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公是怎样的人,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包拯?

yufengguanyun



对于包拯,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金超群饰演的包青天身上。剧中的包青天面黑如炭、不苟言笑,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

历史上的包拯廉洁公正,刚直不阿,而且他的脸并不黑。

包拯的一生,就是和贪官污吏、庸官作斗争的一生,他多次上奏弹劾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指责宰相宋痒碌碌无为;扳倒两任三司使,这般神操作看得众臣们目瞪口呆。


说欧阳修看不起包拯有点言过了,顶多是看不惯,那时的包拯绝对算是官场上的“异类”。欧阳修看不惯包拯,估计包拯也看不惯欧阳修。


欧阳修曾评价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这算是很中肯的评价。

欧阳修1030年中进士,包拯是1027年中进士,但包拯步入仕途比欧阳修晚了很多年。包拯中进士后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不愿外出做官,直到父母去世后守孝期满才在乡亲好友的劝说下担任官职。欧阳修所说的“闻于乡里”的确如此,包拯一开始就拥有了一个好名声。


欧阳修看不惯包拯的主要原因是两人的政治理念不同。


庆历新政时期,当时的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行改革,整顿吏治,裁掉了一批庸碌无为的官员,提拔了许多有能力的贤才。包拯认为改革可以,但是有些做法未必可行,比如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中央向地方派出按察使,这些按察使专门监督地方官吏,按察使的权利过大,一句话就能决定官吏的命运,这容易造成新的腐败。

包拯的忧虑不无道理,但也引起了改革派的不满。欧阳修当时是积极支持改革的,这是他们政治理念不同之一。

后来包拯到池州当知州,欧阳修觉得包拯是个贤能之才,又向宋仁宗举荐他为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如果欧阳修看不起他,不可能举荐他。

包拯在天子脚下当官,皇城都是些皇亲国戚,这些人的关系网四通八达;而包拯又是个不畏权贵的清官,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当时诉讼的人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而包拯打开官署大门,告状的人可以到面前来陈述是非。有些皇亲国戚私建园林,侵占了河道,包拯命令他们强行拆掉。那些皇亲国戚都称包拯为“包阎王”,而开封的老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

皇亲国戚们纷纷跑到宋仁宗那里告状,最后宋仁宗弄得没办法,就把欧阳修叫来说,当初是你举荐的包拯,现在你去当开封知府!

欧阳修上任开封府后执行的政策就要宽松得多,开开约谈会走走过场就得了,皇亲国戚们一片叫好,当时有“包严”、“欧宽”之说。


宋仁宗嘉祐四年,包拯上疏弹劾三司使张方平,指责张方平利用职务便利买了一处有产权争议的房子,导致后来打官司,因此张方平被免去了职务。

张方平免职后,宋仁宗又任命宋祁为三司使。包拯一听说是宋祁出任三司使急了,这人作风有问题!包拯立马上疏宋仁宗要求弹劾宋祁,理由是这人在益州任知州时生活腐败,侍女无数,他还欺霸良家妇女!

宋仁宗听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得了,你包拯来行了吧?

张方平和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好朋友,现在两个都被包拯弹劾下来了,他坐不住了。他马上写了一篇《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给宋仁宗,他说你包拯把两个人都弹劾下来了,原来是你想当这个三司使!就像一个人牵着牛踩了别人的田,别人却把牛给没收了,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包拯听欧阳修这么说并没有争辩,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我包拯弹劾他们是为了大宋社稷,而且也不是我想当这个三司使,是皇上要我当我能怎么样?

欧阳修这么做我觉得有一点私心在里面,包拯有理有据,并无过分之举。连宋仁宗都说欧阳修的理由太牵强,包拯这个人虽然性格刚烈了一点,本质上还是个好同志。


说欧阳修看不起包拯,说不定包拯还看不起欧阳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