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原地怠速“熱車”?其實這麼做就足夠了

所謂“熱車”,也就是啟動引擎後讓車輛維持低負荷工作狀態,使得引擎與相關部件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其理由則是在進入正常工作溫度前,潤滑油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潤滑與保護,此時不宜給予引擎更多的負荷,以避免不必要的磨損。但關於是否需要原地怠速“熱車”,不少朋友的觀點似乎不太統一,有些人認為完全發動車輛直接上路沒有問題,而有些人則認為原地怠速“熱車”幾分鐘之後再上路會對車輛更好。

還在原地怠速“熱車”?其實這麼做就足夠了

其實,原地怠速“熱車”這個觀念,是從早期化油器引擎的特性延續而來,但如今的電噴引擎繼續採用原地怠速“熱車”的行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原地怠速“熱車”支持者所擔心的問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一來在引擎啟動的數秒內,機油泵就已經將機油送到需要潤滑的表面形成油膜提供保護,而電噴系統也能幾乎不受溫度影響的精確控制燃油噴射,因此長時間的原地怠速只會白白消耗更多燃油,並且怠速狀態不充分的燃燒還會加劇積碳的形成。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引擎機件部分的磨損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車啟動後的三分鐘內產生,對於長時間停放後的冷車在啟動後進行“熱車”是有必要的,但並不是說原地怠速“熱車”也是合理的,那麼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為什麼說長時間停放的車輛需要“熱車”呢?

為何車輛啟動時還需要“熱車”這個動作呢?其主要原因是在剛發動時,引擎、機油和變速箱油的溫度都沒有達到最佳工作溫度範圍,運作順暢度和潤滑保護方面未達到最佳狀態,不宜進行高負荷工作。

還在原地怠速“熱車”?其實這麼做就足夠了

而其原因則在於,長時間停放會讓原本在引擎內部各機件表面的機油,迴流到引擎最下方的油底殼內,而殘留在部件表面的機油已無法提供足夠保護。此外,機油在溫度達到合適範圍之前黏度相對較大,會導致流動性較差,使得各部件的運轉阻力變大,而且各摩擦部件之間也會因為溫度不夠未達到最佳配合狀況,此時突然增加的負荷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磨損。

還在原地怠速“熱車”?其實這麼做就足夠了

而變速箱油與引擎部分的機油一樣,冷車時也會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分,當變速箱在傳遞動力的時候,藉由齒輪運轉將其帶起從而起到潤滑作用,因此冷車時變速箱會出現換擋手感生澀或換擋動作不順暢的情況。另外當變速箱處於空擋狀態下時,其內部輸出軸齒輪並沒有運轉,因此需要正常掛入檔位行駛才能讓潤滑油對所有部件提供保護,而且也需要讓溫度上升到合適範圍,才能讓潤滑油黏度達到最佳狀態。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熱車”才是正確的呢?

從上述需要“熱車”的理由來看,其實目前車輛怠速原地“熱車”已經沒有必要,或者說是效果有限的同時,還浪費燃油和時間。而且長時間怠速還會因為燃燒不完全而增加積碳的產生,得不償失。

還在原地怠速“熱車”?其實這麼做就足夠了

因此正確的“熱車”方法,是等待車輛自檢完成後發動引擎,檢查儀表確認無故障後繫好安全帶即可上路,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路後切勿大腳油門讓引擎處在高轉速區域,而應該控制好車速讓引擎轉速保持在較低範圍內,直到低水溫指示燈消失,對於有水溫表的車輛也可等到其數值達到60°以上時再進入正常駕駛狀態即可。通常來說,“熱車”需要的時間與氣溫有很大關係,夏季氣溫高時所需時間更短,而冬季氣溫較低時則需要更長時間。

在使用這種低負荷運轉的行駛狀態時,三元催化器會比原地怠速時更快進入工作溫度範圍,從而降低汙染物排放,而行駛狀態下變速箱潤滑油也能更早達到合適的溫度,來提供更好的保護,因此不但可以延長部件的壽命,更可以降低對於空氣的汙染。此外,輪胎及軸承潤滑脂等在經過一段距離的行駛後溫度也會升高,對於其儘快進入正常工作狀態也有一定幫助。

綜上所述,現代車輛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怠速原地“熱車”這種動作,即使在寒冷天氣下也無需原地等待太久,只需要在發動引擎後,利用做出發前準備的這短暫時間原地熱車即可,然後進入低負荷的行駛狀態,待到水溫達到適合的溫度後再按照自己習慣正常駕駛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