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陈能雄/文

贾宝欣羡少女清新纯洁的品性, 有水之清、花之美,他喜欢亲近女孩子,在许多姑娘跟前尽过心。贾宝玉为人痴情,在现实中甘做女孩的护花使者,他对画中的美人同样珍爱。他在宁国府的一个书房里看到一幅美人图,有一次居然担心画中美人会孤单寂寞,想过去陪陪她……

世间的美好事物在宝玉看来都带有少女之风,他常以美女来比拟花草树木。比如他居住的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他眼中就有少女的情态。省亲别院(大观园)竣工后,贾宝玉跟随贾政等人游赏园林,题匾作额,他们走进一个院落里(后赐名怡红院),院中一边种有碧绿的芭蕉,一边长着一棵红艳的海棠,红绿相衬。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这株西府海棠花艳如丹砂,非普通海棠可比,清客们都不曾见过这个品种的海棠花。贾政说是外国的品种,传说出自“女儿国”,故名“女儿棠”。对于花名的由来,贾宝玉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贾宝玉觉得眼前的海棠花瓣上的红晕就如少女白里透红的面容,它柔弱的花叶有病美人之态,又大似闺阁少女羞答答的模样,文人墨客才会把此花取名为“女儿棠”。

像贾政这样的道德君子即便看出海棠花有少女情态,他也不好在众人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这花朵如何有少女风度。贾宝玉则毫不悭吝地表露出对女子的溢美之辞,他喜欢这院子中海棠和芭蕉,并给它们起了“红香”、“绿玉”的女子名字。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在贾宝玉眼中,海棠和芭蕉就是两类不同的美女,他不仅以少女之姿来比拟它们,以美人之名来命名它们,还专门写了一首五律,把“红香”、“绿玉”两个“美女”都写进去。贾元春回乡省亲那天晚上,命宝玉为怡红院等处景观题诗。贾宝玉所写的五律中,有一首是《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在诗的第二句“两两出婵娟”,贾宝玉就把海棠和芭蕉比喻成是两个曼妙的少女,“婵娟”在古代诗文中就是美人的意思。到底这两个“美人”是怎样一种姿容和情态呢?贾宝玉在颔联里承接“婵娟”二字,进一步描绘出海棠和芭蕉的少女风姿。“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指的是蕉叶的心,典故出自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的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嫩绿的芭蕉叶子卷而未舒,就如翠绿的蜡烛。最里层是蕉心,畏怯丝丝的春寒之气,轻轻收卷着,恰如闺阁少女芳心暗藏,羞于启口。贾宝玉起先是用“绿玉”二字形容芭蕉,这也可以暗指羞怯含蓄的林黛玉。林黛玉把对贾宝玉的爱意深藏心底,《牡丹亭》的歌词警醒她的芳心,《西厢记》的词句催发她的幽情。于是,她对贾宝玉的爱意就如芭蕉叶渐渐舒展开来……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红妆夜未眠”写的是海棠花,典故出自宋代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在诗中写夜深之际,月光移过回廊,他担心海棠会悄然睡去,就点燃蜡烛,看海棠花轻轻绽放。诗人的心思是细腻的,他笔下的海棠花是穿着一袭红裳的少女,有人的情态,会舒醒过来,也会酣睡过去。贾宝玉和苏轼都会大半夜手持蜡烛,照看海棠花,这是他们的惜花之心。

在诗的颈联中,贾宝玉则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海棠和芭蕉的身姿。海棠花是“凭栏垂绛袖”,像一个温婉的美人凭栏而立,垂下红色的衫袖;芭蕉是“倚石护青烟”,就如一个青衣女子倚靠着山石。两个“美人”各有姿态,一同在东风里争妍,怡红院未来的主人贾宝玉见了,怎能不心生爱怜之情呢?

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在贾宝玉眼中有少女的情态

贾宝玉搬入怡红院居住后,朝夕面对院里的海棠和芭蕉,仿佛看到两个富有人情味的少女。他有着敏锐的第六感,能感知到草木的灵性,他认为“不但草木,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有年春天,海棠花突然枯死了半边,贾宝玉就预感会有奇异之事,不想会应验在晴雯等女子身上。在贾宝玉的心中,海棠和芭蕉不仅有少女的情态,还极有灵性,它们应人而生,与大观园中有些女孩子命运息息相关。当大观园的姑娘丫鬟快乐美丽之时,海棠花会开得愈加娇艳,芭蕉会长得愈加茂盛;当大观园有些女子生命即将凋落时,海棠花也会黯然失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