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和姜昆相比,你认为谁的相声更好?为什么?

魔力侠曹操


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徒弟,你说谁的相声好?

虽然在古语上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说,但是这句话用在姜昆身上一点也不合适。至少现在看来,姜昆照着马季先生还差不少。

马季先生的电视相声

1983年春晚上,一个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让全国观众认识了一位相声演员马季。在春晚的舞台上,马季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与时俱进的相声段子让相声这门艺术正式的进入了电视行业。随之而来的是电视相声的大爆发时期。

从83年到2000年,电视相声可以说是春晚舞台上最受人期待的曲艺形式之一。这个功劳应该全部归功在马季先生的身上。因为除了他自己一个人活跃之外,他的徒弟像赵炎、冯巩、姜昆、刘伟、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卓林等人也都在春晚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作品。这一点,马季先生更是劳苦功高。

除此之外,马季先生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宇宙牌香烟》之外,像《五官争功》、《吹牛》、《打电话》、《训徒》也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相声段子。虽然在有些人的眼中,马季先生还称不上大师,但是在同时代的相声艺人中,马季先生是一个集大成者。

至于姜昆,姜先生的作品,大家能记住几部呢?


娱扒府


先不说马季和姜昆谁说的相声好,但说谁的相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马先生的作品,虽然他去世十多年了,印象依然深刻,而对于姜昆,除了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他的影子外,几乎不记得他还有什么相声作品。

对马先生最早的记忆就是1984年的春节晚会上,他说的那段宇宙牌香烟,说真的,三四十年过去了,多少繁琐碎事都烟消云散,但马先生的这段相声里的某些句子和他当时的表情依然记忆犹新: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你就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你不抽我宇宙香烟,你年轻人你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学生你考不上大学!没有宇宙香烟,在座的各位都过不好年!如今再看马先生的这段相声,依然意义颇深。

马季先生对幽默的理解十分独到,无论说什么相声,都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某种嘲讽,足见他的功力深厚,担当在肩 。他是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培养相声新人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他的时代里,他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为观众留下了众多的优秀相声作品,为相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看当下的那些艺人,有几个能真正把马先生对艺术的那种追求精神传承下来的?


征哥哥视觉


马先生和姜先生都是新时代相声界的领军人物。相比之下,马先生更强一些。

其一、马先生是侯、刘、郭三位大师带过的学生,这种待遇也只有马先生享受过,马的传统段子说得也很不错,姜没受过传统相声教育,基本上只说新段子,很少看到他说老活儿;

其二、虽说歌颂型段子遭人诟病,但不得不说,在特殊时期,马先生创造了的相声的新形式,这些段子让相声活了下来,友谊颂、登山英雄传、新桃花源记这些段子在那个娱乐极其贫乏的时期给人民送去了笑声,马是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其三、马先生的创作能力极强,单、对、群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香烟、红眼病、吹牛、一仆二主、五官都是极好的相声作品,姜先生创作的好作品照相、祖爷爷都是李文华先生合作的,后期没什么好作品,和唐杰忠先生合作虎口、电梯是梁左先生创作的,梁先生大才,创作了一个相声写作的新门类,以写故事的方式,以设定一个极端的情境来制造笑料,姜的创作能力是不及马先生的;

其四、马先生单口、捧、逗、膩缝都能来,没看过姜先生来过其他的;

其五、马先生是体制内最好相声教育家,发现、捧红了不少好苗子,怹徒弟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等等,都中广说唱团的中坚力量,姜先生的徒弟也不少,但影响力不抵这几位。


南人面北


马季与姜昆相比,谁的相声更好,这个问题与其这样问,倒不如再换一种方法叫做姜昆如何能够追赶上马季?马季在相声领域的影响力是仅次于侯宝林老先生的,在整个相声圈能够超越马季相声的艺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之前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马季是上个世纪仅有一步之遥就成为相声大师的艺人。而那个相声大师的称号,最终给了侯宝林,因为侯宝林把相声完完整整的改变了一个状态。


马季在相声领域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马季出生于天津市,作为相声曲艺之乡的天津人,马季打小就非常喜欢天津相声这样的一种曲艺形式。不负所望,在22岁的时候,马季进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并且正式拜师于侯宝林先生。

在1983年的时候,马季担任了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总策划和主持人,而与此同时,姜昆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当着一个相声圈的小学生。

换句话来说,春节联欢晚会能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一跃成名,马季的功劳是无法忽视的。而在一年后创作出来的相声宇宙牌香烟,正式荣登央视春晚进行舞台表演,与此同时这档相声表演节目成为了马季的代表作。

两年之后马季再接再厉,与刘伟,冯巩合作演出了一个群口相声,叫做五官争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这个节目成为了诸多相声社团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无论是人物角色还是台词设定,这一个相声段落,基本可以说做到了十全十美。


在89年的时候马季获得了中国首届的金唱片奖,06年的时候又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对于这些奖项来说,姜昆是无法企及的,而且纠集一生也很难达到马季这样的水准。

姜昆无法达到马季的状态

按照辈分来说,姜昆是马季的徒弟,尽管我们经常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称号,只不过这样的称号对于姜昆而言似乎有些不太实用。



的确,在春晚的开始的那几届当中,姜昆也算是崭露头角,比如说第1届央视春晚当中的错走了这一步和对口词,姜昆的表现非常出色,并且一炮而红。在之后的虎口脱险,与看电视和夸家乡的相声段子,口碑也算不错。


只不过近年来姜昆在相声领域的造诣和影响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无论是他所传承的相声理念还是对现有相声的一种态度,都让观众非常不满意。

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想要让姜昆在影响力上超越马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结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一定的领域上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只不过如果在相声造诣上来看,把姜昆和马季比简直是没有可比性。马季对于相声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是姜昆无法达到也无法企及的。


相声小虾仁儿


姜昆是马季先生的学生,学生与老师必定有相传相承的艺术特点,这叫传承。但是两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这叫艺术特色。在马季先生来说,他有自己几十年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姜昆来说,他在师承马季先生的同时,又有自己的艺术创新,在保持马氏风格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马季先生也有自己的艺术师承,他是相声艺术大 师候宝林先生的徒弟,又先生师承郭启儒、刘宝瑞等著名相声大师,在继承传统相声艺术的基础上,而又不拘泥于传统,锐意创新,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季的相声也受到一些局限,开创了歌颂性的相声先河。马季的相声以歌颂为主,兼具讽刺性。他的相声艺术特色以“说”见长,注重谐趣,他的台风舒展自如,幽默风趣,热情洋溢,“说”功深厚,嘴皮子利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带动观众共鸣感。行家评他的相声,兼占“卖”与“坏”,所谓“卖”,就是台风热情,精神饱满,善于调动观众的联想,所谓“坏”,是指聪颖、机敏、谐趣、灵活、调皮、幽默。他一生创作了大概300余段相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候宝林等老一代相声艺术家之后,最重要的相声艺术家。


姜昆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相声人,他一直是主流相声的代表人物,也是继马季先生之后,主流相声界成就最突出的一位相声艺术家。他在艺术上师承了马季先生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有自己的艺术创新,他在许多著名的相声段子中,讽刺了一些小人物身上的缺点,幽默风趣,雅俗共赏,像《虎口遐想》,其受欢迎程度在当时几乎可以说遍及全世界。同时,姜昆的艺术主张,也代表了主流相声艺术的观点,强调艺术除了娱乐之外,要有思想与教育作用,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以载道”相吻合。


同时,他强调艺术的高雅,摒弃低俗,恶俗,他对郭德纲的批评,曾引起极大的争论,就是他对相声艺术的主要观点。他反对相声纯粹的娱乐搞笑,反对把一些糟泊文化搬上舞台。作为新时期主流相声的领军人物,姜昆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样做出过重要贡献。


马季与姜昆,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两个人的相声既有同之处,又有不同的艺术特点,马季是候宝林之后毫无争议的第二代相声大师,姜昆是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目前也有人称他为大师,但还没有像马季那样得到一致认可,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姜昆对相声艺术的贡献会和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作家鬼谭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其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等,比较常见的是对口相声,即一捧一逗。前几年春晚中,冯巩的演出也是以相声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即就是相声剧。它源于民间生活,深受群众欢迎。但从现在看来,相声已沦为小众化的表演艺术,发展道路受阻,不少相声演员转行。

马季,原名马树槐,天津人,是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师出候宝林。他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相声演员,他可以说是对中国的相声艺术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相声承传了老一代相声艺术家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他自身的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下一代新人。他脍炙人口相声代表作品有《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扎针》、《打电话》等等。他的徒弟有 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俗称“马家军”。

姜昆,北京人,中国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2017年再次当选中国曲协主席。他是马季的徒弟,自然在相声艺术上传承了老师的风范。他的老搭档有唐杰忠,戴志诚。最著名的徒弟就是加拿大人大山了,凭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也算得上是把相声艺术发展到了国际舞台上。最著名的代表作应该要算《虎口遐想》,这个相声在2017年鸡年春晚上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上演过《新虎口遐想》,意义非凡,寓意深刻,极具讽刺意味。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个人认为马季占优。他衷于相声艺术,有时代特点,他的相声在现代人看来也不过时,除了博君一笑,而且寓意深刻,表演不做作,不刻意迎合观众,包袱抖得很自然,观众自然发笑。个人认为,这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从个人发展成就来讲,姜昆技高一筹。他不仅在相声艺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多才多艺,可以担任主持人,还出书,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的称号,涉足影视及书画界。

当今的相声在京津冀一带比较发达,特别是北京和天津,曲艺文化相对其它地区发展的好。比较知名的由郭德纲创立的“德云社”,还有其曾经的徒弟曹云金另立门户的“听云轩”,还有“乐活卉”、“北青门海派”、“嘻哈包袱铺”、何云伟的“红门相声汇”等等。后期相声的发展,居然也用大数据来测算,数下观众太机械化了,刻意的迎合观众,甚至观众没笑,他们先笑得东倒西歪。最关键的是网络特点太浓厚了,缺乏民间生活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读书悟道


马季是姜昆的师父,而姜昆是马季最为出色的或者说知名度最高最具有影响力的徒弟。用名师出高徒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是没有问题的。两个人的新相声都成为当年的时代风尚,而在相声传统方面,姜昆要逊色于马季这位相声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马季是以说新相声尤其是歌颂型相声著称的。在他之前也有人说过此类相声,但将它发扬光大到极致的是马季。马季是师从侯宝林这样讲究传统的老一辈相声演员的,而且得到过刘宝瑞、郭全宝等人的真传,因此在遵从相声传统方面有着更为深厚的积淀。

拿表演过的段子来说,马季就表演过《找堂会》、《扒马褂》等,从中能够听出马季的传统相声功底。而《友谊颂》、《找舅舅》等歌颂型作品,又体现出他的创新能力。进入八十年代他还说过《百吹图》、《特种病》、《一仆二主》等讽刺型作品,引领风气之先。

相比来说,姜昆在传统相声方面下功夫不多。他最早就因为表演新相声被马季看中,随后进入广播说唱团也是以创作表演新相声为主,《如此照相》等新相声在全国打响,后来的《电梯奇遇》和《虎口遐想》等讽刺型和幽默型作品也都获得了非常大的反响。

马季曾跟姜昆说过在创作新相声的同时,也要汲取传统相声的营养,学会从传统作品中找到新相声的创作规律。姜昆倒是也说过《金刚腿》等传统相声,但影响力远不及他的新作。

正是由于传统相声功底比较浅,而对新事物又不可能永远保持敏感,因此进入晚年之后姜昆的创作能力下降,而他有没有办法表演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因此这些年就显得有些尴尬。

姜昆和马季两个人相比,他们都曾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但马季相声功底更深厚,在相声史上的地位更为突出。马季是称得上相声大师称号的。



郑捕头


当然是马季,首先马季是姜昆的老师,而且马季创作的相声段子,更放得开,讽刺社会丑恶现象,也更辛辣,姜昆早期的相声作品,基本上继承了马季的创作风格,但自从接过马季的曲协主席大旗之后,大概只忙于曲协管理工作,没有时间创作的缘故,有影响的相声段子根少了,但我国整个曲艺界的创作水平是提高了的,应该说我国的相信发展到现在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姜昆领导有方,姜昆功不可没。


心如明镜台10


马季比姜昆更胜一 筹。

马季大师出生于底层,经历旧新两个社会,自幼承受了较多生活磨难,对社会感悟深刻。拜侯宝林大师学习相声,继承了侯大师的精髓,相声技艺全面,内容涉猎范围广泛,段子从平民生活乐趣,到揭露旧社会丑恶,讽刺社会不正常现象等,挖掘发扬提升了传统相声,创造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表演自然平和十分到位,不愧为一代大师。

姜昆是相声界后起之秀,开一代相声新风尚,功力不输师傅马季。荣誉也不少,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之戏曲曲艺类奖,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要说比较,师傅徒真不好比,各领风骚,各有所长。姜昆相声后期比较老套,创新不足,风格上可能定型了。也许观众从文化饥渴到信息爆炸新形势下,胃口越来越高,对各种艺术有审美疲劳。


7Y正陆


提问者的心态,已经定有个人成见,只是没有说出了,想让大家顺其势而行。遗憾!

马季与姜昆是师徒关系,但是在中国曲艺界的职务,师父不及徒弟高,在艺术水准,徒弟远远不及师父,这是公认的不可抹杀的事实。

同样的马季先生的相声艺术水平也远远不及师父。在侯先生的晚年,曾经率子与马季师徒出现在春晚舞台,但是没有同台演出相声艺术节目,而是与马季师徒重申一次 :“他是你的徒弟,你是我的徒弟。”,当天的春晚舞台上,侯氏父子演出了一段京剧,其艺术水准,可以说 依现代相声自居的马氏师徒遥不可及望尘莫及。

至此,一个结论,姜先生,距其师父差距不止是存在,是很大,如果与师爷爷,已是遥不可及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