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存在很奇怪的現象,父親去世了,母親不願意到城裡與子女一起居住,這是為什麼?

彝州老趙


母親情願自己孤身一人,也不願意到城裡與子女一起居住。這樣的情況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與子女一起居住,自然有很多方便。但是更有很多不方便。

一,城裡不自在。城裡的獨院也好,樓房也好,生活空間都比不上農村的空間廣闊,生活在廣闊天地間的老太太,蝸居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便感到局束,不自在。

二,城裡的消費高。在城裡,動不動就花錢,雖然不是花自己的,但為兒子著想,老太太也會擔心憂慮。倒不如回到自己一畝三分地裡,過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眼不見心不煩不是?

三,城裡人情很淡漠。城裡雖然消費方便,但人與人之間卻非常淡漠,認識的人也頂多點個頭打個招呼而已,不如農村,老姐妹們見面有說不完的話。端著碗也可以去串門拉呱。

四,老人勞作了一輩子,並不習慣天天無所事事的生活。可是要想找點兒事做,恐怕也做不好。就是想做個家務,也未必能夠幫得上忙。

五,怕拖累子女。子女從農村打拼出來不容易,不願意讓自己拖累子女。

總之,老人不願意與子女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很多,但無論老人生活在哪裡,只要子女孝順,讓她感到快樂,就是足夠了。


萍風竹雨123



勞文池


大部分老年人,是不習慣,在農村一個村都是認識的人,出門聊天不寂寞,農村空氣好,蔬菜新鮮。在城市裡,回家把門一關,左鄰右舍都不認識,出門也找不到聊天的人。我喊我媽到我家裡來耍,她說不習慣,然後用不來天然氣,也認不到人。


用戶快樂追風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老人有些不適應,不適應城裡的生活,不適應年輕人的飲食起居,不適應現在年輕人的教育小孩的方法,也不適應城裡的環境。舉個例子。現在年輕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又沒有幾個有為他人想想的意識,晚上把電視聲音開的震天響。老年人一般都有神經衰弱,怎麼睡得好覺,可這慣壞了的一代偏偏又不能說,說了也不聽,就這個問題就不好解決,和自己的兒子都說不通(一個兒子早就慣的以自我為中心了,那管你老人怎麼樣,你不信,你把電器聲音開那麼大,他睡得呼呼的),再加上媳婦和他一個樣,婆媳關係很難處理,跑到城裡給人當保姆加清潔工,外帶看孩子!一天比呆在農村還累,關鍵是還落不著好,說不上有的兒子過得不好,還要給貼著錢,你說按一個正常人算,又出錢、又出力、又累,又不落好,你去幹嗎?

我有一個同事,還都是城裡的,父母都有工作退休在家,按說這樣的情況應該好相處吧,兒子兩口子一月也掙一萬多,在想我們這樣的五線城市也算好一點的吧,有了孫子老兩口就給帶了,可自從帶上以後,兒子兩口子就再沒有管過娃,星期一到星期五說上班沒時間,星期天了又和同學同事聚會,旅遊,等等吧,反正就是沒時間帶娃,孩子的各種開銷一概不管,老兩口帶的累的發發牢騷,還不愛聽,你說孩子每月花一兩千塊,他說你老了,要那麼多錢又花不完,到頭來還不是給我了,你說你累的想歇上兩天,他就給你畫個餅,每星期都有事,還美其名曰,等到忙完了,一定叫你好好歇一歇,結果四年過去了,還沒有機會歇!!!你說現在城裡的孩子都這樣了,還何況農村老人,來了再加上嫌棄你髒,嫌棄你沒素質,等等,老人不和他們分開。怎麼活啊!!!這個現實很殘酷啊!我們辛辛苦苦就把自己孩子養成了精緻利己的一代,到了老了,怎麼能和他們相處呢?光顧自己從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你能和他們相處嗎?


漢水之濱


最難相處的是婆媳關係。自己在自家住的慣慣的,什麼東西放哪,拿起就用,哪哪得心應手。到兒子家住不慣。東西吧都是兒媳的,哪個用著還不知人家樂意不樂意。再說上兒媳家兒媳說了算,誰承認自己一個外人的意見。上人家住自己很生疏,年青人做事有好多看不慣的地方,還不能說。兒媳有這好事那好事想著她孃家,自己心裡總是不平衡。自己在自家住多省心舒心和自在啊。

兒媳剛嫁來婆婆家住時,也是這樣寄人籬下的感覺,在婆婆媽手裡什麼都不硬氣,什麼事兒自己說了也不算數。婆婆公公,兒子,人家是一家人,自己老跟外人似的,婆婆那個兒子成天也是聽他媽的,怎麼說怎麼是,自己不論對與不對,總是沒有人向著自己說話。媳婦兒剛進婆婆家,總是很難的。所以結婚後婆婆公公單住,兒子兒媳婦兒單住,這樣各自過各自的日子,還是好的多,彼此之間互相摩擦產生的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真是眼不見心不煩。這也許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吧!


用戶和言悅色


世上最難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95%的婆媳關係不好,所以老人們寧願自個在家孤獨也不願去和兒媳居住,除非兒子在城市給父母也單獨有套房,而且父母必須有經濟實力在城市居住消費,不需要兒女出錢養老,那樣的話老人們就願意去城市了,畢竟城市各方面都好於農村,特別是有了病方便就醫,老人們何樂不為。


完美人生81654142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我也非常理解多數老年人的這種做法!

說實話,老年人當一方去世後,留下來的另一方,不願意和兒女共同生活,那是老年人不願意看頭臉吃飯和生活!

雖說兒女是自己的骨肉血脈,但老人們對兒女,付出時形象高大,回收時低人一等,這樣的心態,不只是多數老年人有之,連我自已也深有其感。

其次,當老伴去世後,一個人生活,就是在不濟,活的也自由自在,一但和兒女共同生活,就身不由已了,並且,說不準那時那刻,還的聽兒女訓導,而在自己的家中,兒女上門探望,說出的話,那也是商良,真不是高高在上,實際上,多數老人,臨老臨老在聽兒女管束,是一下子很難接受地!


李德才21


這有什麼可奇怪,父親死了,母親還能健康生活能自利,在農村家裡住了幾十年習慣了,自由自在,左鄰右舍都是熟人,串個門聊聊天都很好。

到城裡當個免費保姆不去說,弄不好還要看兒媳臉色,做事要事事小心,做人要忍氣吞聲,弄不好影響小夫妻們的感情。左鄰右舍又都不認識,也不象農村隨意可串門聊天的。


高山流水183487426


老人不願意跟子女一起做,是有原因的。老人住了大半輩子農村,早已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在農村有熟悉的人,熟悉的氣息。空氣清新,交通沒城裡麻煩。

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都不熟悉。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環境。出去還怕走丟,給兒女們找麻煩。兒女們都要上班,留下一個人。

無所事事,真不知道幹什麼。一兩天還可以,時間一長受不了。加上觀念不同,還會增加一些矛盾。還不如在農村種點地,來得自在。

想種就種,不種找找人。聊聊天,自由自在。時間也好打發,很快就是一天。這種生活誰都想過,只是為了生活。無奈而已,如果讓你選擇你會怎麼選。




仁哥鄉村紀實


我認為此類現象並不奇怪,雖然父親去世了,剩下媽媽一個人,但是她長年累月,在農村生活習慣了。那裡有好多親戚朋友,周圍又有好多鄰居,平時在一起有說有笑,農村空氣好,自己還可以種各種自然生態蔬菜,養雞鴨好處多多。

萬一到了城裡,孩子們上班,一個人關在家裡,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孤單寂寞很無聊。

兒女們的孝心她一定領情,但是作為兒女必須理解她的心情。

只要經常給媽媽打電話噓寒問暖,利用節假日,爭取時代常回去看看,媽媽呆在農村肯定會心滿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