至于利用欧阳修外甥女犯罪一事往欧阳修身上泼脏水,纯属于欲加之罪。好在欧阳修虽然被贬官了,但在这件事上证明了清白。

(岳阳楼)

参考书目:《宋史·范仲淹传》《宋史·欧阳修传》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欧阳修被贬滁州,与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有关,直接原因是有人诬陷他卷入桃色事件!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政坛上的后起之秀。按照人生的逻辑,要是欧阳修懂事,要是欧阳修能遵从官场的潜规则,溜须拍马、拉人下水、捕风捉影之类的,他就能在官场干的风生水起。

但是欧阳修不是那样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属于不平则鸣的人,看不惯的就说,简直就是一个大嘴巴。当年欧阳修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有个和尚说他的嘴巴大、耳朵边上发白,容易惹上口舌是非。果然,欧阳修在他的一生中三次被贬,都与这些口舌的是非有关。

第二,欧阳修是个很随性的人,喜欢吃吃喝喝,喜欢呼朋唤友一起喝大酒,喝多了就写一点艳词之类的。这本来在宋朝的文人中,写点这样的东西,也无伤大雅,连宰相晏殊、苏东坡等人都写过,连一贯老牌保守主义者司马光也 写他做了一场了无痕的春梦,但是偏偏欧阳修倒霉,家里面老是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幺蛾子的事情,这些诗词就被政敌拿来,作为他为老不尊甚至是乱伦的证据。欧阳修这种事情竟然摊上了两次,虽然说最终查无实据,但对他的仕途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第三,他的官场的站队技术有问题。范仲淹要搞改革,特别是在人事上的动作很大,欧阳修坚定地站在范仲淹一边,结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了,范仲淹被贬,连带着欧阳修被贬。

范仲淹被贬之后复出,官越做越大,改革的雄心也越来越强烈。在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推行改革,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因为任何一项改革必然触动权贵阶层的既得利益,要打破权力的藩篱,改革者随时要付出代价。果然,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改革三人组范仲淹、富弼、杜衍先后被贬谪出朝,枢密副使韩琦上疏营救,结果也被贬往扬州。反对派认为这四人就是官场的“F4”,诬蔑此四人朋比为奸,称之为朋党。

当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欧阳修,本来仕途一帆风顺,但欧阳修再次站错队伍,站在失败者一边。他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指出“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在给皇帝的《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指出,“欲广陷良善,则不过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必须诬以专权”。

此文像匕首,一针见血刺向了保守派的要害,保守派对此愤恨不已,睁大眼睛挖空心思寻找欧阳修的过错。恰巧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因私通家奴东窗事发,遭审讯时诬称与欧阳修有染,这是个绝佳的剧本,这样一个“猥琐大叔情挑小萝莉”的故事,绝对可以让欧阳修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欧阳修被投入大狱接受审查。虽然后来查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欧阳修还是受到牵累,被降职到滁州。

但是,和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样成就了欧阳修大师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穷而后工,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好玩的国学


问题的来源可能是来自于对《醉翁亭记》的兴趣,《醉翁亭记》是欧阳永叔被贬滁州之后所作的名篇之一。

当问及欧阳修被贬的原因,那么首要的原因一定是庆历新政,庆历五年,因新政施行不力,朝中议论纷纷,对手借党论发难,改革派中,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纷纷离职。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认为自己应该“忘身报国”,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改革派辩护。没多久,被归为改革一派最终被贬出朝廷。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直接原因:欧阳修被诬陷作为舅父和外甥女发生不正当关系。


心泊孤舟


欧阳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既是文坛领袖,又是一代名臣。因积极参与范仲淹等人的新政,先后两次被贬,被贬到滁州就是第二次。

庆历三年,范仲淹出任参政知事后,推行庆历新政,但不久就受挫并被排挤出首都去戍边。其它范的拥趸富弼等人也丢了官职。当时的欧阳修看不公,大胆上书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说好人是朋党。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范仲淹)罢官,只会让坏人得意,敌人称快。

当时的欧阳修官职为知制诰,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宋仁宗看了这个秘书的上书只是一笑了之,但其它的“坏人”则坐不住了,可是欧阳修当时只是个小角色,也就是帮着皇帝写写诏书什么的,不在被贬之列,怎么办呢?无巧不成书,恰巧这时欧阳修的外甥女因与仆人私通,在开封府受审,审讯过程中,外甥女供出在未嫁时曾与欧阳修暧昧,大宋朝虽没有大清朝的奸出妇人口的律令,但总归是一个好理由,所以欧阳修就由于单方指认被贬滁州。

好在欧阳修心胸开阔,在《滁州谢上表》上表示:若臣身不黜,则攻者不休。被贬到了遥远的滁州,也未尝不是脱风波而远去,避陷阱之危机。有这样的好心态,所以才成就了不朽的名作《醉翁亭记》。

只是欧阳修当时不会想到,二十年后,已经六十一岁的他老人家又被殿中御史蒋之奇指控调戏大儿媳吴氏,但这次欧阳修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最终结果是以蒋之奇被贬结束。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大宋的公务员也是可上可下的。


芦苇luwei


欧阳修被贬滁州和“庆历新政”有很大关系。

庆历五年(1045年)春天,推行新政的改革派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等相继因“党论”被驱离朝廷。欧阳修认为自己应该“忘身报国”,于是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他们辩护。不久,他也被贬出朝廷。 不过,欧阳修被贬的公开原因却不是因为政治斗争,而是因为:“盗甥”案。宋仁宗的贬谪诏令是这样写的:“(欧阳某)不能淑慎以远罪辜,知(张氏)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门;知女有室归,而纳之群从。”



那么,欧阳修“盗甥”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盗甥”,就是作为舅父的欧阳修和外甥女乱搞不正当关系。欧阳修的妹夫叫张龟年,张龟年与前妻生了个女儿,张死后,欧阳氏带此继女居住在兄长欧阳修家中,后来这个孤女张姑娘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欧阳晟,却与欧阳晟的家仆陈谏私通。奸情败露后,由开封府进行审理。张姑娘为了开脱自己,就反咬舅父一口,说未嫁时就与欧阳修有私情。这件事一直闹到朝廷,欧阳修上疏为自己辩护,说他妹妹携孤女来投奔自己的时候,张姑娘才十岁。中书舍人钱勰跟欧阳修素有怨仇,便拿出欧阳修的一首《望江南》词,证明他人品不正。那么,为什么钱勰死死咬住此事不放呢?据《词苑》说,钱勰是钱惟演的堂侄孙,也是吴越王钱俶的后代,欧阳修撰写的《五代史》,对钱俶有贬低之语,所以钱勰怀恨在心,趁机打击报复欧阳修。

再说,范仲淹等一批政治家大胆实行“庆历新政”改革,触及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欧阳修积极支持改革,所以这帮家伙也明里暗里给他下了不少绊子,上了不少眼药。


菜根漫谭


欧阳修被贬滁州,其实是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通奸案。

欧阳修在政坛上的发展历经坎坷,4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通奸案而被贬往滁州,在滁州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那么这个通奸案又是怎么回事呢?

欧阳修让人给告了,有人告他跟自己的外甥女儿有不干不净的关系。原来欧阳修有一个妹妹,他的妹妹嫁了一个丈夫叫张龟正。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后来张龟正就去世了,张龟正原来还有个前妻,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就叫她张氏。当时欧阳修的妹妹无依无靠怎么办呢?欧阳修就把他的妹妹以及这个应该算是他外甥女的张氏,这个仅有七岁的小女孩儿一块儿接到自己家里来一起生活。光阴荏苒,这个小女孩儿就长大了,长大了之后,欧阳修作主就把她嫁给了一个自己的远房侄子叫欧阳晟。这本来是挺好的,可是这个事情谁也料不到。欧阳晟有一个仆人,这个仆人呢,长得是青春年少,风流俊俏。这张氏也是美貌多情,这一来二去张氏就跟他这个仆人之间就发生了关系,用现在的话就是有通奸的关系。这个时候欧阳晟知道了,欧阳晟就要送官,就送到了开封府审理这个案子。这个时候这个事跟欧阳修有关系吗?没关系。当时的开封府的知府杨日严,一看到这案子特别兴奋。为什么特别兴奋?杨日严原来在益州当官因为贪污,欧阳修就弹劾过他。他一接到这个案子一看这跟欧阳修有关系,很兴奋下令严加拷问,一定要问出点什么来?这个张氏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没见过什么世面,哪见过这种阵势。严刑拷问之后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言谈之间就说到了她还没有出嫁之前在欧阳修的家里和欧阳修之间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事情。杨日严如获至宝,做梦都没想出能问出这个来。他就想以欧阳修与这个张氏通奸,并且企图霸占张氏的财产为名,向朝廷提出诉讼。

宋仁宗迫于宰相等人的压力,做出了罢黜欧阳修原有官职,将其贬为滁州知府的最终判决。欧阳修怀着落寞的心情来到安徽滁州,只能在词中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江水趣谈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八月,欧阳修从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右正言的职位上“左迁知制诰、知滁州。”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在滁州任上写的。

图注:醉翁亭


那么欧阳修是因为什么事被贬到滁州任上的呢?


原来他卷入了一件涉及人伦纲常的案子。


欧阳修的妹妹欧阳氏曾嫁给张龟正做续弦的夫人。然而,张龟正不久去世,无子,只留下与前妻所生的一个女儿。欧阳氏就带着继女投奔欧阳修,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后来,张龟正的女儿(下文称其为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族侄欧阳晟。


不料,张氏在欧阳晟家竟然与奴仆陈谏通奸,事发后被拘押在开封府。不知道张氏出于什么考虑,“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词多丑异。”由于欧阳修为官正直,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人,张氏的这个案子被权知府事杨日严揪住,“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谏官钱明逸就上疏弹劾欧阳修曾经与张氏通奸,并且霸占张家财产。


最初,这件案子由军巡判官、著作佐郎孙揆审讯,孙揆只审通奸案,对其它问题不牵扯。但这种审讯结果引起仇视欧阳修的官员们不满,宰相(史籍没有明文记载是谁,据推测应该是贾昌朝或陈执中)又让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复审。苏安世根据张氏攀扯欧阳修的供词,把欧阳修牵涉进来。这时,宋仁宗又派太监王昭明监审。王昭明看了苏安世所定的案卷后,说:“我在皇帝身边,他几乎天天提到欧阳修。你这样结案,是迎合宰相,说他大恶。以后皇帝要是不满,我可吃罪不起。”最终,苏安世还是按孙揆的意见结案,但认为欧阳修有霸占张家财产的嫌疑。


图注:宋仁宗画像


此案其实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第一层,张氏与奴仆陈谏通奸。这件事已经坐实,本应就事论事结案,但由于张氏在供词中还攀扯到欧阳修,被一些朝臣抓住,想借此机会扳倒欧阳修。第二层,欧阳修是否与张氏通奸。这件事只有张氏的一面之词,经过审理,证据不足。第三层,欧阳修是否霸占张家财产。经过审理,认为欧阳修霸占张家财产的证据是,曾用张家的财产购买田地,写在妹妹欧阳氏的名下。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欧阳氏是张氏继母,也是张家的人,写在欧阳氏名下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当时宋仁宗却认为:“知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门,知女归有室而纳之群从。……券既不明,辨无所验。”意思是欧阳修不应该把已经出嫁的妹妹收养在自己家,更不应该把不是自己家族的张氏收养,现在用张家的财产购买田地的事也说不清楚了。最终,宋仁宗让欧阳修“除延阁之名,还序右垣之次,仍归漕节,往布郡条,体余宽恩,思释前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黯然到滁州赴任去了。


图注:欧阳修画像


表面上看,欧阳修被贬是因为卷入了一件案子,实际上,这反映出北宋中期朝廷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这种争斗在北宋初期就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一直持续到北宋的灭亡。

参考文献:

王铚:《默记》卷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七


历史研习社


欧阳修是因为参与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而被贬到滁州的。

欧阳修(1007-1072),别号醉翁,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小时家境贫穷,由他的母亲教读。宋仁宗赵祯(1022-1063年在位)天圣八年(1030年)考取进士。后来做了规谏朝政缺失的谏官。因“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积极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的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改革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官,欧阳修上书分辨,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据《宋史》记载:范、韩、富“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书,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大意是说反对革新的“邪党”污蔑欧阳修与其“外甥女”有染,交由开封府审理。欧阳修百般辩解,政敌借机攻击他,最后欧被贬到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当时散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并且提拔培养了一批新进作家,如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苏轼曾称赞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枕溪居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