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首先是趙武靈王為什麼沒有成為“始皇帝”,其次是他為何落個得餓死的結果?

第一個問題要從國家角度來看待,“胡服騎射”之後趙國迅速崛起,由於趙國特殊的地理條件,在滅亡中山國之後趙國並沒有急於加入當時的中原混戰,而是向北方擴長,漸漸的趙國勢力延伸到了雲中,九原一帶,這對南方的秦國造成了壓力。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40萬被秦國殲滅,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強大的秦國對抗。

第二個問題要從趙武靈王個人來看待。趙武靈王的悲劇結局開始於公元前299年傳位於太子和。當時的趙武靈王依然年富力強,在此時匆忙傳位自然會引發朝堂爭論。更致命的是在公元前301年他竟然想將長子趙章立為代王,把代地從趙國分裂出去成為新的國家。

這個想法顯然激起了趙章奪權的野心,他夥同田相國發起政變失敗被殺,趙惠文王害怕遭受到父親的記恨又不想揹負弒父的罪名,於是便將沙丘宮圍了起來,任何人不準進出,一代英主就這樣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一、趙國為何沒有一統天下

(一)“胡服騎射”的失敗

“胡服騎射”是當時趙國自上而下的一場改革。改革自服飾開始,中原服飾相較於胡人服飾來說過於繁瑣不利於行軍打仗,改革後趙國軍隊全部穿上了便於行軍打仗的胡服。在戰術上,學習胡人騎兵戰術的同時融入了中原地區的戰車技術,形成了步兵,騎兵,戰兵三種兵種密切協作的作戰模式,經過改革之後趙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雖然這場改革大大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鬥力,但依然沒有挽救趙國覆滅的結局。這當中有很多原因:

(1)改革缺乏支持

無論何朝何代,在進行變革時,都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沒有哪場改革是獨自一人就完成的,趙武靈王在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初期得到了公子成的支持和幫助,除此之外,朝中大臣對此並不支持。

騎兵部隊雖然在與步兵作戰時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建設騎兵部隊所需投資的資本也是極高的,因此,在當時的狀況下,趙國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騎兵部隊就需要將生產與軍事結合,把趙國的傳統農業型經濟轉化為農牧混合型經濟。

在經濟轉化的過程中,需要引進大量的遊牧民族,這對於傳統的趙國貴族來說是無法容忍的。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2)缺乏完善的制度

任何改革都需要完善的制度相輔相成,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必須要經過全方位的思考。但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主要側重於技術層面,而忽視了制度的密切配合,所以“胡服騎射”改革雖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由於缺乏制度進行鞏固,也就漸漸失去了活力。

(3)趙武靈王的個人原因

趙武靈王在位時期獨掌國家大權,包括這次改革他都是獨自主導的,因此沒有形成完整的改革團隊,並且趙武靈王過早退位也導致了改革後期失去了推動力。

(二)秦、趙兩國的軍事差距

趙武靈王在位時,趙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多數以秦國的勝利而告終。趙武靈王八年,趙國參加了由楚懷王所主導的五國伐秦之戰,可惜以失敗而告終。

趙武靈王在位時期所取得的最大軍事建樹就是滅掉了中山國,從當時的局勢上來看,中山國並不是一個實力強勁的國家,也沒有其他國家的支持。但是,趙武靈王在滅中山國時卻歷時12年之久,動用的兵力超過了20萬人,整個過程十分辛苦。相反秦國在五國聯軍的兩次攻打下都抵抗了過去,在對其他幾國發起的戰爭中,也常常處於優勢地位。

由此可見,在趙武靈王即位後的十幾年裡,趙國實力遠遠低於秦國,雖然“胡服騎射”後趙國一躍成為了軍事強國,但與秦國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三)秦、趙兩國整體發展差距拉大

趙武靈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君主,他在位期間趙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相比於秦國來說,這個發展時間過於短暫,加上國內又存在強大的反對力量,趙國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因此相比於秦國來說,趙國的發展水平著實有限。

此時的秦國在幾代君王的努力下,國力得到了高水平的發展。從內部來看,秦國建立了法制,設立了軍功爵制度,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使秦國國內社會安穩、經濟繁榮,軍事壯大。從外部來看,秦國一直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國土面積不斷擴大。

趙武靈王在位時期秦國的君主是秦昭襄王,這一時期,秦國進入了擴張最迅猛的時期,由於秦國的擴張,其他各國的實力都有所下降,秦國的強權地位被確立。在這種狀況下,趙國怎能與秦國抗衡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二、趙武靈王餓死的原因

公元前295年,戰國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沙丘宮中被活活餓死了,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說,導致他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廢長立幼”所導致的公子章和趙慧文王之間的內訌,但其實並沒有如此簡單。

(一)傳位太子何

公元前299年,正值盛年的趙武靈王宣佈將王位傳與太子何,命肥義為相國輔佐新君惠文王。很多人將他這個決定歸結於趙武靈王因為喜愛惠文後所以偏疼小兒子。這個解釋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怎會拘泥於兒女私情呢?

其實,他在此時傳位於太子是為了策劃一場大規模的對秦戰爭。趙國在吞併中山國之後,成為了秦國最大的威脅,他們之間必然要掀起一場戰爭。早在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就有了這個意識,當時在設立原陽騎邑時,他就對新軍統帥說過“今重甲循兵,不可踰險。”可見早在那個時候,他已經有了遠征的想法。

傳為太子以後,他曾以身犯險喬裝打扮進入秦國,考察當地的山川險要。可惜他的一番政治設想因為過早傳位還沒開始就戛然而止了。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二)沙丘之亂

趙國發生了“沙丘之亂”,在迎娶惠後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將長子趙章為太子了,惠後專寵之後,他廢除了長子的太子名分,改立惠後的兒子趙何為太子,這件事情在長子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在惠後死後,趙武靈王與太子之間的關係也漸漸疏遠,反倒對長子心懷愧疚,於是他便想把趙國一分為二,任命趙章為代王。這個想法刺激了趙章奪權的野心,他發動了兵變。

公子成聽聞這個消息,趕緊帶兵前來,最後趙章被逼到了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趙章死後大臣們害怕引起趙武靈王的嫉恨,於是便將趙武靈王餓死。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為什麼沒成為“始皇帝”還被餓死?

總結:

“胡服騎射”對於趙國來說是一次成功的改革,趙國之所以沒能一統天下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趙武靈王餓死的原因在於他沒能處理好國內權力的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