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为什么被人称为一代英主,他有怎么样的事迹?

阿猫与鱼


在我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为一代英主的帝王并不多,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在我看来,柴荣之所以会被后人称为英主,离不开他在位短短六年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以及他给后世王朝所带来的的巨大影响。


柴荣(公元927年-公元959年),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的第二个皇帝。于公元954年即位,年号显德,共计在位六年,公元959年在北伐契丹途中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因此在后世的记载中称呼他为后周世宗。


为什么能把后周世宗称为英主呢?

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佐证。

首先来看下政治层面

出身平民阶级的柴荣,大刀阔斧的改革吏治,一扫唐末以来官场的贪腐风气。打破门阀,重新确立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谓师法科、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为核心的制科制度,广纳人才。组织编撰了《大周刑统》,彻底结束了五代以来混乱的法制,依法治国。求贤若渴,在制科之余,多次亲自接触基层有识之士,并积极听取朝中大臣的优良意见,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大计。

其次来看下军事层面

即位之初,柴荣在面对趁虚而入的北汉与契丹联军之时,力排众议,组织兵力御驾亲征,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不畏矢石,取得了高平之战的胜利。顺利稳固了自己在朝中地位的同时,也由此发现了当时军队制度中的诸多不足之处。

鉴于高平之战中出现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这一重大疏漏。柴荣决定将朝中禁军彻底打散,指派赵匡胤等人重新挑选天下壮士,淘汰老弱士卒,确定了兵不在多在于精的核心思想,经此整顿之后的禁军,成为威震四方的一只精锐部队。

从公元954年起,后周禁军南征北战,取得无比辉煌的战果: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初,挥师西征,大破后蜀军队,成功收复秦、阶、成、凤四州之地,将后蜀的势力范围再次压缩回汉中一带,解除汴梁所收到的威胁。

同年末至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先后三次南下亲征南唐,从最初的拉锯战到最后的大获全胜,除拥有江淮十四州之地以外,亦成功使南唐称臣并交纳岁币,彻底的消除了南方的威胁,补充了人力物力。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经过数年的准备,举兵北伐。利用强悍的军力,速战速决,在42天内收复三州十七县,成功压制了辽国(契丹),创造了整个五代时期最雄伟的战果。

然后来看下经济层面

整个五代十国时期,中原长期处于动乱,历代统治者要么昏庸无能,要么受制于内忧外患,经济一直处在崩溃边缘,民不聊生。而柴荣出身平民阶,相对来说,更为了解民间疾苦。在他即位不久,就着手调整经济。

  1. 重新建立田赋制度,促进地方生产。一方面组织流民开垦荒地,一方面解除许多对因为战乱所产生的逃户的限制,安定恢复农村经济。

  2. 限制佛教,严格界定了出家为僧尼的条件,废除拆毁违规寺院三万余所,还俗僧尼六万余人,一方面回收了大量资产充实国库,另一方面也给重建中的禁军提供了大量的储备力量。
  3. 兴修水利,指派宰相李谷征发民夫6万余人,历时30余天治理好了黄河决口。同时疏通汴河,打通与江淮一带的水路往来,一方面服务与南唐的战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原与江淮地区的经贸往来。

最后来看下文教层面

组织编纂了 《大周通礼》《大周正乐》等礼乐方面的官方书籍,并修订发布了《显德钦天历》,同时也委任大臣编修后梁,后唐等前朝实录,成书《周太祖实录》三十卷,给后人留下了乱世之中相对详实的史料。


综上所述,后周世宗柴荣,在他短短六年的统治期间,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后周王朝成为当时中原大地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势力,并给之后的北宋王朝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川读历史


柴荣于后梁贞明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他的祖父柴翁(其名佚失)、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同乡人郭威的姑母柴氏。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柴荣为子,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与邺都富商颉跌氏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略通史书和黄老学说的著作。及至成年后,弃商随郭威从戎。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之际,自率三万兵力,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他率军兼程速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六月,柴荣下诏班师。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他率军兼程速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18]。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杂谈专家


  • 柴荣被人称为一代英主,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他本人就英明神武,值得大家敬仰。第二个原因是接他班的宋朝实在是太无能了,有了这个对比,所以柴荣显得更英明了。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后人的一些遗憾罢了。
  • 我们先说第一点,就是柴荣给我们留下的历史。

大家可以看后周的地图,看一看后周周围的邻国。

公元954年一月郭威病逝,柴荣刚刚登上皇位。连一个月都没过,北汉皇帝刘崇就带领兵马急匆匆的就杀了过来,并且还引领辽兵一起。柴荣听闻不顾阻拦,直接御驾亲征,并且在己方危机的时候冒死督战,直接大败后汉联军。还乘胜追击直接围困了后汉都城太原,虽然最后因为粮草不济没打下太原,但也可以看出柴荣的勇猛。

公元955年,柴荣又打败后蜀,拿下了秦、凤、成、阶四州。

从公元955年到公元958年,柴荣每年都攻打南唐。而且每次都大胜,第一次就获得了滁、扬、泰、光、舒等州。第二次消灭南唐四万余人,缴获三百多艘船,而且又获得了濠州、涟水、亳州等地。第三次柴荣又获得四州之地,到此柴荣已经获得十四个州、六十个县,直接和南唐划江为界。而且南唐被迫去帝号,只称国主。

公元959年柴荣北伐,开始正式攻打辽国。为了在攻打辽国的时候不被其他国家干扰,柴荣几乎把他的邻居都揍了一个遍。北伐非常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三关三州。可是就在五月柴荣准备夺取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时,他忽然染了重病。只得匆匆回朝安排后事,连一个月都没过他就去世了。

从这里看出柴荣是英勇的皇帝,他几乎把邻居揍了个遍,连战连胜,就连辽国都不例外。他几乎就要成功了,可是在最后关头却被上天带走了。柴荣是个悲剧英雄,他不是刘备那种即使不死也不可能成功的英雄,他是在将要成功的那一刻去世了的悲剧英雄。这格外让人心疼。

  • 第二点就是篡取他皇位的赵家实在是太无能了。先说赵大,他虽然连灭多国,但我们看看他都是灭的些什么国啊!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要么是被柴荣打败的,要么是对柴荣称臣的。对于辽国他没碰。赵二倒是碰了辽国,但高粱河一战却把柴荣一手建立的禁军输了个精光。到了宋真宗时更是来了个澶渊之盟。之后的宋朝不提大家也知道了。
  • 第三点就是我们后人的一些遗憾了,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灭亡,代表着我们汉人第一次被正式灭亡,从这之后就好像开了口子,再也堵不住了。所以我们难免会想如果柴荣没去世,或许我们就不会一次次的被灭亡,要是这个口子没开多好啊。
  • 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我们敬重柴荣的原因了吧!从他自身的能力上我们就对他敬佩有加,再从他后面的继承者中,更让我们惋惜。而从历史的转折上,他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昨日光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姓郭[1][2][3],后世仍以柴荣习称。(今)人。时期政治家,第二位(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4])。

柴荣出身邢州,自少“器貌”,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进封。

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5]。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连克三关三州[6]。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7]。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庙号,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


三农大健康


唐朝末年,朱温灭唐建梁,自此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火连年。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柴荣便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公元951年,郭威即帝位,建立后周王朝,郭威病逝之后,柴荣即位,虽然在位只有五年,但其取得的成绩巨大,改造军队,发展生产,惩治腐败。在北伐战争中,柴荣亲自领兵出征,收复三州三关,也是五代以来对辽作战取得的最大胜利。

然而,天妒英才,公元959年,年仅39的柴荣身染重病,遗憾去世。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两位皇帝,注重改革,体恤民情,发展经济,不忘国耻收复失地,为后来北宋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洋哥说历史


柴荣做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明君之一 ,在当时的文治武功还是挺出名的 。不过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来说,比起秦皇汉武之类的人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柴荣即位之初,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精究术数的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答道:“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显德元年(954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

显德二年(955年)三月,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又夹胡卢河而建城垒于李晏口,派重兵戍守。四月,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并采纳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但是,柴荣儿子年幼 ,因此让赵匡胤有机可乘。赵匡胤夺了柴家的江山,这也就是为什么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家世代受到宋王室优待的原因。

柴荣死后江山就被夺,因此再吹得厉害他终究不是个聪明人。


珞珈山下话青史


早年从商,后投笔从戎,继皇帝位,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