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1930年代,日本海军建造的特型驱逐舰给各大列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型驱逐舰以较小的排水量实现了强大的武备和较快的航速,引领了当时的驱逐舰革新。而特型驱逐舰的巨大成功也使得日本著名舰船设计师藤本喜久雄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型驱逐舰却暴露出了适航性不佳,复原性小的缺点,正是由于日本海军不切实际的想要在这样狭小的舰体上搭载重武装才酿成了“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这样的惨剧。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第四舰队事件中,舰艏被切断的吹雪级驱逐舰夕雾号

然而让人瞠目解释的是,特型驱逐舰的后继型号初春型要比特型驱逐舰更加极端,1930年4月22日,此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缔约国,也就是英、美、法、意、日这五个国家在英国伦敦签署了《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著名的伦敦海军条约。该条约可视作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延续,该条约不仅限制了主力舰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同时也限制了驱逐舰的主炮口径和总吨位,初春型驱逐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舰体设计

初春型驱逐舰的舰体与特型驱逐舰十分类似,但是其逼特型驱逐舰更为狭窄,排水量也要少300吨左右,军令部要求,要在排水量少300吨的情况下实现与特型驱逐舰相同的武备、航速和续航力,任谁都知道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下,舰政本部还是硬着头皮将初春型设计了出来,由于初春级驱逐舰的舰体更加短小,其主炮设计相较于特型驱逐舰有了一定的改动,二号单装炮塔被设置在了前甲板上,与一号炮塔呈背负式布局,为了安置这门炮塔,初春级驱逐舰的舰桥下层建筑延伸到了一号炮塔后方。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同一时期内竣工的初春号和子日号,该型舰重心过高的缺点将在不久后暴露无遗

初春型驱逐舰同样搭载了鱼雷再装填装置,为了容纳再装填装置,该型舰的二号烟囱并未设计在舰艇中轴线上,而是略微靠近右舷,烟囱旁就是鱼雷再装填设备和鱼雷搬运导轨,该舰搭载有3座威力巨大的三联装633mm鱼雷发射管,这三座鱼雷发射管占据了舰舯的大部分空间,舰艉还装备有一门双联装127mm主炮,值得一提的是,该型舰设计之初就搭载了深水炸弹投放装置,拥有较强的反潜能力。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昭和8年10月初,佐世保军港内竣工不久的初春号,可见其背负式主炮和高耸的上层建筑

由于一位堆砌武备,造成了该型舰头重脚轻的局面,该型舰是日本海军内首个在舰艏设置背负式炮塔的驱逐舰,这导致该型舰的重心过高,舰体复原性严重不足,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舰体复原性并不是指舰体的修复难度,而是舰艇在高海况下航行时的横摇程度和横摇后恢复平稳的时长,由于该舰较高的重心,在首舰初春号共试的时候,仅10°的舵向就造成了38°的舰体横摇,一旦在高海况下就会面临倾覆的危险。

武备设计

说完了舰体布局,再来说说该型舰的武备设计,由于前部甲板不足以安放两座双联装主炮,所以初春级驱逐舰的主炮采用双联装与单装混合布置,其二号主炮塔为单装127mm主炮,炮战能力相较于特型驱逐舰有所削弱,而且该舰的雷击能力仍然与特型驱逐舰相当。当然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由于该舰的适航性不足,所以其在高海况下的海战能力势必大打折扣。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太平洋战争前的初霜号驱逐舰

1934年,“友鹤事件”为日本海军敲响了警钟,这种一位堆砌武备的设计是极其危险的,随后又发生了“第四舰队事件”,此次事件中,适航性更佳的特型驱逐舰都发生了极为严重的事故,而作为一种出生就自带设计缺陷的舰艇,初春级驱逐舰必须进行改进,日本军被迫拆除了舰艉的一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将舰艏的主炮移到舰艉,拆除舰艏的部分上层建筑,并将其舰桥缩小化。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改装前后的初春级驱逐舰,箭头处为主要改动

改装后的初春型重心有所下降,但是其仅剩两座3联装鱼雷发射管,雷击能力减少到特型驱逐舰的2/3,值得一提的是初春型搭载的93式氧气鱼雷,该型鱼雷堪称日本海军的杀手锏武器,其设计源自于八年式633mm鱼雷,并将助燃剂改为纯氧,大幅提升了鱼雷的射程和航速,而且由于纯氧助燃生成的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所以93式氧气鱼雷的雷迹非常不明显,更容易隐蔽,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鱼雷的最大口径为510mm,所以93式氧气鱼雷在设计之初就被严格保密了起来。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93式氧气鱼雷是日本海军的杀手锏武器,拥有非常高的航速和恐怖的射程

动力系统设计

动力方面,该型驱逐舰搭载两座舰本式减速齿轮汽轮机,主锅炉为三台吕式重油水管锅炉,最大马力42000匹,最大航速达36.6节。该型舰能够搭载465吨重油,在14节的航速下,续航力为4000海里。随后的大改装中,虽然该型驱逐舰拆除了一座鱼雷发射管,也缩小了舰桥,但是大量的补强作业和增加舰体宽度的改装还是使得其排水量上升到1700吨左右,航速直接下降了3节。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复原性改装后的初春号驱逐舰,其舰艏甲板简洁了许多,但是其武备与航速也大打折扣

表面上看起来,拆除一座鱼雷发射管对于该舰的火力影响巨大,但是排水量上升导致的航速下降明显更为致命,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航速是驱逐舰最赖以为生的几项数值,此前的日本驱逐舰一直以高航速引以为傲,就算是老式驱逐舰的航速也在37节左右,驱逐舰基本上没有装甲防护,更缺少其他舰艇的水密隔舱,所以其在战场上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以高航速躲避敌方火力的,一旦航速下降,对于驱逐舰的生存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航速下降还会导致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抢占良好的鱼雷发射阵位。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日本青岛社出品的初霜号模型,为1945年菊水特攻时状态,背景初就是菊水特攻的主角大和号

不过,在后来的改装中,初春型驱逐舰的续航力却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以初霜号为例,该舰在改造后搭载重油的能力有所提升,燃料搭载量从465吨提升到540吨,在18节航速下仍然能保持4000海里的续航力,倒算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亡羊补牢的有明号和夕暮号

“友鹤事件”发生之后,初春级开始进行以增强舰体复原性为主的改装,同时该型驱逐舰的后续计划也被紧急叫停,从初春型五号舰开始,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装,所以这型舰也常常被单独划分为有明型驱逐舰。该型舰共两艘,有明号和夕暮号,有明号和夕暮号建造时就放弃了舰艏背负式炮塔的布局,同时将初春型驱逐舰上的高平两用炮塔改为仅能平射的炮塔,以减少武备的重量。

一味追求高火力,日本海军自食苦果,失败的初春型驱逐舰

刚建成不久后的有明号,该舰建造之初就废弃了舰艏的二号炮塔,以增强适航性

在舰体方面,有明号和夕暮号在建造之初就进行了加宽,所以其刚建成的排水量就在1700吨左右,而其最大航速则下降到了34节,而在“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其舰体再次进行了补强,航速下降到了33节,雷击能力相比特型驱逐舰也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整体上来讲,该型驱逐舰是一个比较失败的设计,日本海军不顾武器设计的整体可靠性,一味堆砌武备,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