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對將危及對方切身利益

你在“危言聳聽”時,僅以事實為依據,以飽滿的情感為襯托,這還遠遠不夠,最關鍵的是這種可怕的後果會直接危及到對方的最切身的利益,這樣才能達成“恐嚇”的效果。例如,“危言聳聽”是古代說客的慣用招術。

指出對將危及對方切身利益

范雎晉見秦昭王,一篇披肝瀝膽的言辭,深得昭王的歡心,又獻上“遠交近攻”的方略,使得范雎一天比一天受到昭王的信任,他就利用機會向昭王陳述了一通“四貴”危國,並已對昭王王權造成極大威脅的道理。范雎向昭王進言說:“臣住在函谷關以東的時候,聽說齊國有田文,沒聽說他們有君王。也聽說秦國有太后、穰候、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沒聽說他們有秦王。能夠總攬國家政權的人,才可稱為君王,能夠掌握利害權柄的人,才可稱為君王,能夠控制生死權威的人,才可稱為君王。

指出對將危及對方切身利益

現在太后擅自行政,根本不顧忌您,穰侯派遣使者出國,根本不向您報告,華陽君、涇陽君用刑處罰罪犯,根本不畏懼您,高陵君要任用人、貶退人,根本不向您請示。國家有這四貴存在而還不發生危險,是從來沒有的事。處在這四貴的下面,就是所謂沒有君王,那麼國家的權柄怎麼能不傾覆,國家的命令怎麼能由君王親自頒發呢?臣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君王,在內要鞏固自己的威望,在外要加重自己的大權。

指出對將危及對方切身利益

,穰候的使者,帶著君王的重威,在諸候之間發號施令,在天下割地封臣,派兵征討敵人,攻打各國,沒有人敢不聽命。如果打勝仗,攻下了某個地方,那利益就完全屬於他們的,使諸侯各國都疲弊破敗:如果打了敗仗,就會引起國內百姓的怨恨,使國家蒙受禍害。崔杆、淖齒二人獨攬齊國的大權,結果崔杼射傷了莊公的大腿,淖齒抽掉了國王的筋,把他掛在宗廟的棟樑上,國王立刻就死了。李兌獨攬趙國的大權,把趙武靈王因禁在沙丘一百天他就餓死了。現在臣聽說秦國太后、穰侯獨攬政權,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三人在旁協助他們,根本不把秦王您放在眼裡,這也就像淖齒、李兌一樣的情形呀!而且齊趙兩君身死的原因,就是君王把政權全交給臣下,而自己整天縱酒作樂,騎馬馳騁,到各處打獵,不過問政事。他授權的人,妒嫉賢才,控制下屬,欺矇君上,以謀取他個人的私利,一點都不為主上打算,主上卻不覺悟,因此就丟掉了他的國家。

指出對將危及對方切身利益

現在從最小的官爵算起,一直到高官,以及君王左右的內侍,沒有一個不是相國的人。看到君王在朝廷裡孤立無援,臣不禁暗自為君王害怕,恐怕千秋萬世以後,擁有秦國的人,不再是君王的子孫呀。”昭王聽後極為恐懼地說:“對!”於是就廢除了太后的權柄,把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都放逐到關外。最後,范雎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相位

但是,這種“危言聳聽”在求人的過程中,除非情不得已才能使用,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