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濱海開發區的房產未來發展潛力如何?居住、投資及教育、就業幾個角度考慮?

海與秋天


 隨著溫州大都市格局的規劃逐步拉開,東部地區成為溫州從“濱江內聚性城市”向“濱海開放性城市”轉變的最重要的空間方向,城市東拓成為必然,溫州城市正在向東看。浙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的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醞釀自身歷史性城市轉型發展的蝶變,不斷拓展自身發展空間,以溫州新一輪發展的新“龍頭”之姿活躍在溫州人的視野。而這當中,又以濱海新城為這個轉變的絕對主角。全面鋪開產城一體化建設的濱海新城正在東部之濱迅速崛起。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潛力無可限量

  濱海新城已經初具規模,已跨入一個發展提高的新階段。一個開放型、綜合性、現代化的新城區正在東海之濱崛起。

濱海新城堅持高起點的城市設計和業態規劃,統籌佈局商貿、公共服務、生活居住,形成集城市建設、景觀體系、產業發展於一體的大都市新城區。

所以無論從居住,投資,教育,就業方面來說,濱海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小窺的。


資質轉讓劉工


我在濱海開發區已經五年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外地打工仔。現在濱海這邊已經在開發的樓盤應該有四五個,基本上都是商住綜合體,純住宅當然也有。周圍是大片的工業區。

從幾個已經交付的樓盤來看,目前的入住率都不到五成。其實從政府和開發商的角度看,其主要是想留住外地在此工作的人。從投資角度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房價過高肯定留不住外地人。依靠本地人來消化也不現實。

旁邊的配套設施也不完善,沒有什麼學校,沒有什麼醫院,可能以後會規劃,周邊全是工廠。其實從個人角度來說,如果政府能夠給予我們外地人同等的社會資源,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外地人也會有很多願意留在這個地方。但現實很殘酷。


六天的簡單生活LM


從昔日的“造城”到如今的“興城”,從昔日的“郊區”到如今的“城區”,龍灣,以其特有的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不但構建城市的東部高地,更構築了城市發展的又一極。

1984年12月27日

  肩負著溫州對外開放和經濟技術開發的時代重任,龍灣區在一片廣袤田野上誕生了。

  此後三十多年,在這片洋溢著激情活力的土地上,經幾代人篳路藍縷開拓,龍灣逐漸跳出“區”的概念向“城市”層面轉變,書寫了一部蕩氣迴腸的現代化城市進化史。如今的龍灣,城市版圖倍增,經濟總量迅速壯大,居民生活水平躍上新高,城市發展內涵升級,“十二五”期間,龍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0%,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前列。

  溫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溫州向東面海發展的進軍號角,龍灣作為溫州東部發展的主陣地、主平臺、主戰場,必將成為溫州重振雄風的頂樑柱和急先鋒。智者謀勢,對於未來五年的發展,龍灣區已經有了深思熟慮之後的謀篇佈局,龍灣區委書記陳應許信心滿滿:“龍灣將全力建設‘五個中心’——溫州科技創新中心、溫州東部城市發展中心、溫州東部綜合交通中心、溫州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溫州東部公共服務中心,做好溫州向東面海發展的橋頭堡,力爭成為鞏固提升溫州在全省‘鐵三角’地位的龍頭標兵。”

濱江景觀帶

以“大拆大整”換“大建大美”

增進群眾獲得感 創造城市新經典

  “現在買菜再也不用擔心把鞋子弄溼了。”說到龍灣區瑤溪街道白樓下村新開張的農貿市場,白樓下村村民王阿姨連聲稱讚。白樓下村新農貿市場在上個月底正式開張營業,這是龍灣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順利完成搬遷的新農貿市場之一。

  原白樓下菜市場建於1999年,配套設施薄弱,常年汙水橫流。與此同時,白樓下村現居住的居民及外來務工人員急速增加,多達萬餘人。考慮到附近市民與攤販雙方便利,龍灣區借“大拆大整”之機拆除老舊市場,並就近重建了設施現代的新農貿市場。

  類似於白樓下村的農貿市場拆整改造,只是龍灣“以‘大拆大整’換‘大建大美’,在增進群眾獲得感之時創造城市新經典”工作思路的細微體現。

......

READ MORE

浙南科技城北起步區工業產房拆除中。

  2016年,龍灣把“大拆大整”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上下齊心、組團攻堅、克難奮進,一年之內完成10個整村(區塊)的簽約、騰空、拆除,“大拆大整”城中村改造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貨幣化安置比例全市第一。今年龍灣又全面啟動了24個整村(區塊)、13000多戶的城中村改造,目前進展順利,力爭10月底實現籤、騰、拆三個100%。

  “‘大拆大整’是龍灣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重組生產方式、改變城市形態、帶動社會變革具有根本和關鍵的作用,對推動龍灣‘三大轉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陳應許談到,龍灣作為唯一連續五年獲得溫州市年度綜合考評優秀的縣市區,正在用“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擔當,推動省市重點工作加速落地,全面推進“大拆大整”之際也開始重點謀劃“大建大美”,為建設“五個中心”助力。

  為了實現“大建大美”的願景,下一步龍灣區將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全力增強要素集聚力和城市輻射力,加快使龍灣從地理中心邁向功能中心轉變,讓“五個中心”的夢想變成現實。

  “拆出來的土地不能白白曬太陽,不然人民群眾不會答應。”陳應許透露,為此,龍灣要按照“五大中心”的定位,著眼浙南科技城的建設,著眼龍灣產業轉型的需要,強化招商選資力度,下大力氣加快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市場前景好的產業大項目,建設一批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公共設施項目,確保新增的用地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城市建設新的亮點。與此同時,龍灣區國土部門要牽頭做好土地報徵方面業務指導工作,幫助各業主單位高質量完成土地報徵任務。區審管辦要牽頭相關審批職能部門進一步優化服務,指導各業主單位切實加快新開工項目前期手續辦理,確保項目早日落地建設,再掀大開發、大建設的新高潮。

......

READ MORE

緊跟城市東拓步伐,加快“建城”節奏

從“造城”到“興城”鑄就龍灣發展新傳奇

  最近,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年-2020年)(2017年修訂)獲國務院批覆,規劃確定溫州城市發展方向為東拓、西優、南連、北接、中提升,由“沿江城市”逐步向“濱海城市”發展。位於東海之濱的龍灣,區位優勢顯著,作為溫州新型城市化主戰場,龍灣與溫州城市東移的步伐日益契合,“建城”的節奏逐漸加快。


我是健恆


時代不斷向前,城市也跟著日新月異,走在今天的溫州濱海新區,你會發現一個新興的板塊正在崛起。寬敞的道路縱橫之間,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更多繁華的都會場景讓人驚歎於溫州濱海新區的發展速度。它就像是東海之濱一顆逐漸璀璨的明珠,光芒愈發難掩。一個新興區域的崛起,其背後都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鹿城,也就是市民熟知的老城區,僅約40平方公里,卻容納了大部分的市區人口、商業、居住和交通,用“不堪重負”四個字形容並不為過。交通擁堵、建築密度過高、城市綠化和公共服務設施偏少等“城市通病”在溫州老城區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城市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需要新陳代謝,對此,溫州市政府表達了強烈的東拓決心。根據2017年修訂的《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未來中心城區將沿甌江發展軸向東拓展,整個溫州的戰略佈局已由“沿江城市”逐步轉向“濱海城市”發展。

根據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可以看出,濱海新區正位於大都市區核心區內,沿甌江城市發展帶和沿海城鎮發展帶交叉處,可見其經濟地位之重。

另外,溫州政府正斥資約292.34億元打造甌飛工程東拓填海,甌飛工程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圍墾項目已獲得國家海洋局正式簽發,該工程總共約320平方公里,是溫州建成區面積的約1.64倍,相當於在東海再造一座溫州城

當城市遇見大海,陽光、沙灘、林立的高樓,繁華與寧靜互相融合,海濱城市總能展現出絕美的風景。世界上有許多海濱城市久負盛名,不僅經濟發達,風景更是美不勝收,例如西班牙巴塞羅那、中國青島、香港等。濱海新區未來的風姿,大家拭目以待。

  浙江南部唯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內充滿了活力和商機,具有諸多優勢,是投資價值的窪地。園區內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值佔比已達約43%,形成了新技術產業群。

  目前,區內入駐的企業有力天集團、人本集團、金帝集團、可口可樂、正泰電器、法派、奔騰、喬頓等知名企業,而這樣的產業群可以給本地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產業集群的發展,會引起本地稅收的增加,從而帶動城市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不斷增加,區內公共服務與城市建設愈加完善。

  2.高新技術產業區內存在著固定的消費群體,他們大部分是從事高技術產品研發和生產的高學歷、高素質人才,這些人員的工資水平較高,這樣,本地區的消費需求便會隨之增長,從而帶動了區內零售業和消費服務業的增加。  

當城市遇見科技,濱海新區內創新湧動,改變不僅在於配套的升級,更在於工作與生活的融合。一如近在眼前的杭州未來科技城、蘇州金雞湖等都是產業發展帶來的城市人居環境的蛻變。濱海新區的發展,也在印證著這樣的發展規律。

新型區域的崛起往往少不了一個城市綜合體的巨大支撐,就像華潤萬象城之於甌海,萬達廣場之於龍灣,城市綜合體的繁華帶動了區域的快速興旺,可見城市綜合體對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助力作用。而在濱海新區,一座名為碧桂園·未來城的城市綜合體即將落成,它的出現將會成為濱海新區閃耀的城市商業名片。


小Jun說房


有潛力,企業很多,未來會聚集更多的新溫州人,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