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劉備歸還了荊州,孫劉兩家結好,關羽就不會敗走麥城了嗎?

用戶5293061272552


不是沒有人提過這種建議。

比如著名謀士龐統。

《三國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曰: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另一謀士事後也批評劉備不能根據事情輕重,對到荊州作出取捨:

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三國志·廖立傳》

之前孫權肯將南郡(今荊州市周邊地區)借給劉備,是因為他不願意獨自承擔曹操軍事壓力。但他並不是特別情願的――孫權繼續控制江夏(武漢地區),保留了爭奪荊州的前進基地。

劉備奪取益州前,實力有限,必須藉助孫權力量對抗曹操,孫劉雙方有抱團取暖的迫切需求。孫權知道劉備需要自己支援才能生存,尚能容忍。當劉備勢力跨有荊益,實力大漲,憑藉身居上游,反過來對孫權形成優勢。這個壓力就超過了曹操,不解決這個問題,雙方必然翻臉――襄樊之戰前孫劉就幾乎兵戎相見。

(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先主傳》

如果劉備肯放棄荊州,當然可以跟孫權言歸於好,孫劉不至於開戰,關羽自然也不會死。

但是劉備統治基礎是荊襄集團,他不可能拿他們的根本利益去交易――雖然他可以在益州地區對這些人的損失做出補償,但能惠及的只是少數。

另外,放棄荊州還有人事難題,比如關羽就不好安排。


真正鱷魚不哭


雖然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來分析一下。

如果劉備歸還荊州,孫劉兩家結好,關羽還是會敗走麥城。

我們首先來說一說大環境。關羽守荊州的時候,已經是天下三分,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戰事了,大家各守各的地盤。



再來說關羽其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曹操欣賞他對劉備的忠誠,捉而不殺,把他當做好朋友對等,好酒好肉款待他,送美女送珠寶拉攏他。要是一般的人,即使是不想要,也是要禮貌的婉言謝絕,但關羽不一樣,一點面子不給啊!直接拒絕,乾脆利落。

後來聽說劉備在袁紹處的消息,直接不辭而別,還過五關斬六將,殺了曹操好多將領。

這裡我們要分析一下,為什麼那些將領明知關羽是萬人敵,還要堅決地阻止他過關口呢?原因是關羽殺曹軍將領和士兵多,曹軍中和他有仇恨的官兵也多。那個年代當兵的人,有好多都是父子或者兄弟一起的,所以這種情況很普遍。於是就有了每個關口都有人要殺他。

後來雖然被他突破了,曹操也知道沒人能阻擋得了他,就緊急派人叫各個關口放人,否則徒增傷亡。但就是因為這樣,曹操已經深恨關羽,今後有機會就一定擒而殺之。



再說孫權,本來想和關羽拉進關係,結成親家,卻被關羽罵作豬狗不如,氣得孫權就想馬上殺了他。關羽單刀赴會,也深深的刺激了所有江東英雄們,所以關羽是到處拉仇恨,好像除了劉備張飛趙雲少數幾個人,都成了他的仇人。

劉備如果要歸還荊州,以關羽的性格,即使是孫權派人來接收,也絕對要為難於他們,重複拉仇恨的招數。孫權一樣要想辦法殺了他而後快。

曹操知道孫權要來接收荊州,也絕對要出兵干預,不會那麼容易讓孫權得到荊州。

於是兩方夾擊,又是一出關羽敗走麥城。一樣的故事又上演一遍。

我是白雲山水居,和你共同關注歷史。


白雲山水居


”關羽走麥城”實際上就是一個失敗的代名詞。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走麥城很大程度上是關羽性格缺陷,鎮守荊州過程中在政治、軍事、外交等事件處理不當埋下隱患造成的。所以,劉備即便把荊州歸還東吳,關羽也註定在人生中有失敗的禍患。

再者劉備歸還荊州,孫劉交好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孫劉交好與否,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戰略實力角逐的產物,是三國勢力動態平衡的產物,實際上一直就是一會好,一會壞。

既然如此,還要從三家戰略訴求來考慮這個問題的結果。

劉備把荊州歸還東吳,曹操、孫權和劉備會相安無事嗎?答案是肯定不會。劉備的政治綱領就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匡扶漢室的。必然要分先後征討曹操和孫權的。

一、荊州的戰略位置

魯肅曾對孫權形容荊州的險要和富饒:“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下,外帶江漢,內阻山險,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安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矣。”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荊州是四戰之地,北有的江陵、南有衡陽、西有夷陵、東有夏口。其中,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長江對於荊州的意義在南北方向可作為抵禦北方的屏障,在東西方向可作為連通荊州的通道。因此註定了荊州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戰略實力角逐核心區。

二、荊州是劉備東出的前哨陣地

按照《隆中對》戰略佈局,荊州是劉備集團以益州為中心經營穩固後向東前出突破的前哨陣地,圍繞荊州經營的前後順序和作用都進行了細緻的戰略規劃。

荊州始終是孫吳聯盟的對接地,也是劉備前出作為與西出漢中的呼應而存在。

這說明劉備如果出荊州或漢中,必定牽動曹操和孫權的敏感神經,兩者必定做出反應。

三、關羽出戰的缺陷

東出荊州和西出漢中關羽都是中籤率特別高的上將軍。但不管在哪個方向,關羽都有其性格的致命傷,也就必然存在巨大失敗的隱患。

1、對孫權:關羽為人冷峻孤傲,剛愎自用,看不到聯盟關係的重要,缺少大局觀念。孫權想和關羽聯姻結親,鞏固聯盟關係,關羽卻不能很好處理相互關係,竟然羞辱孫權:“虎女豈可嫁犬子”,為聯盟關係削弱和破裂埋下了禍根。

2、對曹操:從來就看不起曹操,內心中始終認為曹操是漢賊。過五關斬六將,從沒有給曹操留下一絲情面。赤壁之戰從小我出發放了曹操,卻在劉備集團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雖然劉備和軍師諸葛亮沒有深究他,他也很內疚和慚愧。因此面向曹操的作戰就必然是痛下殺手,曹操也必然是最強力的反擊。

綜上所述:劉備與孫權和曹操任何一家交戰,如果關羽出戰,關羽勇冠三軍,曹操和孫權都不敢小看,如果關羽攻擊一方,必然會引起孫權和曹操兩大仇家的聯合和傾國之力的碾壓。絕對實力的差距和關羽性格缺陷,舉措失當導致軟實力削弱,失敗就是定局。


晴空遠望史


首先,劉備的志向是什麼?是恢復漢室,劉備是一代梟雄,志在天下,就算已得三分之一的地盤,又怎能滿足現狀呢?並且劉備的實力也不弱,手下驍勇之將與足智多謀之人甚多,所以劉備不可能同意割地求和,並且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如果不考慮那麼多,單看假設的話,還是成立的,畢竟偷襲荊州是孫權乾的,如果劉備割地了,兩國和睦相處了,就沒有關羽敗走麥城了。



紫伊慕婉


談一下我的見解,大家就當細說閒聊,說的不當的地方權當笑談吧。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根據蝴蝶效應,這世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有一個條件改變了,那麼必然會影響結局。所以這裡姑且不談真正的歷史,就拿小說《三國演義》來談一下。

假如當時劉備還了荊州,那麼關羽應該不會敗走麥城,但即使不走麥城,那麼關羽也會敗走別的地方,最後也是難逃一死。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就是要佔領荊州,然後取下益州,以益州為基礎,以荊州為戰地進而北伐。本來諸葛亮計劃的就是取了益州之後,派一員上將領軍北伐。那麼在劉備陣營中關羽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要知道從荊州背上伐曹,難度係數絕對比出祁山要小得多。祁山那條路,單是往外走就很不容易,更別提押運糧草輜重了。諸葛亮六出祁山,最最頭疼的就是糧草問題。而如果從荊州北上,過了樊城就是一馬平川了。所以如果可以選,劉備那邊肯定會把祁山那條路用來防守,而從荊州伐曹。自家北面只要派馬超守住漢中,定能保成都無虞。

當初曹操得了荊州,孫劉兩家是說好誰能取下荊州,荊州就歸誰。後來劉備取了,孫權派魯肅去討要荊州,其實本來就是一種無賴的行為。荊州憑什麼孫權能取,劉備就不能取?何況兩家之前是有約定的。但出於當時的形勢,諸葛亮讓劉備說出暫借荊州,本來就是一套無奈拖延的緩兵之計。但畢竟話以出口,本來自己有理,這一說借,又成了自己沒理了。那麼好吧,假設劉備信守諾言,還了荊州給孫權。那麼下一步呢?之前你孫權就是在我劉備根基未穩的時候來逼著我寫的借條,那麼現在我已經遵守承諾了,是不是也可以反過來再逼你了?要知道孫劉兩家其實是面和心不和的,夷陵之戰劉備以傾國兵力七十萬討伐東吳,孫權僅僅五萬兵力應戰,戰力上劉備明顯勝於孫權。而地勢上蜀國是沿長江順流而下,也佔優勢。在這麼明顯的優勢下,又是被人剛欺負了之後,劉備會在紮根成都之後,不殺個回馬槍再把荊州取回來嗎?荊州實在太重要了,三家誰都想要啊。後面劉備死後,西蜀和東吳之所以重修舊好,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北面有個強大的曹操,孫劉兩家根本不敢再互相打了。

好了,按劉備的實力,重取荊州問題不大,但想滅掉東吳,把揚州也取來就難了,畢竟揚州是孫家的老家,根基厚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拿下的。

下面,劉備得了荊州,按曹操或曹丕的戰略,就是誰家輸了就去打誰,這時候孫權腹背受敵,而劉備主要的目的還是先打曹操光復漢室,而且江東那片如果被曹操佔了,北伐就更難了,況且自己的實力也比不上曹操。那麼後面孫劉兩家必然又會再次結盟共同抵禦曹操,劉備那邊也說不定還是會再讓給孫權幾個郡。那麼一切就等於又回到了劉備剛剛取下益州時的局面。荊州其實還是一塊三角地,劉備派關羽打曹操,後方還是會有孫權這個隱患。孫權有了機會,依然又會使陰招對荊州圖謀不軌,那麼關羽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其實怪就怪龐統急於立功,加上小人之心,不聽諸葛亮勸告,剛一出山就被人弄死了。如果他活著,劉備陣營正好可以分成兩個軍團,只要諸葛亮留在荊州,討伐益州之事全權交給龐統負責,諸葛亮專心佈局荊州的戰略,那麼關羽也就不會死了。





閃光的菸頭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作者根據歷史上所發生的事,經過作者重新編排,讓作品更具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吸人眼球,吸引讀者的興趣。

民間有:識字人讀三國(讀guai),不識字人打骨牌。說的是《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名著的內容充滿了陰謀、奸詐和算計。魏蜀吳三方都想一統天下,縱橫聯合都是權益之計。目的是,任何一方與另一方的所謂聯合就是為了吃掉第三方。

表面看,蜀與吳在抗曹方面方向一致,並且孫劉兩家還是姻親,其實劉備的力量最弱。當時連根據地也沒有,借荊州可以說劉備就沒有打算還。這就是作者埋下的三足鼎立的矛盾引子。

歷史上所發生的故事是沒有如果的。作者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充分利用矛盾,讓作品情節疊宕起伏。孫劉兩家由聯合到撕破臉皮,表面現象是東吳討要荊州,其實也想借此機會,一舉吃掉劉備這支力量,從而擴大東吳的勢力範圍。

最終結局無論正史還是文學演義,孫劉之爭導致的結果是鷸蚌相爭,曹魏得利。不然也就不會出現三國歸晉這一歷史事實。2020/02/22)


吉祥如意


歷史沒有如果,但就“如果”而言,關羽的生命中就不會有敗走麥城之說!

其實,說到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父子倆被東吳馬忠所捉被殺身亡,固然有其倨傲自負的原因,也有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按照諸葛亮的建議及時調換人員替關羽守荊州的有莫大的關係。

在東吳求婚於關羽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根據關羽的性格作出了“荊州危矣!可使人替關公回。”的判斷及建議,但劉備被關羽水淹七軍捷報的“假象”所迷惑,沒有聽從諸葛亮換人守荊州替回關羽的建議,以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及後面一系列事情。

因此,錯不在於荊州,也不在於當時有沒有把荊州還給東吳,關鍵在於關羽倨傲自負,太不拿陸遜當回事,在於劉備聽不進勸諫,沒有接受諸葛亮的建議,及時換人守荊州替回關羽。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當初劉備真的把荊州還給了東吳,可以肯定的是在關羽的一生不再會有大意失荊州和敗走麥城的說法。但是,只要關羽的性格沒有改變,敗走某某某的命運就很難改變,只是最後是戰死還是繼續被捉殺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您說是不是?希望您滿意,期待您的閱讀分享和留言關注!🙏🙏🙏🙏🙏🙏


油茶絲語


在下簡單分析下關老爺會不會敗走麥城?個人結論不會,關羽敗走麥城是因為兩線作戰被呂蒙偷襲抄了後路所以一代武神敗走麥城,那麼既然劉備通知關羽歸還了荊州還哪會有吳下阿蒙的偷襲了。

不說那些政治背景了,我們先從戰略地理角度看。荊州南部四郡零陵、武陵、長沙、桂陽在關羽北伐之前已還給東吳,荊州以北襄陽、樊城、新野等地當年為曹操從劉表手中得到,由從弟曹仁鎮守。所以說蜀漢關羽部手中只有荊州也就是三國時期的江陵,城市並不大。由於南部四城已還孫權不可在奪,只能向北發展。所以出現未還荊州北伐曹操讓東吳抄了後路。

從軍事實力來說關羽江陵一城經濟實力有限難以長久維持作戰且會出現兵員無法補充的問題。手下將領除了關平周倉外其他人王浦、糜芳(叛)、傅士仁(叛)都能力一般。軍師白眉馬良素有才華,關老爺聽不聽他的建議就不好說了。一旦戰敗就算從蜀中集結救援也為時已晚,勝得不到補充敗得不到救援,說真的能在荊州牽制對手就不錯了。反觀曹魏東吳,曹魏荊州樊城,有曹仁鎮守兵精糧足即使戰敗後援不斷。我記得是來了好幾波吧,于禁龐德援助過,當然關老爺神勇水淹于禁斬龐德,後來徐晃又到,曹仁始終沒有丟失襄陽主城。這時關羽手臂已受傷,減員嚴重。在說東吳,呂蒙接任魯肅為大都督,少壯派實力大漲。孫權還年輕又碰見了一群年輕將領這還能不打?看出馬的將領潘璋馬忠、蔣欽周泰、丁奉徐盛…關鍵在長江一線東吳後援也很快。

是不是跑題了?對不住各位看官了。

如果歸還了東吳可能形勢就大不相同了,關羽不會夾在中間兩線作戰了,退回蜀漢東吳必不會偷襲,得了地盤是目的殺關羽不是目的。如曹操偷襲會出現兩種情況,1孫劉再次攜手共拒曹操。2關羽回蜀,東吳和曹魏爭奪荊州,剛要回荊州東吳少壯派必將拼命,所以曹魏勝算也不一定大。

再說關羽回到蜀漢短期來講好處太多了,1關羽等諸將增強了蜀漢實力,不光增加士兵還有人口。2可以增加更多的駐防調配方案。3五虎將第一次齊聚,成為美談。當時趙雲在成都、張飛在巴中、魏延在漢中、馬超在下牟、黃忠忘了。要是我就聯合東吳,讓關羽去上庸替下孟達,並關平劉封連東吳出上庸奪襄陽然後北進。趙雲配合馬超收復西涼、出安定逼長安,黃忠與魏延出漢中與馬、趙兩路殺長安。軍師由馬良未死、孔明、法正擔當。天下二分當定…

打字打的手都哆嗦了不扯淡了,祝大家看的開心。


黯然神傷


政治舞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都是爭權奪利掠地擴張,孔明不動一兵一卒單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得來的寶地怎麼可能說還就還的呢?就是不惜一戰也不會輕易歸還,周瑜早已看出卻一時計窮沒能拿回荊州,還記孔明再三囑咐關羽千萬不要輕易出兵拒絕任何挑戰,其原因可想而知能有歸還的誠意嗎?誰也不願啥棄。


蒼松勁傲峭崖中


這事好玩!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諺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這個借到底怎麼來的,估計很多人沒搞懂,所以我來理一理。

最開始,荊州是劉表的,但赤壁一戰,孫權是絕對主力。大戰之前,劉備老婆已經降曹,故荊州算曹操的戰利品,也是曹操地盤。

大戰過後,孫劉分戰利品,但劉備那點微末功勞必定也不好意思說要荊州,故後來厚著臉皮找孫權說暫領荊州……

其實孫權也不傻,雖然荊州沃土,但孫家和劉表家的恩怨很多人都知道,加之曹操新敗,若捲土重來的話,荊州肯定又是前線。所以綜合考慮,孫權答應了。

我看了其他的回答,說是魯肅力保的,其實不然,其實魯肅只是代表孫權罷了。想想看,扶持一個劉備擋在前線,對江東利益遠大於孫吳直接來統治荊州,別忘了,當時劉表大兒子劉琦還在,可以起到很大的安撫作用。加之當時劉備的實力根本無法威脅東吳,所以孫權也順勢答應了。

其實這事吧,我個人理解為真的是關羽情商太低,或是太高傲所致。

如果說,當年劉備娶孫尚香,孫權還有設套嫌疑,但後期孫權想跟關羽結一個兒女親家,則無疑是在給大家找一個臺階下。

荊州的事,魯肅跑了無數次,結果總是不了了之,想也想得出來,孫權當時壓力很大,硬奪,會傷了孫劉聯盟,不要,結果朝裡朝外罵聲一片……所以孫權的本意是搞一個聯姻,順勢把荊州作為嫁妝乾脆送給劉備,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結果關羽心高氣傲,不同意不說,還挖苦孫權犬子配虎女,痴心妄想!朋友們,換你們是孫權,能忍麼?就算能忍,東吳上下都不答應……所以呂蒙奇襲荊州開始了……

但我認為孫權當時肯定不願意殺關羽,他的本意就是教訓一下關羽,順便奪回荊州……誰知關羽實在太傲,呂蒙不堪受辱,心說你個手下敗將還這麼嘚瑟……叔可忍嬸不可忍……但對於關羽來說,他看不起呂蒙也有原因,呂蒙是趁他不在荊州的時候奇襲成功的,所以關羽罵呂蒙無恥小人也說得過去。畢竟關二爺這輩子打仗都是硬鋼……

我覺得這事劉備不妥,既然得了蜀國,還不如大方一些,把荊州還回去,徹底把江東防線交給東吳,既解決了多年的難題,又收回了拳頭,大力打陝西這條戰線……但歷史沒法改,這事我覺得劉備不地道,孫權實在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