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死后,孙策为什么没有继承父亲的势力,而去投了袁术?

曹修兵


为何在孙坚死后孙策没有继承父亲势力?答案很简单,因为孙坚根本就没有过独立的势力,他属于袁术的附庸而已。



孙坚当时之于袁术的身份地位,就像关羽之于刘备,虽然不如后者亲近,但也是虽半独立于主公势力,但一旦自己出现变故,其辖地也不会顺理成章的被自己的儿子继承,比如关羽如果去世但荆州未丢,也轮不到关平等人继承荆州大权。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应该就对为何孙坚死后,不是孙策去继承父亲势力,而是率众投靠父亲当年的旧主而已。


事实上,袁术和孙坚在历史上颇有些命运共同体的意思,两人在战场和政坛相辅相成,但始终以袁术为主,孙坚为辅。

但孙坚死后,孙策较之父亲虽与袁术关系要浅,但在父亲去世第一个选择也是带残部归附,只待休养生息后才献出传国玉玺,以换取率旧将独立发展的机会。

曹操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论断,但明离子却认为孙策其实更胜一筹,但天妒英才,若孙策不早死,东吴很可能是另一番更明朗的未来。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孙坚死后,孙策前去投靠了袁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就是孙坚原本就是附属于袁术的。

孙坚的职位变化。

孙坚是吴郡人。年少时是县中小吏,之后因为讨伐叛乱有功成为盐渎县丞,之后几年又担任过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黄巾之乱时,朱儁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黄巾之乱后,孙坚因功成为别部司马。

中平三年,张温带着孙坚等人前去凉州平叛,此战之后孙坚被任命为议郎。

中平四年,长沙区星叛乱,周朝和郭石分别在零陵和桂阳与其呼应。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去平叛。最后孙坚的爵位被封为乌程侯。

所以,孙坚死前的职位和爵位是长沙太守,乌程侯。

孙坚与袁术的关系

孙坚前往讨董时,一路北上,先是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到了鲁阳地界,袁术与孙坚联手。

袁术当时被董卓表为后将军,但是袁术不依附董卓逃出洛阳来到南阳,恰逢孙坚杀死南阳太守张咨,于是两人合作。袁术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自己领南阳太守,为孙坚军队讨董提供粮草。

但是袁绍为了加大自己影响力,以会稽的周昕为豫州刺史,想夺取孙坚的地盘。而孙坚一直在讨董的最前线,直到攻破了洛阳。回到鲁阳后,袁术与新的荆州牧开战,并派遣孙坚出战。结果在此战时,将星陨落。

荆州情况的变化

荆州在讨董时期也有着巨大的变化。前一任荆州刺史被孙坚逼死,之后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牧前去赴任。在蔡氏和剻氏的帮助下,渐渐着站稳了脚跟。

而孙坚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后,长沙太守也换了个人。这样长沙也回不去。

从上述情况来看,最初的孙坚的势力应该是在长沙,但是讨董之事,只有孙坚一直在付出,再加上新任荆州牧刘表与袁术开战,长沙更是回不去,而名义上是豫州刺史还有一个周昕,军队的粮草更是掌握在袁术手中。因此在孙坚死后,孙策为了军队的维持必须投靠袁术,而长沙肯定是更不敢回去,刘表不可能会放任一个与他有杀父之仇的孙策去发展。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先在袁术麾下。


秋心谈历史


孙策不是不想继承属于父亲孙坚的力量,而是孙坚本身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力量,孙策当然无从继承。孙策要想发展下去,只能依托当时比较强大的袁术来发展,否则根本就没有机会生存下去。

这种问题和当时刘备遇到的情况一样,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三国时期,没有强大的靠山,很容易被别人吞并,所以孙策不得不投靠袁术,借助袁术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我们一起分析下。

孙坚的势力。

孙坚原本是一个小吏,因功不断升迁,在董卓独断朝政的情况下,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纷纷起来反对董卓的专横,而孙坚也是其中一员。孙坚在起兵后逼杀荆州刺史,诛杀南阳太守,并且兼并了他们的士卒因而声威大振。

袁术看到孙坚兵力雄壮,有意拉拢他,就上表朝廷敕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从此孙坚就归于袁术麾下,平时作战粮草的划拨统一由袁术供应。

在军事上由袁术统一安排,执行袁术的命令。袁绍和袁术矛盾激化后,袁术就委派孙坚进攻袁绍支持的刘表,在和刘表部下黄祖的对战中中箭而亡。陷于孤立无援的孙坚部下,在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和吴景的率领下投靠了袁术,士卒也归于袁术麾下,因此孙坚本人的势力也就消失了,零散的分布于袁术名下,不再单独存在。

孙策投靠袁术的背景。

孙坚去世的时候,孙策只有十七岁,在荆襄一带无法立足,而当时的江东被各个诸侯占据,没有立足之地,就带领部队回到袁术身边,将仅有的数千人交给袁术,而自己举家迁移到丹阳守丧。孙坚没有死的时候,是以破虏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统领士卒,而孙策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白身,没有任何官职可言,也就无法统领其麾下的部众。

孙坚去世后,其部众并不是由孙策统领,而是由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和舅父吴景来统领,在他们归顺袁术后,就被委任为丹阳太守。袁术将孙坚原来的部下和孙贲以及吴景分开,这样孙策名下其实没有任何部属。等到孙策想为父亲孙坚报仇的时候,由于新招来的兵力不够,没办法击败黄祖,就不得不投靠袁术,希望要回原来孙坚的部属。

孙策投靠袁术的结果。

孙策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率领招募来的几百人投靠袁术,希望要回原来孙坚的数千部属,袁术虽然拒绝了孙坚的要求,但是还是给了孙策大概一千人。孙策就以这一千多人作为班底在江东创业,从而奠定了江东基业。

总而言之,孙策投靠袁术也是权宜之计,在没有其他力量可以庇护其生存的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正是在袁术的庇护之下,他才得以有机会在江东打下属于自己的一份基业。


笑看三国风云


你这话说的,孙坚原本就是袁术的势力。

孙坚为什么要去进攻荆州?他并不是说跟袁术闹翻了,然后自己想要拿一块儿地盘儿,关于正史上面这传国玉玺究竟是怎么到孙坚的时候里面谁都不知道,只知道到后来孙策去跟袁述谈判的时候说自己家里面祖传的一块儿玉玺要和袁术换。

至于说《三国演义》上面所谓的元素,因为孙坚私自拿了玉玺,所以就跟他怒言相向,最后联合刘表一起去搞死孙坚,这件事情百分之百不可能,当时的元素和刘表可以说是生死之地,为什么元素原本就掌管着荆州,而刘表过来就是抢荆州的,二者之间怎么可能联合在一起去搞死孙坚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且孙坚又是袁术的势力。

后来袁术想要重新夺回荆州,所以派了孙坚去进攻荆州,看看能不能把荆州给拿下来,结果黄祖把和孙坚给杀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坚手底下的势力原本就是属于袁术,孙坚也不可能说,告诉自己手底下的人,如果自己死了就不要去元素那里了,他支付不起这样的钱良,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孙坚手底下的粮食就是原数给的元素,负责了孙坚军队内部的粮草和兵饷,这种情况之下,孙坚怎么可能离开袁术出去单干了,他哪来的资本?

所以照道理来讲,孙坚应该是在临死之前告诉孙策,让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和家小去投奔袁术,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看在自己为他战死的份儿上,那肯定得要让孙策得到照顾。

所以这个地方又引申出来一个问题,瞬间这块儿传国玉玺到底是怎么来的?拿到了之后有没有和袁术闹翻?如果闹翻了孙坚为什么要让一个毫无任何防护能力的孙策直接跑到袁术那里?这岂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所以个人感觉孙坚拿到传国玉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属于一种保密的事情,如果不是孙策拿着这块传国玉玺去给了元素,我估计这件事情其他人都不知道,元素也没有,听说孙先拿个传国玉玺在讨伐董卓失败了之后二者一起回到了扬州,那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仍然还是存在的。

孙坚死了之后,才会让袁术去接手孙策。


漩涡鸣人yy


实力不允许,孙坚本身就是袁术的附庸,袁术多厉害,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孙坚只是一个小军阀而已。

孙坚死后,孙策孤苦无依。只有率众投靠父亲当年的旧主,哪知道袁术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孙策这个人有勇有谋,攻城夺寨是一把好手,每次都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袁术没有封赏,因此孙策才有另立门户的意图。

后来孙策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借的兵马然后靠此打下六郡八十一州,从此江东孙吴成为三国群雄之一。


李治亚文史博客


其实孙坚在时并非算一大势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属于袁术一派的.从历史上来看,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由此可见,当是时,与其说孙坚是一大势力,还不如说袁术才是孙坚这一方的首脑.所以,孙坚战死后,他的旧部归与袁术是理所当然的.而孙策后投奔袁术的确是要取回父亲旧部,不过他的本意是要投奔自己的舅父吴景,不过是时吴景以是袁术派系中的成员,所以孙策归于袁术就顺理成章了


绮惠律师事务所


从历史上来看,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以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由此可见,当是袁术才是孙坚这一方的头.所以,孙坚战死后,他的旧部归与袁术是理所当然的.而孙策投奔袁术是为了取回父亲旧部,不过他的本意是要投奔自己的舅父吴景,因吴景已是袁术派系中的成员,所以孙策归于袁术就顺理成章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