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開始,你怎麼看?

子冬


有人說唐朝的衰落是因為唐玄宗娶楊玉環開始的,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覺得唐朝的衰落是從皇帝懶政、朝臣腐敗、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開始的。

有一部分學者總把王朝的興衰歸咎在一個女子身上,這種觀點太表面化了,如商朝的滅亡認為是因為妲己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勾引紂王導致引起的,而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楊貴妃沒有勸諫唐玄宗勤政愛民,讓楊國忠這種奸臣步入朝堂,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好嬪妃,但是絕對不是一個禍國殃民之輩,說唐朝是因為他走向衰落,實在有些讓她背黑鍋的嫌疑。

一、唐玄宗懶政怠政、重用奸臣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唐朝的開元盛世堪稱唐朝最繁華的時代,雖然是唐玄宗時代實現的,但是唐朝的衰落也是從其開始的,前期的唐玄宗在太平公主手上搶過皇位開始,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對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朝堂煥發出勃勃生機,所以造就了開元盛世。

然而開元盛世後,他開始變了,他不再是一位雄才大略君主,他開始變得驕傲自滿、剛愎自用,聽不進朝臣的意見,他開始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寵信宦官,致使朝堂成為奸佞的聖地,忠臣的牢獄,唐玄宗的這些變化在他遇到楊玉環之前就開始了。

二、藩鎮割據是唐朝走向衰落的第二個原因

唐朝的制度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到了唐玄宗時代,藩鎮的權力越來越大,手握重兵,權勢割據一方的安祿山從來就沒真正忠於唐玄宗,即使沒有楊玉環,安祿山一樣會造反,安史之亂同樣會爆發,因為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趨勢,所以藩鎮割據導致安史之亂是唐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宦官專政是唐朝走向衰落的第三個重要原因。

開元盛世開始後,唐玄宗開始寵信宦官,宦官的人數發生了巨大變化,徹底打破了唐朝前期對於宦官的嚴格控制,唐玄宗寵信宦官高力士,把朝中的大小事務都交給高力士打理,甚至把高力士提拔為驃騎大將軍,一時之間宦官權力權傾天下,也就是從唐玄宗寵信宦官的這個時候開始,唐朝的宦官權力越來越大,到了後期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所以這和楊玉環無任何關係,這在開元盛世的時候就買下了禍根。

結論

楊玉環不具備左右朝臣的能力,沒有禍亂朝政,所以導致唐朝衰落的原因並不是她。

如果要說一個女人能夠讓一個朝代由盛轉衰,那麼這個女人絕對如西晉的賈南風和清朝的慈禧太后一樣,手握朝中大權,實際上的皇帝權力,只有像這兩個人一樣才具備這種能力,楊貴妃不關心朝政,不參與朝中大事,所以說唐朝的盛轉衰是因為楊貴妃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絕塵的時光


就朝代的衰落或毀滅,世人喜歡把這種歷史“背鍋”強加於帝王寵愛的美女身上,商紂王期妲己,唐玄宗期楊玉環,被當作為“紅顏禍水”,一個朝廷的衰落或毀滅並不是由這些女人造成的。

然而,王朝的衰落、覆滅從男權社會統治背景下,女人根本就不是王朝衰落的誘因,只佔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唐玄宗在中後期懶政沉色、國力已嚴重衰退,其實楊玉環即時不存在,大唐王朝走下坡路已成定局。

楊玉環國色天仙般的美人,被唐玄宗發現後,從兒子手中生生奪過來作為自己的愛妃,給後人留下詬病,歷代的文人墨客把唐玄宗視作為無道昏君,一定程度上也對唐玄宗有抹黑之處。

唐朝經過李世民與武則天的治理積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名臣姚崇、宋璟等人的有力扶持下唐玄宗治理出開元盛世。在開元年間,唐玄宗知人善用,心繫民生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把唐朝再次推向了繁榮頂峰。然而隨著姚崇、宋璟的離世,唐玄宗身邊失去了約束,開始變得膨脹自滿,居功自傲,完全沉浸在盛世的美夢中無法自拔。

天寶年間之後,唐玄宗喜歡音律,楊玉環又善於舞技,慢慢沉迷於酒色亨樂,懶惰於朝政,親手葬送了開創的盛世。

好大喜功,挑起南詔和吐蕃的戰爭,軍力軟弱戰爭節節失敗,耗費了大量的國力。軍隊戰鬥力的衰落,從軍隊內部腐敗、奢靡淫逸缺乏有效的訓練,將士離心已開始走下坡路,李世民時期的中央軍彪悍戰鬥力早已不復存在,而存成了貴富子弟撈功績的地方。

不管是任用李林甫還是楊國功為相期,在唐玄宗的包庇縱容之下,把弄朝政、管控官員任用,排除異己、迎奉供養唐玄宗的貪圖享樂。唐玄宗後期最大的識人任用失識,任命有野心的異族安祿山為邊疆兩地節度使,軍政大權於一身,以後來安史之亂埋下隱患。

在安祿山無節制的發展壯大下,內外勾結率領十幾萬叛軍直插長安,各地的守軍接連失敗,還有自動投降者,毫無戰鬥力的中央軍,無法阻擋住叛軍的攻勢,就連洛陽守衛的中央軍都選擇棄城出逃。沒過多久潼關失守,唐玄宗和楊玉環倉皇一路南逃,只帶著少數宮女和少量軍隊,由太子李亨率領著少罦軍隊斷後。

在出逃的路上,太子李亨和一些朝臣就對楊國忠和楊玉環懷恨在心,儘快的把這一對誤國的兄妹處理掉,當唐玄宗逃至馬嵬附近後,因糧食短缺楊國忠跋扈的一面激怒眾人,士兵們譁變把楊國忠當成砍殺,又逼迫唐玄宗把楊玉環除掉,最後迫於無奈只好把楊玉環賜死。楊玉環死後唐玄宗繼續帶著少量軍隊向成都出逃,而李亨率軍駐留下組織力量防守,在十幾個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

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對繁華的長安城毀損嚴重、留下一片焚燼殘跡。史中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豹狼所號。”——《舊唐書》

經過這次戰亂,廣大的民眾無家可歸,不時的面臨著叛軍的屠殺,大批土地荒廢黎民逃散,百年後的覆面留下了禍因,唐玄宗的作為讓強盛的唐朝中途衰落,非楊玉環一個女人之過,主因在於唐玄宗的墮落,治國荒廢。

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有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產生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斌哥居丹霞


唐朝的衰落從安史之亂開始的。楊玉環得到皇帝的恩寵,影響唐玄宗施政,只是微不足道的。唐朝的衰敗,大家總是歸罪於女人身上,認為她們就是紅顏禍水,我們需客觀的分析歷史,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源於封建君主專權制度的不完善和健全。

安史之亂導致唐朝衰落,主要是唐朝的制度遭到了破壞及本身的缺陷。均田制度、府兵制度、用人制度等制度遭到了影響。

唐玄宗晚年,沉醉在紙金迷醉的奢侈裡,只顧著貪圖享樂,重用奸相楊國忠,李林甫。杜絕言路,排斥忠良。出現一系列問題後,沒有及時處理。爆發了安史之亂,歷時8年,席捲了半個唐朝,使鼎盛的唐朝走向衰落。

一、均田制度的衰敗,土地關係的變化,內部矛盾激化

唐朝沿用北魏朝的均田制,在其基礎上加以改良,均田制度從北魏到唐朝推行了30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社會形態的變化,均田制不再適用唐朝的經濟發展。土地佔有關係是封建生關係的基礎,隨著土地佔有關係的變化。唐朝的內部矛盾也隨著而來。

唐代均田法的大概主要內容為“丁男給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應給寬鄉,並依所定數。若狹鄉所受者,減寬鄉口分之半。其給口分田者,易田則倍給。寬鄉三易以上者,仍依鄉法易給。”“諸庶人有身死家貧無以供葬者,聽賣永業田,即流移者亦如之。樂遷就寬鄉者,並聽賣口分。賣充住宅、邸店、碾皚者,雖非樂遷,亦聽私賣。諸買地者,不得過本制,雖居狹鄉,亦聽依寬制,其賣者不得更請。凡賣買,皆須經所部官司申喋,年終彼此除附,若無文碟輒賣買,財沒不追,地還本主。諸以工商為業者,永業、口分田各減半給之,在狹鄉者並不給。”

唐朝均田制其目的為了抑制土地兼併,把農民控制在自己的土地上。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原有的土地無滿足農民的需求。均田制度發展到最後,無法抑制土地兼併。均田制沒有禁止買賣,這樣的條件,提供了土地交易空間,導致佃農與僱主的產生。

唐玄宗開元19年出現:“京哉地狹,民戶殷繁,計口給田,尚猶不足。”

均田制的破壞還表現為均田百姓的大量逃亡,由於賦役壓迫的嚴重,特別是兵役的沉重,逃亡問題。

隨著均田制的瓦解,封建地主經濟的向前發展,為貴富士豪右增殖私產、兼併土地開了方便之門,小私有土地佔有者紛紛破產,地主土地佔有形式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

二、府兵制度崩潰,導致節使使割據地方

經濟決定政治,均田制度的瓦解,那麼府兵制度也緊接著瓦解。府兵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度基礎之上的,府兵來源於均田戶,他們的負擔沉重,平時從事生產,農閒時就軍府集中進行軍事訓練,出征時,府兵自備甲衣糧食。這種制度剛開始時,優越極好,既能生產,又能守護邊疆。

隨著社會的發展,府兵成了社會恥辱,《資治通鑑》記載:“府兵入宿者謂之侍官,……役使如奴隸,長安人羞之,至以相垢病。其其戍邊者又多為邊將苦使,利其死而沒其財,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無兵可交”。

唐玄宗晚年,窮兵黷武,濫用民力,這些府兵對這種制度開始有著抵制情緒。戰爭的時間是不固定的,而農民的農作季節是固定的,突發性的戰爭,耽誤了農作時間,大量的勞力投入,與戰爭背而弛,所以那些背井離鄉的府兵需沉受巨大的痛苦,不然百姓也不會逃亡。

府兵是以給農田耕種來保障的,而現在面臨戰爭,建功沒有得到賞賜,均田戶農作季節又需無休止的戰爭,甚至還要交納租糧,就這樣,府兵就很難維持下去。

玄宗時政府對於土地交易的放鬆,使土地私有性的成分大大增強。土地租佃、買賣日漸頻繁,鄉村社會中的地主和農民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關係,即租佃關係。於是,無地和缺地的農民同地主簽訂契約,租佃地主的土地,佃農和田主的關係主要建立在契約關係上,兩者有其明確的權力和義務。

從均田制下農民的身份到租佃制下農民的身份地位來看,雖然其私有性得到加強,但是,不能說此時已形成了一種類似於“自由勞務式的契約關係”,他仍然被地主和官僚的雙重剝削下,被沉重的賦稅束縛在地主莊園的土地上,重新歸於專制官僚社會的統治。

唐玄宗的好大喜功和他的昏庸,最終也導致了其任人不當的後果。如李林甫建議,“文人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番人,番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玄宗採納這一說法,“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專任大將,林甫利其不識文字,無入相由。然而祿山竟為亂階,由專得大將之任故也。”

至天寶十年,安祿山己是平廬、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其勢遂不可制”。皇帝的寵愛和權力的擴大,對於安祿山的完全的信任,即便是太子屢奏“祿山必反”時,玄宗依然不信。

天寶十四年,最終安祿山起義叛亂。安祿山的叛亂更導致農民的逃亡,戶籍亦無法管理。而且,戰爭所需要的大量經費也加速了均田制和租庸制的衰敗。

安史之亂,歷時8年,席捲了半個唐朝,社會經濟體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唐朝從鼎盛走向衰落。

三、唐玄宗晚年昏庸,重用奸相楊國忠,李林甫

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喪失了早期向上求治的精神。近小人,遠忠良,重用奸相楊國忠、李林甫。

李林甫擔宰相時,設置財政專署,為自己斂財。他控制著唐朝全部財權。而楊國忠任宰相時,籠絡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用不管才德,只要能聽自己的就會安排官職。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基本上被楊國忠把持。在對官員考核上,他一個人獨斷。導致朝政人才質理迅速下降。

楊國忠執政期間,向南詔發動兩次戰爭,都是因楊國忠的無能,導致士兵客死異鄉。而以失敗而告終。

751年鮮于仲通率軍攻打南詔,兵敗,投靠了吐蕃。楊國忠專權國,窮兵黷武,對邊境少數民族用兵,不僅造成千成將兵暴屍邊境,也給少數民族的人們帶來的災難。

楊國忠與李林甫所作所為的事蹟,大家都比較清楚,所以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結:

唐玄宗前期,勵精圖志,開創了開元之治,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廉。而唐玄宗晚年時期的政治制度不能解決經濟,社會階級發展的問題,導致矛盾激化。

唐玄宗晚年貪圖享樂,重用奸相,沉睡在前期的功薄上,朝廷政治腐敗,經濟體系崩潰,用人才制度被奸相專用。

不思進取,貪圖酒色,過著奢侈的生活,不積極改善制度,輕信他人,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歷時8年,強大而鼎盛的唐朝被他弄得千瘡百孔。使唐朝走向衰落。


史學長空


由於她們長得國色天香、傾國傾城深得國君喜歡,就在歷史長河中贏得禍亂朝綱和“紅顏禍水”的美名,唐朝的楊玉環就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國家因為一個女人由盛轉衰是有條件的,前提就是這個女人能夠完全的控制這個國家的命脈。就像漢朝呂雉,唐朝武則天,清朝慈禧一樣,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那她們的存在確實能夠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比如漢朝在呂雉統治時期國力不斷上升,武則天代唐期間唐朝也不斷變得強大,清朝從乾隆開始就已經衰敗,而慈禧憑一己之力還維持了數十年,她死後才迅速滅亡。

縱觀唐朝歷史,有兩個時期最為鼎盛,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時期,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時期,前者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國力強盛,後者在李隆基的帶領下經濟發達,使各個小國紛紛歸順唐朝,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唐朝的衰落也是拜這個唐玄宗李隆基所賜,唐玄宗的四個舉動也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衰落。

其一、唐玄宗在剛剛繼承帝位的時候,是個勵精圖治、治國有方的好皇帝,他任用賢能,政治清明,讓大唐有了開元盛世的興盛局面。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經濟也達到了巔峰,本來唐玄宗如果一直這樣治理唐朝的話,唐朝也不至於衰敗,而他自己也能留個千古美名。但是,這時的他開始飄飄然了,聽不了臣子反對的意見,喜歡拍馬屁的。為了能更好的享受榮華富貴,甚至動用大量的金銀財寶,修建了酒池肉林供其享樂。

其二、就和當時的第一大美女—楊玉環有關了,當時的唐玄宗對楊玉環痴心一片,整個後宮佳麗三千,卻獨寵楊玉環一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但是盛產荔枝的地方離京城很遠,為了能博得楊玉環一笑,唐玄宗甚至讓侍衛快馬加鞭,從千里之外運回新鮮的荔枝,留下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千古名句。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給楊貴妃戴最好的金銀首飾,楊貴妃一串普通的手環的價值都相當於一位大臣一年的俸祿,可見楊貴妃有多麼受寵,所以唐玄宗陷入了和楊貴妃的愛情中,荒廢了朝政。

其三、就是重用奸佞之臣,唐玄宗為了讓楊玉環高興,重用楊國忠,而楊國忠徇私枉法,專權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特別是兩次帶兵攻打南詔,更是是損失慘重,可謂是一個禍國禍民的大奸臣。各位忠臣雖然很憤怒,但是楊國忠作為皇帝的紅人,忠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所以楊國忠一人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很多百姓也因此失去了養家餬口的土地,民意就好像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導致唐朝國力下滑,

其四、楊玉環的通風報信,安祿山得以大難不死,更是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關於安祿山朝中早有明眼人看出來安祿山有謀反之意,於是上奏給唐玄宗。唐玄宗也擔心,就照安祿山入京,誰知楊貴妃提前給安祿山通風報信,安祿山就將計就計,表示忠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還就此升官了。如果唐玄宗此時就殺了安祿山,就有可能沒有安史之亂了。

楊玉環和以上幾位是有質的區別的,她終其一生只是個妃子,連皇后都不是,國家的權柄始終掌握在皇帝的手裡。人們都說楊玉環的出現迷惑了一代君王,正是她斷送了開元盛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讓安史之亂成為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一個擁有的皇權的皇帝才是帝國命運的決定者,與一個沒有權力的妃子無關。大概沒有一個皇帝老兒不愛美女,他們同樣擁有眾多美麗和寵愛的妃子。但是這些人懂得把國事和私情分開,不會因為一己私慾而誤國

唐玄宗晚年縱情享樂,用人決策失誤才是唐朝逐漸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楊玉環能影響到皇帝,是因為皇帝,不能管理好自己。我們縱看歷史的時候總是喜歡忽略主旨,而關注那些讀起來津津有味,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的細枝末節。楊玉環死在馬嵬坡,真可謂下場淒涼。但是憑他一個弱女子,如何在權力慾望極重的唐玄宗手裡撼動大唐江山








文靜視角


廢興萬變,憲章常替。物極必返,天道循環。大唐帝國也不左右這一自然的法則。

雖玄宗晚節不保中唐之盛,也不能說大唐衰頹由玄宗而端,換任何一個帝王替在玄宗之位也是一個必然結果,一個時代自有其四季輪迴。改變人及萬物包括朝代興衰的是天運,決非人。但人間的文明制度是可以長久的。

大唐的興衰史不是哪位明君能夠掌控的,玄宗濫政加速了唐滅亡是無疑的。玄宗對楊貴妃的鐘情是人間的愛情佳話,也是大唐帝國的悲歌。從反面也告訴後人,愛情勝於天子,愛能勝天,真愛永恆。

生老病死,興衰存亡,乃人與國之常態。將一個朝代的衰落,歸結於一個女人,是國人常見的做法,前有西施,後有慈禧,皆有名的背鍋俠,如此作法,豈不是讓天下女生寒心?

大唐前期猛烈開疆,國土倍贈,財富大量消耗,至李隆基中期時,人口與隋朝鼎盛時期相當,但面積大一倍,國防難度增大一倍。

此時由於土地兼併及唐朝與阿拉伯爭奪西亞,路途遙遠,府兵制難以為繼,被迫改革,但是,募兵制太費錢,於是,玄宗在中央以募兵為主,在邊疆設節度使,授予軍、政、財及人事權,節度使自行募兵,守護邊疆,還向朝廷交稅,國家沒花一分錢,不但解決了邊防問題,還進錢,因此出現了開元盛世。

但是,好景不長,有利必有弊,中央軍在征討南詔時,損失慘重,安祿山趁機造反,朝廷被迫分封大量節度使來抵抗叛軍,使得中央直轄區大為減小,朝廷類似於周天子,政令不出長安城。

平叛八年,人口減半,中亞新疆甘肅盡失,國土減半。從此,唐朝開始了中央與地方的相互征伐,再也不能開疆拓土了。

綜上,唐朝衰落始於府兵制遭到破壞,導火索是安史之亂,由於楊玉環的對安祿山的偏坦,導致沒能提前除掉安祿山,使唐朝衰落提前。



當代曹植


這是歷史的表面,而本質上唐代在玄宗時期達到了極盛,與他前期勵精圖治、親賢遠佞是分不開的。而從天寶年間開始,玄宗就認為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樂了,不好好管理國家大事,驕傲自大,罷免賢相,重用奸臣。不思居安思危,死於安樂的古訓。這樣表面的繁榮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最後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沒有楊貴妃,會有張貴妃、劉貴妃,玄宗手下盛唐也會轉衰。


獨行扁舟子張傑


嚴格來說是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壹二雜談


一個王朝的興衰取決於他“基因”,即制度,唐朝興於幕兵制,亡於幕兵制,“藩鎮”對於唐朝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發揚揮了決定性作用,但安史之亂後,隨著中央政府的衰弱,藩鎮割劇最終葬送了“大唐”。



松之風


唐朝的衰落是起始於唐玄宗娶楊玉環,但楊玉環不是禍害唐朝的罪人。

唐朝的衰落是唐玄宗太過於信任奸相楊國忠,又重用安祿山,才導致安史之亂爆發,但安史之亂沒有徹底動搖唐朝的根基,因為當時大唐還有一個大人物。

千古第一福將郭子儀相信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最後是被郭子儀帶兵剿滅的。


用戶638883浪雞添鴨


有人說唐朝的衰落起於唐玄宗娶了楊貴妃開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說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娶了楊貴妃,意指是由於楊貴妃的原因。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原因如下。

①從唐玄宗的角度。唐玄宗又稱唐明皇,他在位初期的確開闢了唐朝的極盛局面,開元盛世。但是大抵君王都是這樣,初期勵精圖治,後期怠慢朝政。

唐玄宗在位後期本身就開始寵幸奸臣,如宰相李林甫把持朝政11年之久。而且還沉溺於美色。娶楊貴妃只不過是為了填補她內心的一處空白而已。即使沒有娶楊貴妃,也會有其他的楊貴妃出現,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唐玄宗自己怠慢朝政。

②從楊貴妃角度。楊貴妃只是一個女人,她只是仗著皇帝的寵幸,驕奢跋扈一些。是這事不好,但是還不至於讓唐朝衰落。

重點是楊貴妃的家裡人。他們為了打造高官厚祿,多次請求了楊貴妃,楊貴妃沒有辦法,只能在皇帝耳邊吹起了枕邊風。讓他的姊妹兄弟個個成為高官。

③從奸臣的角度。唐玄宗時期的奸臣為了高官厚祿,為了自己的地位,完全不顧朝廷。比如楊國忠,只知道公然受賄,完全沒有一個臣子的樣子。使他們支持這個朝代走上了衰敗。

④從政策的角度。唐玄宗後期怠於朝政,在政策上出現了極大的失誤。他重用了安祿山等塞外的民族,而安祿山為了爭權奪勢,最後竟然發動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致使民不聊生,國家衰弱。

⑤從封建時代的特性上來看。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朝代的衰落最終都將責任歸於女子身上。說女子禍國殃民,可是仔細分析,這些女子哪裡有這樣的實力啊,不過是封建時期,男性君王一種推脫責任的手段而已。

以上便是我的觀點,唐朝的衰落,起始於唐玄宗,但不是起始於唐玄宗娶了楊貴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