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治未病,這十種人不適宜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簡稱“三伏貼”)是根據中醫理論,選用一定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貼敷,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醫特色外治方法。由於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無明顯不適感,歷經幾千年越來越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三伏貼”治未病,這十種人不適宜

從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主要適合於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人,在秋、冬、春季容易反覆發作或加重的慢性、頑固性肺系(呼吸系統)疾病。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目前相關的科學研究證據,中醫專家重點推薦的適宜防治病症是:

1、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

2、小兒及老人(60歲以上)體虛易感冒、反覆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3、建議不屬於上述病症的患者,到正規醫療機構諮詢專科醫生,選擇其他適宜的冬病夏治方法。

禁用人群

1、咯黃色濃痰、咯血、鼻出血或易出現口腔潰瘍等內火較重者。

2、急性發熱性疾病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

3、過敏體質、瘢痕體質者。

4、貼敷部位的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者。

5、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

慎用人群

1、孕婦。

2、2歲以下嬰幼兒。因無法確知孩子反應,使用時必須密切觀察嬰幼兒的哭鬧情況以判斷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性等。

3、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

5、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

“三伏貼”治未病,這十種人不適宜

常用穴位

根據北京市“冬病夏治三伏貼”技術規範,建議輸穴如下。

選穴:辨證選取足太陽膀膚經的肺俞、心俞、膈俞,手太陰肺經的中府,經外奇穴定喘(均為雙穴);督脈的大椎,任脈膻中(均為單穴)。推薦首選大椎、膻中、肺俞、膈俞,或肺俞、心俞、膈俞。選用大椎穴時可配膻中穴。心功能不全者可選用心俞,脾腎陽虛者可選用脾俞、腎俞。

每次選用3-4個腧穴(6個貼敷點),輪流選用。

貼敷具體時間

傳統穴位貼敷時間為農曆三伏(初、中、末伏。今年的中伏為20天,按4個伏計)每伏的第一天開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晴天的10:00一17:00為佳。成人建議每伏第一天開始,連貼3天,貼敷時間為6-8小時;兒童建議每伏第一天開始,間隔兩天貼敷,共貼敷3次,貼敷時間1-4小時。

貼敷後皮膚反應及處理

1、正常的皮膚反應與處理

2、不良的皮膚反應與處理

由於患者的病情、體質情況等原因,貼敷後可偶發局部皮膚嚴重紅腫、大水皰、潰爛、疼痛,或皮膚過敏等一些不良反應。

若在貼敷期間,出現範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皰、瘙癢現象,應立即祛除貼敷物與敷料,注意保持局部乾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隨便塗抹其他止癢藥品,以防對皮膚的進一步刺激;嚴重者應及時到規範醫療機構就醫。

如果患者屬體質敏感,或既往用藥曾出現紅斑、水泡等反應者,應縮短貼藥時間。

“三伏貼”治未病,這十種人不適宜

注意事項

3、貼敷期間的飲食應清淡,應慎食海鮮、牛羊肉及辣椒、蒜、蔥、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膩及食冷飲和冰凍食品,宜少喝酒、少抽菸。

4、貼敷後不要過分活動,要保持貼敷局部清潔。去掉藥物後宜洗溫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對於貼敷處皮膚及殘留藥膏等,只可用溫水洗滌,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5、貼敷期間宜穿乾淨、柔軟、寬鬆、透氣衣衫。貼藥期間最好避免空調、電扇直吹,避免皮膚遇涼而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入睡前一定要將貼敷的藥物揭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