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帝王偉業”幾乎是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的,上下五千年古代史中,最高光的時刻能憶起的無非是“周、秦、漢、唐”。

但實際上,在這些光芒之下,還有一人的功績我們不應該輕視,他就是趙武靈王

他在2300年前掀起的一場變革,開啟了中國人主動吸納外來文化的第一步。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一、趙國的危機

“三家分晉”之後,趙國始建。

趙君雖與秦君同宗同源,但與遠離中原正統的秦國不同,趙氏一族在春秋早期就是晉國公卿望族,受禮樂文化的影響頗深,雖然在權勢的誘惑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韓、魏兩族瓜分晉國遺產,但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從未改變,比如“夷狄之分”與“華夷之辯”。

在多數人眼裡,華夏文化圈以外的夷狄之族,是野蠻與落後的代名詞,他們的一切,都應當受到輕視與唾棄。

然而,春秋末年,遊牧民族逐漸崛起,處於農牧交錯帶的北方諸國不堪其擾,比如趙國、秦國、燕國,其中趙國,尤其為甚。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待到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已處於前狼後虎的局勢之下,北方受匈奴、林胡、婁煩和東胡的侵擾,腹地有中山國屢次犯境,而西邊的秦國更是虎視眈眈。

在此等強敵環伺的情況下,趙武靈王清醒地意識到:趙國要想求得長治久安,唯有解決中山國與“三胡”兩大“外患”,才能集中精力發展國力,以期與秦、齊、楚等國抗衡。

要成功消滅外患,驅逐胡虜,首要問題就是要提升軍隊實力。

中原的農耕文明,雖然在經濟、政治與文化上優於北方遊牧民族,但是,在單兵作戰能力上相對較差,尤其在草原騎兵面前,中原的步兵更是不堪一擊。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並且,與中原的戰車、長矛相比,草原民族的騎兵更具靈活性與機動性。

深刻對比敵我差距後,趙武靈王心中明白,要想戰勝“三胡”,就要放下偏見,虛心學習對方的長處,以騎兵對抗騎兵。

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

它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胡服”,即把上衣下裳的傳統服飾改為短衣長褲的“胡服”;其二是“騎射”,即以胡人的騎兵為樣本,打造相同的裝備,組建相同的騎兵。

二、改革的阻力

然而,即使貴為一國之君,想要把這個想法落到實處,其難度與阻礙也是不小,尤其是國內的守舊派,對趙武靈王此舉進行了強烈的抵制與抨擊,在他們看來,改服易制乃倒行逆施之舉:

“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

但是,趙武靈王改革之心,並未受到動搖,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

成事者從不拘泥於舊禮,而是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只要所行之事能利國利民,就應該值得鼓勵,“胡服騎射”也是如此。

趙武靈王的思想之先進實在令人歎服,並且與後世偉人提出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真正懂此道理的人,千百年來,實為少數,而知道這個道理,又有勇氣去執行,並取得成功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趙武靈王當為其中之一——他不僅是難得的“明白人”,更是歷代改革者們都應學習的“模範生”。

三、改革之路

趙武靈王很清楚,改革的最大攔路虎是朝中守舊勢力,他們實力強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稍有不慎,可能連自己的王位都保不住。

對此,趙武靈王通過“三步走”來解決問題。

第一步,小規模試點。他先在有限的範圍內訓練出一支改穿胡服的騎兵精銳,然後通過幾次優異的戰績打響改革的第一戰,讓所有人親眼目睹“胡服騎射”帶來的好處。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第二步,逐個突破。試點成功後,趙王開始了他的遊說策略,首先爭取到“進取派”,即以肥義為首的部分文官的支持,接著再去勸說以樓緩為首的武將。

在團結了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後,武靈王開始攻克最大的阻力——守舊派,其中實力最強、反對聲最大的就是趙國公子成。

對這些人,武靈王並未採取強硬的舉措,而是給予了他們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後再逐個對其進行反駁與遊說,最終,在武靈王的耐心勸服下,包括公子成在內的大多數守舊派終於同意進行改革。

第三步,循序漸進地推行。雖然取得了大部分官員的支持,趙武靈王仍然很謹慎,也並沒有立即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改服”,只是對朝中官員和軍隊做此要求,當人們逐漸意識到胡服的好處後(行動便利,防寒保暖),都主動穿起了胡服,自此,“習胡服,求便利”之風在漢文化圈中流傳開來。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看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成功實踐,中原諸國紛紛效仿,大家猶如打通任督二脈一般,在此後的戰爭方式與兵種類型上,踴躍創新,不斷改進。

中原王朝,也因此從戰車時代步入騎戰時代。

可以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成功了,其意義重大,影響也十分深遠。

四、趙武靈王的偉大之處

在兩千年後的梁啟超眼中,趙武靈王之功業堪比秦皇漢武,甚至把他評為黃帝之後的第一偉人。

在梁啟超看來,趙王之改制易服,其目的不在同室操戈,而是出於對外敵侵略的反抗,此為其一;

其二,如果沒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中國的騎兵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真正出現,李牧、蒙恬等先秦名將是否還能有效地抵禦外族、打擊匈奴猶未可知,甚至漢高祖的“白登之圍”也可能會提前。

趙武靈王把外族的入侵,推遲了數百年

梁啟超所言雖然過譽,但也不無道理。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華夏自古經濟文化發達、政治早熟,其周圍生活的無不是遊牧或漁獵的民族,他們雖然武力強大,但是文明程度相對落後,長此以往,處於華夏文化中心的國人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天下以我為中心”的優越感,他們可以接受“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卻無法接受任何“胡化”的可能。

趙武靈王,做為一名華夏傳統文化圈中的統治者,能拋開此種偏見,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敢為天下先地進行大膽改革,尤其地難能可貴。

他的這一步,也是胡漢融合塑造華夏文明的第一步。

梁啟超為何如此青睞“趙武靈王”,稱其堪比秦始皇?

自此以後,農耕民族開始意識到,在與遊牧民族競爭資源時,不僅要傾盡力量進行軍事角逐,還要時刻保持一顆虛懷若谷之心。

對方之所以能成為我之敵人,必定有其過人之處,無論是技術、軍事還是文化層面,只有不斷地吸納他人的長處與優勢,才能使自己不斷強大,漢唐之盛世不也證明了這一點嗎?

如果以當時的長城為界,以外視為外部世界,以內視為中國,那麼,趙武靈王可能才是真正的“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不僅明白了要“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成功實踐了這一點,就此而論,贊其一聲“偉大”,也算實至名歸。



-宋漣圭,“近代趙文化研究的開山之作”,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6期;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6版;

-劉向,《戰國策》,中華書局,20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