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援鄂重症病房醫護人員的心路實錄:悄無聲息地“堅強”

2月21日,第八批河北省援鄂醫療隊 175人又踏上了征程,至此,河北省共派出了1036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新冠肺炎的爆發,讓我們度過了一個百感交集的春節,二十多天以來,普通民眾的心情跟著疫情一起起起落落,最近終於看到了疫情的好消息——出院人數超過了確診人數。在大家都覺得鬆了一口氣的時候,還有無數醫護人員為了最後的勝利默默堅守著,特別是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他們不敢鬆勁,像他們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刻、每一天一樣,但又有一些不一樣,因為他們知道,現在他們守護的是一個個寶貴的生命,是一個個家庭的未來,更是全國人民的安全感。

這群醫護人員中就有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麻醉科的劉燁星,他去武漢已經二十多天了,一直堅守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的重症監護室。

一名援鄂重症病房医护人员的心路实录:悄无声息地“坚强”

受訪者供圖

劉燁星是在1月26日下夜班後緊急被徵調出征武漢的,面對各種不確定性,他說他的心裡也會慌,但是他又說:“人嘛,總要有些情懷與信仰。”

到了武漢,面對防護物資的缺乏、醫療環境的複雜,任務的艱鉅,他首先表達的是他看到了武漢同事的“無畏、勇敢、友善”和對河北同事的照顧。

武漢的重症監護病房,因為不能開空調,用醫護人員的描繪是“冰火兩重天”。由於穿著封閉的防護服,口罩戴得緊密,重症病人因為治療的需要,都是俯臥位,需要經常搬動病人,每次用力地操作後,醫護人員就有缺氧窒息的感覺。常常是搬動病人後一身大汗,被涼風一吹又是滿身冰冷,總是擔心會感冒。

為了節省防護服,工作六個小時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加上工作強度很大,常常餓到沒知覺。一開始會低血糖,為了防止低血糖的發生,他們上班之前需要克服飲食口味的不適應,哪怕太辣的菜難以下口,只吃白米飯,也要努力多吃再多吃。所有這些痛苦,都要靠意志力去克服。儘管這樣,燁星說:

重症病人症狀改善拔除氣管導管後,由於插管時用的鎮靜藥需要一段時間代謝,病人會出現譫妄狀態,燁星說這時候的病人極端躁狂,會問候醫護人員的“祖宗八代”、會把自己的留置針拔掉,甚至會去撕扯醫護人員的口罩、防護服,一方面會傷害病人自己,也會給醫護人員造成職業暴露的風險。護理這樣的病人風險很多。但是燁星認為,“病人太可憐了,我一定要把最好的狀態給他們,努力幫他們”。

儘管付出了許多,儘管承擔了普通人無法想象也很難承擔的責任,儘管每天靠意志力在堅持,爍燁星卻覺得自己不是英雄,他說: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離生死最近的前沿陣地上,有多少劉燁星這樣的白衣戰士在“安靜地優秀,悄無聲息地堅強”,他們的願望也許和爍燁星一樣:“等疫情過後想和家人一起出去旅遊,呼吸一下沒有口罩的空氣”。

無數個燁星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最是平凡也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