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中觀層)

2020年鼠年伊始,冠狀病毒突然爆發,國人的生活狀態由此而發生劇變。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很多投資人亦開始感到迷茫和恐慌。

繼“諾亞家裡蹲”系列線上課程廣受好評之後,歌斐資產專門為投資者準備了連續七天的“歌”聲“斐”揚專場,涵蓋債市、多資產、二級市場、量化策略及對沖基金、醫療、範式轉變及家族辦公室七個話題,讓您足不出戶即享乾貨滿滿的投資知識。

今天由歌斐產品和營銷中心董事總經理陳昆才帶來的《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

來 源 | 歌斐資產(ID:gopher-asset)

演講嘉賓 | 歌斐產品和營銷中心董事總經理 陳昆才文字整理 | 小斐

“歌”聲“斐“揚 |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中觀層)

-本文主要觀點-

1、宏觀層面的範式轉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中觀層面的範式轉變:資管新規發佈,從分業監管到功能監管,杜絕監管套利;

3、微觀層面的範式轉變:供給側,非標轉標;參與主體方面,券商財富管理轉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需求端,投資者重新理解資產配置、組合分散、風險控制的價值。

中觀層面

(一)底層資產才是核心

“歌”聲“斐“揚 |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中觀層)

以上這張圖非常重要。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實我們所有的投資,無論是通過銀行理財,還是通過券商、信託等非銀行投資渠道,其資金的最終去向都是四大類底層資產——非標債權、債券、權益(股票及衍生品)和其他類(現金類、外匯、商品等)。所以,過去那些結構比較複雜的產品,不僅因為中間環節太多增加了整體融資成本,還可能導致投資者所投資的產品與底層資產脫節等問題。所以,資管新規對於資金池運作、剛性兌付、混同運作、分離定價等都做了嚴格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銀行理財相比於貨幣基金的優勢在於資金池的運作,其可以在底層投資一些流動性比較差的資產(如信用下沉、非標債權等),而上層則是通過資金池運作,向投資人提供相對高流動性的金融產品。而如果資金池運作逐步退出,這個優勢則慢慢會消失,銀行理財將回歸超短期現金管理工具的定位,所以投資者也不要期待銀行理財會再現過去的收益率水平。

(二)資管大格局


“歌”聲“斐“揚 |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中觀層)


“歌”聲“斐“揚 |範式轉變的三維邏輯(中觀層)

再談談資管行業的格局。如上圖所示,剔除通道業務後,2018年全市場的資管規模是72萬億,其中包括22萬億的銀行理財,9萬億的信託,13萬億的公募基金,還有一些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專戶等合計10萬億,像歌斐這樣的私募基金規模近13萬億。這是目前的行業格局。


96萬億和72萬億中間的差值值得注意,這個差值源於過去部分金融產品間會重複投資,重複計算,稱為通道類產品,如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券商資管,後者再投向信託計劃,最終流向實際的融資方,這導致了投資者的一筆投資,被三個金融機構計算為資產管理規模;信託規模中有51.9%的部分都是通道,主要是單一信託。所以,如前所述,作為投資者必須要關注的是你的資金去了哪裡,底層資產又是如何構成的。而過去的分業監管,導致了監管套利空間的存在,“統一大法”勢在必然,這也是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出臺資管新規的背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