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眾所周知,改革是一個國家政權系統性重構的活動,但是,改革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而且不允許操之過急,否則,不僅僅沒有有力瞭解決社會弊病,甚至還可能使國家陷入動盪當中,走向滅亡。歷史上因改革不力而滅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漢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為出臺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滅亡,除此之外還有隋煬帝時期實行的種種改革等等,都讓國家陷入了動盪不安。由此可見,改革不僅僅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敢。下面我們就來探析一下為什麼趙武靈王會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

一、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的過程分析

1、趙武靈王決心改革,但是卻阻力重重

趙武靈王在繼位之初,國家貧弱,戰亂不斷。對外戰爭經常以失敗告終,因此,雄心勃勃的新王趙武靈王想要改變這一個局面,決定實行改革。首先,趙武靈王要先解決就是來自皇族的壓力,同時也是最大的阻力。據《戰國策》當中記載當時的改革阻力公子成的理由稱:“易古之道,逆人之心”。除此之外,當時的華夷之辯也是很激烈,當時的中原的諸多國家都看不起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政權與國家,

而趙武靈王的改革就是學習當時所謂的“夷狄之風”。其改革困難可見一斑。

2、衝破阻力,改革成功,趙國崛起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在決心讓趙國崛起的趙武靈王的努力下,在趙國實現了一系列的軍事政治改革措施後,趙國日益崛起。在趙武靈王改革後,先後發動了多次戰爭,以消除來自邊疆地區的威脅,首先對林胡國發動了戰爭,據《史記》當中這樣評價這一場戰爭,使得趙國“闢地千里,騎兵無數”。讓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成為趙國的騎兵生產基地。除此之外趙國還擊敗了宿敵中山國,將中山國納入趙國的版圖,從此以後,趙國一躍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軍事政治大國,一改往日的疲弱狀態,傲視群雄。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二、趙武靈王改革的客觀原因分析

1、當時的趙國國力疲弱,對外戰亂不斷,國家動盪不安

首先,從趙武靈王實行改革時期的背景來分析,從趙武靈王繼位時期發生的“五國會葬”事件,就可以看出當時趙國的環境惡劣之處。

據《史記·趙世家》當中對於趙武靈王繼位之初的環境記載稱:““趙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在趙國君王剛剛死後不久,各國聯軍就紛紛出動,大有一副要消滅趙國的樣子,就可以窺視當時趙國所處的惡劣環境,面對如此惡劣的邊疆危機,趙武靈王怎麼能不思考如何強國呢?

除此之外,趙國當時所處的地理環境也是不利於趙國的發展,首先,趙國被齊、魏等國在地理上形成包圍之勢,趙國的先天條件並非上佳

。可以算得上是四戰之地,而且土地狹長,貧瘠之地頗多。國力在繁多的戰爭中消耗殆盡。面對如此險惡的國內環境,趙武靈王要帶領趙國殺出一條生路來,就不得不另闢蹊徑,實行改革。而軍事上的改革無疑是在春秋戰國這一個亂世最好的選擇,因此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繼位時趙國面臨的困境。

2、與遊牧民族接壤,衝突不斷,同時為改革提供契機

從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地理位置上來看,趙國與西北諸多少數遊牧民族接壤,由於不同民族之間經常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趙國也不例外。幾乎趙國與遊牧民族連年征戰,相互廝殺,爭奪生存的土地。據《史記·趙世家》當中對於趙武靈王說服公子成稱:“ 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就可以反映出趙國與邊疆遊牧民族惡劣的關係,因此,強軍改革勢在必行。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而趙武靈王會選擇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原因也同樣來自於對遊牧民族戰爭方式的啟發。趙武靈王在仔細觀察了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後發現,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更加靈活,而且戰鬥力更強。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稱:“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醜,非寡人之所望也。”

而在當時的華夷之辯依舊激烈的年代,趙國為什麼可以接受“學夷之長”胡服騎射改革,被當時的人看做是拋棄華夏尊嚴的行為,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趙國與遊牧民族交流接觸頻繁,心理上不會有太大的牴觸。因此得以改革成功。

3、改革是當時時代的潮流,是社會大環境的主旋律之一

眾所周知,在春秋戰國那一個年代,改革風雲激盪華夏大地。無論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戰國七雄,亦或是當時的蕞爾小國都積極是實行改革以謀求生存或者強大。

例如據《戰國策》當中記載商鞅有名的對論稱:““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

而商鞅變法使得秦國由邊陲小國一躍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國,最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改革的巨大成效,使得各國紛紛效法,改革自此成風。

在各國改革紛紛興起的時候,趙武靈王又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自然而然的,受到時代大環境的影響下,以及強國雄心的趨勢下,趙武靈王實行改革也就是必然的,因為他深知,不改革就會落後於時代,必然會像哪些小國一樣被吞併,自然而然的,作為一位有宏圖大志的君王,必然會迎難而上,實行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不得不說趙武靈王執意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受當時的時代環境的影響很大。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三、主觀因素的影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

1、趙武靈王的性格使然

眾所周知,改革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而且改革的時間跨度也是比較漫長的,有的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像同時期的秦國,就來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後,才使得秦國成為天下霸主。而我國古代的改革與最高統治者的性格關聯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宋神宗的改革失敗與宋神宗的性格與非常緊密的聯繫。根據《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一書當中評價道:“宋神宗是變法派的靠山,但他氣魄不夠宏大,思想不夠深刻,性格不夠剛毅。”由此可知,改革與統治者的性格關聯。

反觀趙武靈王從他的種種事蹟就可以看出,趙武靈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敢作敢為、性格果毅的人。無論是年幼繼位時冷靜處理五國會葬事件,還是策馬揚鞭征服四國等等。都可以看出趙武靈王具備一位改革家應該有的素質。

其中最可以體現的就是趙武靈王隻身入秦的事件。為了攻打秦國趙武靈王偽裝成為一個商人進入咸陽刺探軍情,這一份魄力就可以看出來趙武靈王的改革家素質。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知人善用,得到了眾多大臣的支持與擁戴

俗話說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改革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單一的重視改革的措施內容建設,而忽視了改革執行者的篩選,或者,古代最高統治者沒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追隨

,改革就無法真正有效的推行,依舊那北宋宋神宗的改革來舉例,宋神宗一開始重用王安石主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然後後期重要呂惠卿等人,導致改革偏離的原來的方向,導致舉國上下怨聲載道,宋神宗的改革也就因此夭折了。由此可見,改革不僅僅在於重視措施,也要重視人的建設。

而趙武靈王恰恰就擁有這一個優勢,他的手下有一大批重視的追隨者,忠心耿耿為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奔走效勞,肥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據《戰國策》當中記載肥義對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支持:“肥義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除此之外,肥義還是當時的輔政大臣,可以說是官僚體系的領頭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成功與肥義等人的支持不無關係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為何進行制度改革,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四、總結

趙武靈王為何敢胡服騎射改革,敢成為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其中這裡面既有時代環境的影響,趙國當時所處的環境等客觀原因的影響,也有趙武靈王個人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和趙武靈王的一批支持者的大力支持不無關係。不管怎麼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是成功的,終將被載入史冊當中。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2、《史記》

3、《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