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常常有求職者問我們做招聘的時候是不是對那些穩定差的人評價的時候很扣分,是不是工作時間越長就越青睞。在實際招聘工作中,跳槽頻繁確實是穩定性風險大,很多企業不敢貿然使用,但這只是在企業招聘方面的一個視角,在企業任職時間長短適應上不僅從跳槽求職來看,還有多個其他維度需要同時考慮,並且跳槽面試來看,也並不是在同一家公司任職時間越長就越被認可,這也是一個認知誤區,對於正在或即將要跳槽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工作幾年跳槽才是一個合適的時間段。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這個大難不是單一維度能解決的,由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1、求職時企業方評價的穩定性

求職跳槽是我們最直接、最高頻的把求職跳槽應用到的場景,在HR面試的時候是一定會對人選的穩定性進行評價的,除非你是非常稀缺的崗位,否則都會面臨面試過程中穩定的裁決。

從穩定性的角度來講,工作時間低於三年都是被扣分的。

3年是個坎,工作第一年主要是在適應、與公司磨合,能力上和業績上都是起步階段,第二年才開始有成就。累積一年太短,兩年勉強可以,加上第一年適應,三年算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長度。

同時,對於企業的貢獻來說也是這樣的,因為第一年主要在適應即便有所價值創造貢獻也與企業支付給的薪資不對等,所以到兩年多三年才是企業僱傭人才有所營利的一個平衡點,當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一個人選不能再企業穩定做三年則預示著有投資風險,那麼僱傭這樣的員工則會面臨僱傭虧損的情形。

所以三年是穩定性的下限,時間越短扣分越嚴重。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而相對的,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並不是的,當你在企業工作十年八年後,再出來求職你會發現並不是理想中的那樣受歡迎,這其中又多了兩個因素,個人工作習慣文化影響因素及年齡增長帶來的潛力降低。

工作時間太長,我們會過於習慣所任職企業管理風格、文化習慣等等,進而給融入到新企業帶來思維理念習慣的難度。

以前曾在一家建築企業任職HR時候,招聘過一個在國企工作八年的工程總監,當時公司花了很大價錢挖過來的。

進來後磨合了半年,這位總監一職都抱有一種很濃厚的原來企業工作思想,覺得原來企業是這麼做的這樣做才是對的。當然這只是思想的問題,關鍵很有更難以改變的是工作習慣,比如這位總監溝通工作習慣開會,但是我們公司卻是很強調效率的,任何事情只要平級溝通一般沒什麼障礙。

類似這樣的習慣把公司工作方法全變了,公司一直在調整公司的習慣方法甚至於管理模式去適應這位總監,覺得是大公司來應該沒錯,但是不斷的適應的結果就是把企業原本一些賴以生存的管理模式都顛覆了,反而影響本身管理管理的根基。

類似這樣的工作八年十年的老員工換公司後存在的問題大多相同,因為受到前一個企業的工作習慣影響太深,甚至於有些人看不到外面的企業怎麼做,覺得企業就是全部,導致習慣了緣由工作方法,也看不到其他方法如何做,最終習慣和思維變得比較固化,這些尤其在大型企業不是很靈活的企業當中尤其突出。

所以企業在招聘時候,穩定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同樣會考慮員工的工作習慣、潛質等,上限時間長度在5年到6年是最佳,到7年8年就會顯得已經開始有所扣分。

綜上兩點,從企業招聘的視角看,在一家企業穩定3-6年是比較優質的背景。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2、個人在企業的學習發展成長所需求的時間

在第一點中有提到,公司招聘會考慮人選在企業時間太短,除了沒有價值貢獻外自身也沒有能力疊加成長,因為時間過短,我們在企業裡面的成長是有限的。

我們在企業裡面的成長髮展主要是能力技能經驗上的成長髮展。在公司裡面能力的提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對企業裡面制度機制的熟悉、專業能力上的提升、軟能力上的提升。

對企業機制制度的熟悉主要是便於自己在企業裡面更高效的開展工作,當你換一個企業的時候這方面的提升往往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你原來所適應的制度在新公司新制度前面仍舊要重新學重新適應。所以當我們第一年尤其是前半年在企業裡面的時候幾乎都是在瞭解熟悉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熟悉辦事流程,熟悉企業的內部文化、工作習慣等,這些熟悉是磨合的過程,但對自己能力沒有疊加,所以這段時間我們能力上很少見長,辭職是肯定沒有幫助的,畢竟你換一家公司又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學習制度。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專業能力上的提升需要我們接觸甚至於去獨立負責某個項目、某個領域的工作內容,這也恰恰和我們在職時間長短有一定關係,當你還在適應階段肯定工作主要是簡單的工作為主,只要當你成為公司比較資深的員工,對各種業務個人對接人際都比較熟悉的時候,同時你自身工作也得到認同認可,更有挑戰的工作才會找上你。而這個過程第一年是肯定不太可能,至於要多少年才又這樣機會,那就不是很容易明確的,這需要源於自身業績的輸出,得到上級的認同,但往往有較大概率至少在兩三年時候會有所機會,如果自身表現差強人意則延長。

軟能力包括了各種個人管理能力、職業化能力,如時間管理、溝通協作、職業化素養等等,這些都是自身在專業能力之上能夠對自身價值有很大助益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專業工作效率效果的能力。這方面能力主要是通過企業的培訓、自己的自學感悟以及將所學在職場中實踐後所主要依賴自身的自律所學、企業的學習氛圍等等,往往2-3年才能見到有所變化。

所以我們要在企業裡面有所能力提升,2年是下限,但也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當你在一個企業呆的時間越長而沒有得到職位晉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在同一個位置高度一致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接觸不到新的東西,企業的培訓、企業的環境影響對你的能力提升已經沒有幫助,甚至於你還會因為時間的拉長漸漸洗手更多企業不好的東西進來。這個時間大概也就是5年。

綜上,從個人學習的視角來看,2-5年是最好的。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3、風險機遇

中年危機這個概念沒遇到時候,我們都會覺得盛世太平,但是當你到了危機那個年齡,就會突然覺得危機突如其來一般,各種漲薪晉升都不再有你,各種穿小鞋困難甚至裁員都有你,這時候再跳槽卻不再得到青睞。

在一個企業工作8年10年,帶來的是很容易忽略的年齡的增長,假設你不曾跳槽,剛大學畢業22歲就進去,工作十年後32後再來跳槽,如果你不是在32歲時候做到同齡的佼佼者,那麼你就得面對另一個極端,你上了年紀了,已經幾近接近35歲的危機邊緣,這樣的情況現實則主動競爭力大打折扣。

而跳槽的過程又是一個謀求更高收益的機會,比在企業裡面每年漲薪要提升幅度大。通過在跳槽過程中得到自己薪酬的較大幅度漲幅是對沖危機的一種方式,提前達到較高位的薪資,在後續的不再具有漲薪潛質時或者少部分跳槽機會時也能夠保持較高位的薪資。

所以從個人風險上看,我們也不適合在一個企業待太久,而應該用風險和抓住市場機遇的視角來看待跳槽,尤其是當我們還處於高潛年齡段(26-30)時候,如果不能再原企業得到應有的晉升機會一定頻次的跳槽能夠讓我們較為快速的走到高位。

所以,綜合來看,在30以下時3年多穩定性情形下跳槽是對自身有助益的。

工作幾年跳槽最合適,太短不穩定太長不適應,從這3方面考慮

總結:跳槽的穩定性考慮不僅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所考慮的,而且是包含了面試官在內的維度考量,還有我的自身成長髮展以及面對的機遇風險所綜合評估的。

各維度評價下來3-5年在一個企業的穩定期是我們在一個企業任職的時間最優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