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手下武将如何排名?

我是妙女郎


第一应该就是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在书中记载,他和关羽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最后惨死在了关羽的手下

第二是张勋,张勋东汉末年军阀袁术麾下的重要将领,袁术称帝后的大将军。统帅二十万大军与吕布军交战,但是大败而回。

第三是桥蕤,桥蕤为麾下大将,为袁术开拓地盘立下了一定战功,后被曹操军击破身亡。《演义》中桥蕤为袁术伐吕布七军第二路大将军,桥蕤居左,桥蕤一军取小沛。后曹操讨袁术,桥蕤在寿春与曹操军大战,被夏侯惇所杀。


夜幻心


在三国演义里诸侯很多,一般的时候提起三国里的诸侯大部分人会先想到曹操,袁绍,刘备,孙权。除了这几个诸侯外还有一个比较强的诸侯被忽略了那就是袁术。

讨伐董卓后,袁术占据了淮南的大片地区,淮南这里兵强马壮,物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再看看袁术手下的几员猛将!

第一:孙坚

孙坚因为击杀南阳太守张咨,而投奔袁术。两人一直配合默契,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在前面打仗,袁术负责孙坚的粮草供应,孙坚得以杀华雄,击败董卓。后来袁术怕孙坚都把功劳抢走,断了孙坚的粮草,导致孙坚失败。后来孙坚意外得到玉玺返回老家时被刘表拦截,孙坚力战得以逃脱。在攻打刘表的时候中计被刘表军射杀。

第二:孙策

由于孙坚被杀的时候孙策还很小,所以投奔了袁术。孙坚在袁术手下屡立战功,后用孙坚留下的玉玺做抵押向袁术借兵去江东发展。数年后平定江东,以江东为基地招揽人材和武将,自此建立了自己的江东基业。后来被许贡的门客伏击受伤,养伤期间因为脾气暴躁,伤口迸裂而死。

第三:纪灵

袁术手下最信任的武将,武艺高强勇猛。曾经奉袁术之命讨伐刘备,刘备兵少向吕布求援,吕布以“辕门射戟”化解了这段征伐。后来袁术被曹操击败在向袁绍领地逃跑的时候被刘备军拦截,后被张飞刺死。

第四:张勋

袁术大将,袁术称帝的时候封其为大将军。袁术被曹操击败后好像投了孙策。

第五:桥蕤

袁绍麾下大将,曾经为袁术扩展地盘立下大功,后来在曹操争讨袁术的时候被曹军所杀。

第六:雷薄和陈兰

两人原来都是袁术手下大将,因为袁术称帝,两人离开袁术落草为寇,后来袁术被曹操击败后,两人袭击袁术败军以抢劫财宝。





万国发展史


袁术手下的武将如何排名?那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了,如果论能力莫非孙坚孙策父子了,如果论地位和亲近度,官职等等,那又是另外一番排名了。特别是,袁术败亡得很快,而且军事上大多处于劣势,孙坚孙策毕竟还有许多资料让我们了解他们的能力,其他诸如纪灵,桥蕤等人着墨比较少,所以还是以后者的标准来排名吧,特别是地位。

第一,孙坚。



无论能力还是地位,孙坚必然是袁术周围武将的佼佼者,而且孙坚只是名义上袁术的手下,实际上是自带部曲,以诸侯的身份在归附在袁术阵营的。孙坚在汉末的出场比较早,多次参与东汉末年的平叛战争,早就名满天下,后来也是讨董联盟的主力,和曹操一样都是付出行动的,并斩杀了华雄。另外,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接来出逃的袁术,让他拥有一块根据地,单凭这点,孙坚就是第一了。后来,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破虏将军。

第二,桥蕤。

此人的军事不怎么样,但是绝对是袁术手下最亲重的大将之一,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嫡系。在《三国志.袁术传》里记载,袁术被曹操赶入九江后,占据了扬州,以张勋,桥蕤为大将军。当然,这里的大将军意思不是汉制官职中的“大将军”,因为袁术随后不过得了个“左将军”,又还没有称帝,怎么能封比自己大的官职呢?所以,这里“大将军”的意思应该是“大将”或者是众将之首的意思。所以,桥蕤,张勋的任重可见一斑。

另外,桥蕤和张勋曾经奉袁术之命和韩暹,杨奉连势攻打吕布,兵马稀少的吕布这次也心虚,好在打赢了。只是,被吕布击败的桥蕤,张勋,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后来二人又委派到蕲阳防守曹操,结果再次大败,桥蕤等被于禁斩杀,张勋得脱。

第三,张勋。

大概都和桥蕤一样,不同的是张勋在蕲阳之战幸存,袁术败亡,张勋因为仰慕孙策,和长史杨弘打算去投奔,结果被庐江太守刘勋“截胡”了。后来,刘勋被孙策打败,其部众大多投降了孙策,张勋此时是否如愿以偿,不得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正是袁术的亲近大将桥蕤,张勋都对孙策很仰慕,所以袁术才如此忌惮孙策,屡屡打压,甚至不惜对孙策两次食言,彻底伤了孙策的心。

第四,刘勋。

刘勋是袁术的老部下了,当时袁术让孙策攻打庐江,并许诺他为庐江太守,结果到头来袁术还是让刘勋当了太守,相当于袁术为刘勋第二次食言孙策。袁术败亡后,堂弟袁胤,女婿黄猗带着袁术的灵柩就是投奔的刘勋,而且大部分袁术的部下也都投奔了刘勋,导致庐江实力大涨,就连孙策也不敢正面和刘勋闹翻。当然,刘勋根本不是孙策对手,最后还是被打得大败,只领百余人投曹了。

第五,纪灵。



纪灵可能是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袁术手下第一大将,唯一能和纪灵争的估计只有被华雄所斩的骁将俞涉了。可惜这是小说家言,正史中没有俞涉,纪灵也不是袁术手下第一大将。在正史中,纪灵只出场一次,不如桥蕤和张勋,纪灵的出场正是攻打刘备,吕布“辕门射戟”解斗之事,大飞熊曾经写过了。但此事后,纪灵就不见记载了,不过毕竟是袁术手下带领着三万步骑之将领,事见《吕布传》,也是亲重的大将,于是放在第五位。

第六,孙贲。



孙坚战死后,袁术还是启用了孙坚一些宗族和旧部,比如孙贲,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后转为丹阳都尉,代理征虏将军职位。两袁争霸期间,孙贲领军击败了袁绍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后讨伐山越,又和吴景讨伐刘繇部将樊能,于糜。

第七,吴景。

孙策的舅舅,袁术的广陵太守,后被任命为督义中郎将,讨伐刘繇在长江的部署。最后,孙策以帮助孙贲,吴景之名,平定了江东六郡,二人也逐渐跟随了孙策。

第八,李丰,梁纲,乐就。

这三人在蕲阳之战中,和桥蕤一起被曹军打败斩首,而且记载很少,所以身份和地位模糊。但是,袁术能留桥蕤,张勋和他们一起抵御曹操,很可能也属于嫡系的将领,如果是这样,地位可能在孙策之上。

第九,孙策。



不多说,军事能力来讲,无人能出其右者,可惜袁术表面欣赏孙策,实际上是连连打压,两次食言孙策,职位也不高。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孙策终究还是在江东闯出一番事业。

第十,雷薄,陈兰。

袁术的旧部下,估计在他的手下并不受重用,后来袁术败亡而投奔这两个旧部,竟然被拒绝了。


大飞熊骑士


纪灵:袁术手下大将,山东人,擅使六十五斤重三尖两刃刀。

刘勋:魏征虏将军。中平末,为沛国建平长,与太祖有旧。

李丰:袁术主簿,奉命驻守寿春,城陷被杀。

杨奉:汉车骑将军。本白波贼帅,后为李傕部将。

袁胤:袁术之侄。袁术死后,护送袁术的灵柩和妻儿逃往庐江,但在途中全被徐璆杀死。当时被夺去的玉玺也被献到曹操手里。

袁涣: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