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疫“治未病”,預防保健作用大

新型病毒性肺炎的複雜性,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人們在長時間的休假和“獨處”後,人們難免會情緒抑鬱,人人自危。各種中西醫療法在微信和公共平臺上紛紛發表中醫中藥針灸等治療方法。中醫中藥針灸是中國衛生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中醫學將會對新型病毒性肺炎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本人從事中醫針灸工作30餘年,身感中醫學的博大精深,特別是中醫學的預防醫學觀----治未病思想,是每一位中醫師追求的最高境界。下面我將把中醫學的預防疾病思想簡介如下,希望能夠對當下人們有所裨益。


01

中醫治未病思想

中醫治未病思想源自《黃帝內經》, 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就生動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義。歷代醫家乃至現代醫學對“治未病”思想都極為重視。治未病是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治未病包含三種意義:


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


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


三是預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服務範圍涵蓋所有人群和疾病科目。


02

治未病的四個狀態


“治未病”針對人們所處的四個狀態,採取中醫治療的基本法則。


1、未病養生,防病於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預防,避免疾病的發生,這是醫學的最高目標,是健康未病態的治療原則,也是每一名高明醫生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們主張首選綠色療法,比如針灸—足三里,三陰交(健脾補腎),推拿(腹部可以排便消食等);按摩頭部—太陽、四神聰(改善腦部循環);中藥療法,藥粥,藥茶。及深受人們喜愛的健身項目如太極拳、健身操、瑜珈等就可幫助人們強身健體,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最好是在明確自身體質狀態的前提下,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另外健康規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態也是至關重要的防病措施。


2、欲病施治,防微杜漸:指在疾病無明顯症狀之前要採取措施,治病於初始,避免機體的失衡狀態繼續發展,這是潛病未病態的治療原則。中醫體質辨識就是通過對病人身心狀態的分析,確認其身體的寒熱虛實陰陽偏頗,針對個體體質的特殊性,積極改善特殊體質,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從而實現對特殊人群的病因預防,阻止相關疾病的發生。比如一個亞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熱情,通過體質辨識,中醫認為他是肝氣鬱滯,應當在肝俞、脾俞、太沖、足三里等穴位上給以針刺、按摩或拔罐等治療,以疏肝理氣,調理臟腑氣機,使肝氣得以疏洩,臟腑功能歸於平衡,機體恢復健康狀態;如果一個人一天三餐吃不香,腹部脹滿,二便不調,通過體質辨識,我們認為他是脾胃虛弱,在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等針刺,按摩或艾灸。這樣,我們可以把有些疾病預防在初始階段。


3、已病早治,防止傳變:指疾病已經存在,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其由淺入深,或發生臟腑之間的傳變。這是已病未傳態的治療原則。比如高血壓病人,我們要防止其併發心、腦、腎的改變;中風病人生命體徵穩定的同時,要及早治療他的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糖尿病人在治療中,要及早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


4、瘥後調攝、防其復發:疾病初愈正氣尚虛,邪氣留戀,機體處於不穩定狀態,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之時,要注意調攝,以促進並提早日康復和防止疾病復發。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風寒,多休息;而手術後的病人更是氣血兩傷,增加飲食營養和適當的康復鍛鍊是極其重要的。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在日常保健中,必須進行腰背操的鍛鍊。頸椎病必須進頸部保暖,及頸肩部的康復鍛鍊。

03

治未病的整體觀念

1、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2、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3、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鍊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人的身與心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人就會身心悅愉,健康長壽。

04

中醫及西醫的健康狀態

醫學是研究生命規律的科學。當今醫學的目標是以科學技術的成就體現人文關懷。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將人群的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未病態;二是欲病未病態;三是已病未傳態。綜觀全球自然學科只有一個通行的學術體系,而醫學則不然,至今仍存在中醫與西醫兩個獨立的體系。面對現實人們關心的是健康長壽,需求高質量有意義地過好每一天,由此可見取中西醫學之長互補互動,發揮各自的優勢服務於人類的保健醫療事業,應是中醫與西醫的共同願望。近年我國政府大力倡導與扶持“治未病”理念的宣教及相關保健的健康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未病先防,即病防變,已病防傳”的理念越來越為廣大老百姓認可,人們把養生,保健,預防,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貫徹到每個個體生命全過程,重視疾病發生前的綜合預防和干預十分重要。

中醫治未病理論凝集著歷代中醫們的思想智慧結晶,蘊藏著許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具體方法,它是中醫文化理論的精髓之一,是中醫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作為中醫學術的崇高目標和至高境界,倡導珍惜生命,重視養生,防患於未然。中醫治未病思想不但與21世紀醫學發展方向一致,而且為解決當前看病貴,看病難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對當前新型病毒性肺炎的複雜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中醫防疫“治未病”,預防保健作用大

郭翠萍,主任醫師,兼職教授,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30餘年。雲南省首屆國家級名中醫管遵惠主任醫師的學術繼承人,管氏針灸學術流派的第5代主要傳人。2009至2011年作為中醫藥專家到瑞士琉森工作交流2年。雲南省中醫學術流派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學會康復學術委員會委員。在國家級、省級醫學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並參編論著10部,參與省、市級科研項目5項,獲國家級,省、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並參加了國家級名老中醫管遵惠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兩項。

擅長診治:頭痛病、脊柱關節病、中風病失語、婦科疾病、亞健康調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