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政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我的回答是,天下父母哪有不喜欢自己的子女的呢?没有。

贾政也不例外。

《红楼梦》中贾政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首先,贾政所处那个封建时代,又是一个政府官员,他有着一个严父的形象。

在家人面前,特别是在贾宝玉眼里,威严,不苟言笑,让儿女敬畏。

书中交待:

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宝玉只得前走,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

可见宝玉多么怕他父亲。

作者分别用打了个焦雷,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和扭股儿糖,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非常精致地描写此时宝玉的畏惧心理。

严厉归严厉,不等于不爱。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以上廖廖几笔,作者就把一个父亲的心理,刻划的淋漓尽致。

两个儿子比较,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委琐荒疏。

一心酸又想起大儿贾珠早逝。

想想王夫人就这一个儿子啦,自已也已经鬓发染霜。

此时,贾政一种父爱也由然而生。

平时对宝玉的嫌恶不觉减了八九。

其次,贾宝玉的诗学才能,父亲贾政还是欣赏的。


《红楼梦》中贾政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一文中有这么几段:贾政近因闻得熟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可见,贾政一方面是检验儿子的才学,一方面还有在门客面前炫一下之嫌,因熟掌赞了宝玉对对联才能,贾政心里有数。

诸位接着往下看:

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

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爱,拈着胡子,点头微笑,面对众人捧赞,心里十分惬意。

贾政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无道,先设议论中人,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宝玉道:”这是第艺人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洪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风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联来。”

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我们大家都知道,贾政平时见宝玉凶巴巴的,不是畜生,就是奴才的骂,成天吹胡子瞪眼。

所以宝玉一见贾政就,”唬得掉了魂儿一般”。

难道就像题目所云:”贾政不喜欢宝玉这个儿子吗?根本不是。


从以上和门客们逛大观园看,贾政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长得帅,才情高。

这才是一个父亲的真情实感。

《红楼梦》中贾政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那么,贾政又为什么要往死里打宝玉呢?

再次,就是贾政对宝玉严厉又杖责的根本原因。

贾政对宝玉寄予厚望,望子成龙,一心希望儿子饱读圣贤之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可是,这位二爷平时厮混女孩堆中,没有一点男子汉阳刚之气,吟诗作对,饮酒取乐,风花雪月。不爱功名,不钻研读书仕途。

文中第七十回,宝玉被贾政打得皮开肉绽,可那也是贾政出于一种无奈。

此时贾府的命运己是风雨飘摇,宝玉惹祸,祸事惹到忠顺王府上了。把人家忠顺王喜欢的戏子弄到贾府,人家追着来要。

贾政自己权利没那么大,开始衰落,己经不被人放在眼中了。

再有,贾环添油加醋告了黑状,说宝玉欲奸金钏,至使跳井而亡。

所以,二罪归一,贾政才怒打宝玉,大有不打死,不罢休之意。

综上,贾政不是不喜欢宝玉,而是恨铁不成钢。

别说是封建旧中国,就是现在,孩子不学习,整天玩游戏,玩手机,跟女孩胡混,试想那个家长不怒,不怨,不责打呢。

所以,这才是爱其深,责其重。

我是芬芳,随笔写上小文一章,请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