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原地怠速“热车”?其实这么做就足够了

所谓“热车”,也就是启动引擎后让车辆维持低负荷工作状态,使得引擎与相关部件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其理由则是在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前,润滑油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润滑与保护,此时不宜给予引擎更多的负荷,以避免不必要的磨损。但关于是否需要原地怠速“热车”,不少朋友的观点似乎不太统一,有些人认为完全发动车辆直接上路没有问题,而有些人则认为原地怠速“热车”几分钟之后再上路会对车辆更好。

还在原地怠速“热车”?其实这么做就足够了

其实,原地怠速“热车”这个观念,是从早期化油器引擎的特性延续而来,但如今的电喷引擎继续采用原地怠速“热车”的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原地怠速“热车”支持者所担心的问题,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一来在引擎启动的数秒内,机油泵就已经将机油送到需要润滑的表面形成油膜提供保护,而电喷系统也能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精确控制燃油喷射,因此长时间的原地怠速只会白白消耗更多燃油,并且怠速状态不充分的燃烧还会加剧积碳的形成。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引擎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车启动后的三分钟内产生,对于长时间停放后的冷车在启动后进行“热车”是有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原地怠速“热车”也是合理的,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为什么说长时间停放的车辆需要“热车”呢?

为何车辆启动时还需要“热车”这个动作呢?其主要原因是在刚发动时,引擎、机油和变速箱油的温度都没有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范围,运作顺畅度和润滑保护方面未达到最佳状态,不宜进行高负荷工作。

还在原地怠速“热车”?其实这么做就足够了

而其原因则在于,长时间停放会让原本在引擎内部各机件表面的机油,回流到引擎最下方的油底壳内,而残留在部件表面的机油已无法提供足够保护。此外,机油在温度达到合适范围之前黏度相对较大,会导致流动性较差,使得各部件的运转阻力变大,而且各摩擦部件之间也会因为温度不够未达到最佳配合状况,此时突然增加的负荷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磨损。

还在原地怠速“热车”?其实这么做就足够了

而变速箱油与引擎部分的机油一样,冷车时也会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分,当变速箱在传递动力的时候,借由齿轮运转将其带起从而起到润滑作用,因此冷车时变速箱会出现换挡手感生涩或换挡动作不顺畅的情况。另外当变速箱处于空挡状态下时,其内部输出轴齿轮并没有运转,因此需要正常挂入档位行驶才能让润滑油对所有部件提供保护,而且也需要让温度上升到合适范围,才能让润滑油黏度达到最佳状态。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热车”才是正确的呢?

从上述需要“热车”的理由来看,其实目前车辆怠速原地“热车”已经没有必要,或者说是效果有限的同时,还浪费燃油和时间。而且长时间怠速还会因为燃烧不完全而增加积碳的产生,得不偿失。

还在原地怠速“热车”?其实这么做就足够了

因此正确的“热车”方法,是等待车辆自检完成后发动引擎,检查仪表确认无故障后系好安全带即可上路,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路后切勿大脚油门让引擎处在高转速区域,而应该控制好车速让引擎转速保持在较低范围内,直到低水温指示灯消失,对于有水温表的车辆也可等到其数值达到60°以上时再进入正常驾驶状态即可。通常来说,“热车”需要的时间与气温有很大关系,夏季气温高时所需时间更短,而冬季气温较低时则需要更长时间。

在使用这种低负荷运转的行驶状态时,三元催化器会比原地怠速时更快进入工作温度范围,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而行驶状态下变速箱润滑油也能更早达到合适的温度,来提供更好的保护,因此不但可以延长部件的寿命,更可以降低对于空气的污染。此外,轮胎及轴承润滑脂等在经过一段距离的行驶后温度也会升高,对于其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也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现代车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怠速原地“热车”这种动作,即使在寒冷天气下也无需原地等待太久,只需要在发动引擎后,利用做出发前准备的这短暂时间原地热车即可,然后进入低负荷的行驶状态,待到水温达到适合的温度后再按照自己习惯正常驾驶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