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紀實(十七)

記者對話新冠肺炎救治醫生:“我們越治越有信心”

伴隨著2月18日上午王女士邁著輕快腳步走出銅陵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銅陵29例確診患者已經成功治癒出院了12例,治癒率已40%,且沒有一例危重症患者。

都說快樂是會傳染的。這句話用在參與新冠肺炎救治的市人民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王謙身上尤為貼切。每次為病人送行看到病人露出笑容,他的臉上也總是洋溢“春風”。“你看這春天多好,我們要讓更多病人儘早走出去,去感受陽光明媚和春暖花開。”王謙說,每一次病人出院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次信心的提升,他們會繼續嚴謹細緻地將查房、救治、溝通等每一個環節做好,努力讓患者早日走出醫院、走向美麗生活。

銅陵市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紀實(十七)


查房:輕症重症關注點不同

“每天上午9時我們專家組集體視頻查房,我或者同事穿著防護服進病房,由一名護士拿著視頻連線的手機跟在後面拍攝。醫生現場問,問的內容、患者的回答以及心電監護等儀器上的生命體徵數據都會反饋在大屏幕上,專家組成員都能看得到、聽得到。”王謙說,專家組視頻查房不但能夠節約防護服、N95口罩等緊缺物資,所有在崗醫護人員都可以在大屏幕前同步參加,專家如果在治療方案上有調整,醫護人員能夠即時瞭解並落實。

專家組集體視頻查房是把握病人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一環。王謙介紹,患者病情不同,查房時他們的關注點也會不同。對重症病人需要關注其生命體徵和臨床症狀表現,部分病人還需要關注會不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包括嘔吐、腹瀉等。

銅陵市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紀實(十七)


對輕症病人主要通過聊天的方式,觀察情緒表現,詢問有無不適,兼顧安撫患者的情緒。

救治:及早干預降低危重程度

“普通的患者我們主要是進行對症處理,對病人實施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吸氧等對症處理以及營養支持,降低危重程度,縮短病人病程。”採訪中,王謙分享了他們對幾個情況較重患者有效干預的案例。

患者李某某病情加重後精神很差,基本以臥床為主,自述“吸不動氣、不吸氧就不行了”。經過專家組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第二天李某某跑下床和醫護人員提要求。這種類似“拌嘴”的行為讓醫護人員感到欣喜——說明調整方案後干預有效,患者恢復了力氣,精神狀態變好了,病情穩定了。

“最近有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來的時候持續高熱,體溫最高39.8度,肺部CT檢查發現病情進展很快。給予普通的鼻導管供氧、面罩供氧作用不明顯,經過專家組會商後我們立即調整治療方案。”王謙說,方案調整當晚他便帶著設備為病人實施經鼻高流量氧療,加之其他治療措施的綜合變動,第二天患者體溫下降,第三天查房時病人就已自己坐起來。

“病人的體質情況不同、症狀不同,把準時機科學施治這很關鍵。”王謙說。

銅陵市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紀實(十七)


溝通:做好疏導還須講策略

患者入院後除了生理上的考驗外,還面對著心理上的考驗,做好溝通疏導也是治療工作的重要一環。

王謙介紹,病人救治期間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一旦發現病人情緒上不對會立即詢問安撫。“與病人溝通其實也是一門學問,需要講策略。”王謙說,有的病人平常就“宅”,這個時候不能以“宅”來判斷他的情緒和病情;有的病人平常性格較急,隔離治療期間需要動員他們和家人視頻等方式儘可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有的病人用手機查閱信息時容易被一些信息影響,醫護人員需要告訴他們恢復得如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考慮到患者中樅陽病人居多的實際,我們的樅陽籍專家黃義澤還會定期現場查房,用‘鄉音’拉近醫患關係。”王謙說。

感悟:“我們越治越有信心”

銅陵市人民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紀實(十七)


因隔離防護要求,王謙說,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正式開始後,參與救治的一線醫生不能離開醫院,大家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了。

救治工作其實也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前期病區的設置、藥物的儲備,篩查中確保不誤診、不漏診,救治中要準確檢測檢查把握病情發展,以及組織保障、後勤保障都很關鍵。王謙說,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不確定新冠肺炎到底是重症病人多還是普通病人多,但是隨著治療的深入,有效的干預以及病人接連出院,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大家越治越有信心。(《銅陵新聞網》2020年2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