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衣赐履按:前面,我们用三回讲了窦氏家族的复兴和复灭。我想,从史书上记录窦氏兄弟种种恶劣行径,他们最终被诛杀,读者并不会太惊讶,甚至可能会有一种“迟早的事儿”的感觉。然而,窦氏家族一夜之间崩塌,特别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窦宪,如一片落叶般就“被自杀”了,读者恐怕跟我一样,心中会有许多疑问吧——我猜中了这结局,却猜不出这过程。窦宪究竟有没有谋反?他手握重兵,为什么没有丝毫反抗,乖乖就缚?汉和帝刘肇,搁现在就是一初中生,伙同一个太监,就把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大将军)窦宪给包了包子,难道“窦宪”就只是一坨“豆馅”?豆沙包子就这么好包?……


这一回,我冒充一回神探,请大家跟着我来侦破此案。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所有真相,都在细节之中!】

《后汉书·孝和帝纪》载,窦宪潜图弑逆。意思是窦宪一直想干掉皇帝。这是官方对窦宪案的结论,即,窦宪谋逆

我在上一回也言之凿凿说了我的结论:窦宪是被诬陷的,他没有谋反

我这么说的理由——那些重要证据,全都在上一回“公示”了。作为辅助,我再摆几条旁证(性急的读者,只看我加粗的部分即可)。

旁证一:

《后汉书·天文中》载,公元91年,九月丁卯,有流星大如鸡子,起紫宫,西南至北斗柄间消。紫宫天子宫,文昌、少微为贵臣,天津为水,北斗主杀。流星起,历紫宫、文昌、少微、天津,文昌为天子使,出有兵诛也。窦宪为大将军,宪弟笃、景等皆卿、校尉,宪女弟婿郭举为侍中、射声校尉,与卫尉邓叠母元俱出入宫中,谋为不轨

公元92年,六月丙辰(19日)发觉,和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勒兵屯南、北宫,闭城门,捕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及叠,叠弟步兵校尉磊、母元,皆下狱诛。宪弟笃、景等皆自杀。金犯轩辕,女主失势。窦氏被诛,太后失势

旁证二:

《后汉书·百官三》载,唐李贤注释,蔡质《汉仪》载,侍中、常伯,选旧儒高德,博学渊懿。仰占俯视,切问近对,喻旨公卿,上殿称制,参乘佩玺秉剑。员本八人,陪见旧在尚书令、仆射下,尚书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书下。司隶校尉见侍中,执板揖,河南尹亦如之。又侍中旧与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时,侍中莽何罗(马何罗)挟刃谋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毕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复入,与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公元84年-86年),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

旁证三:

《后汉书·五行志六》载,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主衣裳。又曰行近轩辕,在左角,

为太后族是月十九日,上免太后兄弟窦宪等官,遣就国,选严能相,于国蹙迫自杀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细节,一切都在于细节!】

好,我们捋一下。公元92年,和帝刘肇十四岁,已经当了四年皇帝了,大小一应事情,都由嫡母窦太后说了算,刘肇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对窦家的权势太盛,刘肇已经有些不安了,他开始琢磨怎么打击窦家了。

打击窦家,当然包括窦太后和窦家的党羽。最重要的就是邓叠、邓磊兄弟和他们的老娘邓元(姓不详,且让她姓邓),以及郭璜、郭举父子。特别是邓元、郭举二人,他们可以随时出入禁中(皇上生活起居的地方)。另外,郭璜也不容小视,他是刘秀小舅子郭况的儿子,是长乐少府。长乐宫就是太后宫,长乐少府全权负责长乐宫后勤保障工作,也就是说,窦太后生活的一应需要,全部由郭璜负责。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首长和家里的厨子兼采购员兼生活秘书兼保健医生之间的关系,究竟得多贴心,不用我强调,大家都清楚。

我们再回放一段原文(上一回已经摆过):

《后汉书·窦宪传》载,四年(公元92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邓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

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

此处,要注意两点:第一,郭举得幸太后,这“得幸”二字,我们后面要用到。显然,郭氏父子与窦太后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第二,封邓叠为穰侯。最初,窦宪的弟弟窦笃是卫尉,窦宪出镇凉州的时候,邓叠以侍中身份,行征西将军事(代理征西将军),作为窦宪的副手。上文中我们讲到,公元91年时,邓叠是卫尉,此番,封邓叠为穰侯,应该是免了邓叠卫尉的职务。而卫尉,大约相当于皇城保安司令,想发动政变,没有卫尉的支持,很难成功。

按蔡质《汉仪》的说法,郭举拔刀惊上,发生在章帝元和中(公元84年-86年),在时间上,与其他记录都矛盾,本文不采信此条。但是,放在这里,就是提醒大家,关于郭举的记录,已经有完全不同的史料记录了。

关于窦宪的记录,实际上我们已经摆完了,除了最后说他因谋反而被逼自杀之外,我们没有看到窦宪为谋反而做过任何动作。我提几个问题:

问题一,和帝刘肇,十四岁,排兵布阵,井井有条,大家不觉得惊诧吗?

问题二,史书上说,除了太监郑众,刘肇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然而,在诛杀郭氏父子、邓氏母子,以及收押窦氏兄弟的过程中,执金吾、校尉们全都听命,另外,三公中的司徒、司空都是窦家的对立面,是不是有些矛盾?

问题三,窦太后干嘛去了?现在,她是一把手,她说了算啊,怎么放任儿子刘肇诛杀他的舅舅们?

问题四,窦宪是大将军,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手握重兵,被收押的时候,竟然一点防范都没有,这是打算造反的调调儿吗?

问题五,窦宪混得风起云涌,太后是他妹妹,皇帝是他外甥,他为什么要谋反?难道他是想当皇帝吗?

问题六,……

疑问终究是疑问,不能证明窦宪没有谋反。下面,我们出实锤了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到处都是疑点】

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91年,十月,刘肇前往长安祭祀祖先,十一月初二,下诏在萧何、曹参的嫡亲后裔中寻找适合做后嗣的人,继承萧、曹的封地。诏书说:

高祖功臣,首推萧何、曹参,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的后代容城侯,没有后人。我眺望长陵东门,能看到二臣冢墓,一想起他们的忠诚气节,心中就感慨不已。忠诚守义,则当获宠,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指派使者以中牢的标准(猪、羊各一)去祭祀,大鸿胪寻找曹参近亲中的合适人选作为后嗣,在景风(祥和之风)到来之际,继承封爵,表彰功勋。

此处,必须纠正《通鉴》里的一个错误。《通鉴》上说,冬,十月,癸未,上行幸长安,诏求萧、曹近亲宜为嗣者,绍其封邑。意思是找萧、曹两家的后人继承爵位。错了!其实只是找曹参一家的后人

寻访曹参后人继承爵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有什么不对的吗?

其实,这个举动含义很深。萧、曹分别是西汉初年的第一任、第二任相国,刘邦死后,刘家天下就靠这二位爷撑着。特别是曹参,刘邦去世之后一年多,相国萧何死了,曹参接任相国,干了三年,死在任上。这三年,吕后地位越来越稳,想给自己的兄弟子侄封王,但因为有个曹参挡在那里,硬是没敢提出来(可参详拙文《 》)。曹参一死,吕氏立即开始封王。因此,刘肇寻找曹参的后人,恢复爵位封国,真是耐人寻味啊。他想干什么呢?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这句话实在太玄妙了。我们会想,领导想干嘛,你就直说好了,我按你说的来不就行了!且慢且慢,往往,不能这样。且不说有的领导故意要“考验”下属,有的时候,领导还真不能轻易表态,因为,一表态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而不表态,不论事态如何发展,最后都可以应对(大家可以参见武汉什么中心的主任叫李什么刚的,表了一下态,就收不了场了)。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刘肇寻找曹参后人这种情况,根本不能表态,话说得太明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刘肇现在寻访曹参的后人,就是要告诉那些有心人,现在的窦家就跟当年的吕家一样啊,我这个皇帝被他们压迫诶,有没有曹参那样的定海神针,赶紧出来帮我来对付窦家吧!此时,那些真正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的人,就可以有所动作了,宝押对了的话,一步登天。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不过,有人要问了,刘肇才十四岁诶,有没有这么深的城府啊?我想,除了刘肇的政治禀赋超常之外,他的身边,一定有高人。

谁呢?

刘肇为什么去长安?为了祭祀祖宗。谁是管祭祀的?太常啊。太常就是祭祀部长,大型祭祀活动,怎么能没有太常参加呢?那么,陪着刘肇去长安祭祀的人是谁呢?史书上没有记录,但是我们可以肯定,

一定是太常丁鸿

丁鸿是谁?

上一回我就告诉大家了。公元92年,三月十四日,司徒袁安逝世。

闰三月九日,太常丁鸿出任司徒。

六月一日,日食。丁鸿直接给刘肇上书(越过了窦太后,这是犯大忌的事儿),表示,皇上,你的舅父窦宪他们现在权力太大了,你应该收回权力(奏书挺长,具体内容详见拙文《 》)。

书奏十余日,刘肇命司徒丁鸿行太尉事,兼卫尉,屯兵洛阳南宫、北宫

看到了吧,刘肇和丁鸿的关系有多铁!可见,从洛阳到长安祭祀,再从长安回到洛阳,历时两个多月,这君臣两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稳固的政治同盟。

于是,司徒丁鸿,行太尉事,兼卫尉,这得多大的权力!也就是说,这个任命一出,刘肇实际上已经把行政权、军事权、皇城安保权,全部抓在手里了!为什么不能让窦笃、邓叠当卫尉,现在就更清楚了。

我们不由要问,此时不是有太尉吗?没错,此时的太尉是宋由。宋由本来和窦宪不是一伙儿的,甚至矛盾还挺深,他曾经派人调查过窦宪的罪行,并且查实了,这才逼得窦宪自告奋勇去打北匈奴,以将功赎罪。但是,随着对匈奴作战取得的胜利越来越辉煌,我感觉宋由应该是对窦宪越来越刮目相看,对窦宪恐怕也越来越欣赏。因此,宋由不能信任。于是,由司徒丁鸿行太尉事。

那宋由去哪了?甭问,软禁起来了呗。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这个娃娃皇帝,真不是白给的】

好,兵权抓到手里,要动手了。本年六月十九日或二十三日(史书上两种记录),刘肇下令,开展雷霆行动,把郭家的、邓家的全部诛杀,窦家的兄弟们全部抓捕,然后遣送回封国。

那么,为什么是六月十九日(或二十三日)行动?有什么深意?

有个屁深意,不过是因为窦宪回到洛阳了而已。窦宪一直带兵在外,刘肇、丁鸿绝不能行动,只有窦宪回到洛阳时才能动手,否则,窦宪一急,带着大军“清君侧”怎么办?

那么,窦宪是被召回来的吗?

还真不是。窦宪是自己回来的,确实是恰巧回来的。呵呵。

大家可能会问,你凭什么说窦宪是自己回来的?你有什么证据?

我还真有,上一回中也告诉大家了。

《后汉书·李郃传》载,窦宪纳妻,天下郡国都给窦宪送红包随份子。汉中郡太守也要派人送礼,户曹李郃(读如河)反对,说,窦将军是皇太后的亲戚,不修德礼,专权骄恣,随时可能大祸临头,我希望您对朝廷忠诚就可以了,不要与窦宪往来。太守不听,一定要派人过去。李郃不能阻止,就退让一步,说,您非要派人去,那就派我去吧。太守准许。李郃于是故意拖延上路时日,在路上也是晃晃悠悠,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长安地区)时,窦宪被朝廷赶回封国。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部被免职,只有汉中太守保住了官位。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窦宪:洒家终于要娶媳妇儿啦,呼哈哈哈】

窦宪被赶回封国,是公元92年六月的事儿,此时,李郃去洛阳替太守随份子,我们可以断定,窦宪本来驻军在西北,因为要娶媳妇儿,所以呢,他回洛阳了。窦宪的好兄弟、好基友邓叠当然一块儿回来,说不定还要当个伴郎唔的。那窦宪究竟是回来结婚的,还是回来谋反的?我们有三个选项:

第一,窦宪回京,先谋反,再大婚;

第二,窦宪回京,先大婚,再谋反;

第三,窦宪回京,准备大婚。

我想,用磕膝盖儿也能想明白,不管窦宪以后会不会谋反,至少,在公元92年,在准备大婚的时候,不会谋反吧?

好,窦宪、邓叠都回到了洛阳,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刘肇和丁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包围南宫、北宫,然后,把郭家、邓家全部拿下。

再然后,派人夺了窦宪的兵权,封冠军侯,赶回封国。

这里,又有两个问题:

第一,窦宪为什么不反抗?

废话!请柬也发出去了,饭店也定好了,现场表演嘉宾请的都是大汉朝一级演员,茅台、五粮液藏了几菜窖,份子钱数到手抽筋,略微有点头疼的是,座位可能不够用……这个时候,外甥皇上派人过来,他还以为随喜来了,反抗个茄子啊!

第二,窦太后去哪了,为什么不阻止?

我想,窦太后没办法阻止。为什么?上面我已经告诉大家了,《后汉书·天文中》说,公元92年,六月十九日,刘肇发现了郭举等人的阴谋,然后幸北宫,抓了郭家、邓家,云云,后面,还有一句重要的话:金犯轩辕,女主失势窦氏被诛,太后失势。

看到了吧,窦太后说话不管用了。此后,窦太后又活了五年,史书上没再记她一个字。她养的这个儿子刘肇,真的是扮猪吃老虎,天生的政治奇才啊。

我们可以合理判断,刘肇同学把嫡母窦太后(刘肇的亲生母亲是梁贵人,被窦太后逼死了,详见拙文《 》)软禁起来了,软禁也许不需要理由,但是,如果非要一个理由,咱有:

大家还记得上面这句话吗?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

“举得幸太后”

,既可以理解为,窦太后很器重郭举,但,也可以理解为,窦太后和郭举搞破鞋

刘肇把这个事儿拿出来,往桌子上一撂,旁边站着司徒兼太尉兼卫尉,还有执金吾、五校尉唔的一票人,而长乐宫(太后宫)的人全被抓了,窦太后除了叹气以外,还能做什么?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窦太后:真没想到,养了十多年,养出个白眼儿狼啊】

然后,把宫廷档案之类的文字材料,组织一帮人,该记的记,该删的删,该编的编,留给后世史官们作为修史的材料。不过,作假其实是个技术活儿,一个事件可能涉及的地方很多,可能出现在很多人的传记里,甚至出现在百官志、五行志、天文志这样的边边角角处,你改一个地方,就必须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漏改一个地方,就给神探衣赐履这样的人留下了一个推翻谎言的支点。哈哈哈。

对了,太尉宋由后来怎么样了?

宋由被定为窦宪的党羽,七月二十三日,宋由自杀。

自此,十四岁的和帝刘肇,开始亲政。

当我们把刘肇诛窦氏这一重大事件捋清之后,就会发现,刘肇,这个十四岁的娃娃,真的很了不起

我始终强调,在衡量政治事件时,不能简单地作道德判断,政治人物的行动,必须合乎政治逻辑。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只不过嚣张一点,跋扈一点,奢侈一点,牛逼一点,他们并没有要谋反。但是,他们小看了刘肇这个外甥,他们没想到刘肇居然这么有城府。如果刘肇跟汉成帝刘骜一样,愿意把权力交给舅舅们耍,那当然相安无事;但刘肇偏偏走的是汉哀帝刘欣的路子,少年老成,极富政治天赋。当刘肇认为窦宪们权力太大,已经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时,而窦宪们竟然没有发觉,那就杯具了。

收了权力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诬以谋反呢?

因为,只有这个罪名,才能诛杀窦氏兄弟。如果不杀,刘肇觉得自己会有危险:窦家的存在,对皇权始终是一个巨大威胁,前汉不是没有先例,不光有吕家、霍光家、上官桀家这样涉及谋反的外戚,还有王莽这样成功夺权的外戚。从以防万一的角度看,刘肇必须把窦家的男丁都干掉,爪牙都剪掉。所以,软禁窦太后,逼窦氏兄弟自杀,窦宪的铁磁们,郭家、邓家,包括《汉书》作者班固等人,全都干掉,绝不给你们死灰复燃的机会。

汉和帝刘肇扮猪吃老虎,一夜之间软禁老娘窦太后,诛杀大将军窦宪

【大将军窦宪,我还你一个清白】

综上,窦宪谋反,是绝对的诬陷,是一个冤案。这一点,还有不少附证,我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刘肇让郑众找以前皇帝诛杀舅舅的先例。西汉一朝,诛杀舅舅的皇帝有两个,第一个是文帝刘恒,诛杀舅舅薄昭;第二位,是武帝刘彻,诛杀表舅窦婴。窦婴谋反了吗?薄昭谋反了吗?都没有。

其实,史书已经提示我们,如果窦宪真的是谋反,需要找先例吗?正是因为窦宪没有谋反,刘肇才要找以前皇帝诛杀舅舅的先例,作为自己诛杀舅舅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甚至,作为自己诛杀舅舅的心理安慰。

第二,十几年后窦家就平反了。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皇太后邓绥给老窦家平反了,把当年赶回老家的窦家人和安丰侯窦万全都召回了京师。如果窦宪真的谋反,平反是断乎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