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嘉庆朝两江总督历10任,且多为实授职位,汉臣出任者增多。

第五十四人:李奉翰

在任时间:嘉庆二年九月甲申(1797年11月6日)至嘉庆四年二月辛丑(1799年3月18日

离任原因:因病去世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李奉翰(?—1799)汉军正蓝旗,江南河道总督李宏之子。初捐资授县丞,历官江苏苏松太道、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河总督。

李奉翰起初花钱捐官出任沂水县丞,后累迁江苏苏松太道,不久因罪被罢官,又重新花钱官复原职,前往江南河工效力,并署理河库道。因为父亲李宏擅长治水,乾隆四十四年(1779),被任命署理江南河道总督不久转任河东河道总督。因治河有功,五十六年调任江南河道总督,到任后增加河兵,对治下河道官秩进行梳理,于黄河下游开挖五道引河,受到乾隆嘉奖。

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第六次南巡,李奉翰被授予骑都蔚世职。次年,因运河疏通不力,被降至三品顶戴,不久复升。乾隆五十四年,调任河东河道总督。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乾隆御赐江南河道总督李丰翰石碑】

乾隆五十八年(1793)李奉翰受命赶赴浙江协助浙江巡抚吉庆勘查海塘,并对范公塘及海宁石坝进行维修加固。次年,奉命治理漳河水患,修筑三台坝大堤,再次受到乾隆嘉奖。嘉庆二年(1797)正月,李奉翰加封太子太保,出任两江总督,并兼江南河道总督。嘉庆四年(1799)正月,在治理睢州水患完工后不久去世。

第五十五任:费淳

在任时间:嘉庆四年二月辛丑(1799年3月18日)至嘉庆八年六月戊子(1803年8月12日)

离任原因:改兵部尚书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费淳画像】

费淳(1739-1811年),字筠浦,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刑部主事、军机章京、太原知府、常州知府、太原知府、冀宁道、云南布政使、安徽巡抚,官至江苏巡抚兼梳理江南河道总督、南河河道总督,嘉庆三年出任两江总督,加封太子太保,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嘉庆十六年(1711),病逝,谥文恪,入云南名宦祠。

乾隆二十八年(1763),费淳考中进士,出任任刑部主事,几经升迁为太原知府,因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当地百姓曾他的名字建桥称为“费公桥”。任江苏巡抚时,曾下令严禁大米出口。后兼署理江南河道总督督、南河河道总督时,赈济灾民,并免除欠赋,疏通刘河。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费淳座像】

嘉庆四年(1799)费淳升任两江总督,上任后整饬漕政积弊,严惩绅棍恶霸,增加河役待遇,兴修高家堰,加固贾家楼大堤,完工后,被加封太子太保。八年(1803),费淳升兵部尚书,奉命赴山东查勘黄河水患,疏请培堤筑坝,引汶河入黄河。他在兖州、沂州、泰州、济南各府开挖484处名泉,并将袁口闸附近运河拓宽,从此漕运畅通无阻。

嘉庆十二年(1807),费淳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奉命管理工部,兼管户部三库,后因库银失窃,工部书吏冒领库银,被罢官并削去太子太保衔,不久出任工部尚书。嘉庆十六年(1811)去世,时年70岁,赏还体仁阁大学士,谥文恪,入云南名宦祠。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云南建水文庙名宦祠】

第五十六任:陈大文

在任时间:嘉庆八年六月戊子(1803年8月12日)至嘉庆十年正月辛亥(1805年2月25日)

离任原因:奉召入京担任左都御史。

陈大文(1742年-1815年),字简亭,号研斋,河南杞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任吏部主事,历任吏部郎中、南宁知府、云南迤东道台、贵州按察使、安徽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广东巡抚、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两江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嘉庆二十年(1815)病逝,享年73岁。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江宁布政使司署】

陈大文自幼苦读,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考中进士,任吏部主事,几经升迁至江宁布政使职务。 嘉庆元年正月(1796年),陈大文出任广东布政使。曾收到两广总督朱珪称赞:“善于体察民情,办事有力。” 次年,升任广东巡抚,因打击海盗有功,被赐顶戴花翎。

嘉庆四年(1799),陈大文调任山东巡抚。 到任后,大力整顿吏治,在山东任职两年期间,被他弹劾的官员多达三十余人,一时间山东吏治清明,受到朝野上下的好评。

嘉庆六年(1801),陈大文被任命署理直隶总督。到任时恰逢京畿水灾,其一边赈济灾民,一边整顿离职,对治灾不力的官员予以查处法办。次年陈大文操劳过度病倒在任上,嘉庆亲赐御医予以诊治,随后被召入京城任吏部侍郎、工部尚书。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清朝治水图】

嘉庆八年(1803),因当年雨水较多,长江、黄河水位暴涨,险象环生。 陈大文受命出任两江总督。到任后,积极筹救灾款项,清查两江仓存,清欠亏空,惩处贪官。 陈大文,秉公执法,从不徇私,受到朝廷嘉奖,树为楷模,令全国督抚向其学习。

嘉庆十年(1805),陈大文奉召入京担任兵部尚书,上任途中病倒。嘉庆帝闻讯后,命侍卫带领御医驰往医治,并赐尚书衔令其回乡调养。 不久因其在署理直隶总督时失察属下属贪污,被革职,降为四品京堂录用。自此,陈大文抱病不出,一直到嘉庆二十年(1815)去世,再无担任过任何职位。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第五十七任:铁保

在任时间:嘉庆十年正月辛亥(1805年2月25日)嘉庆十四年七月壬申(1809年8月24日)

离任原因:因罪革职

董鄂·铁保(1752~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本姓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吏部主事,历任吏部郎中、户部郎中、吏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以吏部侍郎、漕运总督加封太子少保、两江总督、礼部尚书、吏部尚书。道光四年(1824(去世,终年73岁。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清·丁以诚《铁保像》】

铁保的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总裁官,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朝四大书法家”。

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进士,授吏部主事,这一年铁保仅仅21岁。由于性格耿直,受到武英殿大学士阿桂的赏识,此后几经升迁为内阁学士。五十四年(1789),铁保升任礼部侍郎,曾任京师的会试主考官以及山东、顺天等地的乡试主考官。

嘉庆四年(1799年),铁保先因弹劾官员过当被贬到盛京,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到任后制漕运章程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制定。 三年后,调任广东巡抚,铁保将平生为官经验总结为22款,刻在大堂墙壁之上,留予后人学习。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铁保书法作品】

嘉庆八年(1803)初转任山东巡抚,适逢封丘黄河决口,致使山东章丘十九州县被淹,铁保奉命疾驰河南指挥救灾,决口合拢后,受到朝廷嘉奖,加封太子少保,赐一品顶戴。

嘉庆十年(1805)铁保升任两江总督,因苏州知府受贿徇私,铁保因失察罪被革去太子少保衔,降为二品,但很快官复原品。 嘉庆十二年(1807),因擅自对八旗兵以米代替俸禄饷银,被革职留任。两年后,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酖杀委员李毓昌案发,铁保因此被罢职,遣往伊犁。不久,奉召回京担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林清事变后,因其极力追查通匪太监,被再次革职,流放吉林。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第五十八任:阿林保

在任时间:嘉庆十四年七月壬申(1809年8月24日)至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壬辰(1810年1月11日)

离任原因:在任上去世

阿林保,(?-1810)舒穆禄氏,字雨窗,满洲正白旗。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吏部笔帖士,几经升迁为山东盐运使、 山东按察使、九江关监督、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南巡抚、 闽浙总督1806年—1809年),官至两江总督。嘉庆十四年(1809)去世,谥敬敏。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铁公祠,位于山东大明湖公园】

乾隆四十四年(1779)阿林保由吏部笔帖式,出任知县,几次升迁后,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擢升为山东盐运使,两年后迁任山东按察使。乾隆五十七年(1793)阿林保捐资,在山东大明湖复建铁公祠纪念明朝建文年间山东布政使铁铉。

嘉庆七年(1802)九月阿林保出任安徽布政使,次年润二月,阿林保升任安徽巡抚,十二月,转任湖南巡抚,在任时治理苗乱十分得力,加封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嘉庆十一年(1806)五月,阿林保取代玉德出任闽浙总督。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1808年清闽浙总督”阿林保”奏闻舟师粤洋追剿盗贼摺】

在闽浙总督任上,阿林保先后派兵剿灭了海盗蔡牵、朱濆,击退安南海盗,基本肃清了南方沿海的海盗匪乱。嘉庆十四年(1809)阿林保取代铁保出任两江总督。年底去世,赐祭葬,谥敬敏。

第五十九任:松筠

在任时间: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壬辰(1810年1月11日)至嘉庆十六年正月癸酉(1811年2月26日)

离任原因:改两广总督

松筠(1752年—1835年),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松筠画像】

松筠初为翻译生员,乾隆三十七年(1772)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出任军机章京,历任银库员外郎、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户部侍郎、御前侍卫、内务府大臣、吉林将军、户部尚书、陕甘总督、伊犁将军、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兼内大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道光十四年(1834),以都统衔致仕。一年后,病逝。享年82岁,追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文清,入伊犁名宦祠。

乾隆五十年(1784),奉命办理俄罗斯贸易差事,开通边贸,曾多次赴俄谈判,因处事妥当,松筠不断得到提拔。 五十九年(1794)正月,松筠代理吉林将军。 七月,加工部尚书衔,任镶白旗汉军都统,出任驻藏办事大臣,因与和珅不和,在藏经营五年。 嘉庆四年(1799)和珅倒台后,松筠入京担任任户部尚书,不久,出任陕甘总督并加太子少保衔。 在白莲教起义时,奉命驻扎汉中督办粮饷。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伊犁将军松筠(新疆历史画丛)】

嘉庆七年(1802),松筠升任伊犁将军,屯军恳田,兴修水利,在任十年垦田数万亩,九年后,出任两广总督,后任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回京任职。 嘉庆十八年(1813年)晋封御前大臣,并第二次出任伊犁将军。先后加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衔。因参与镇压八卦教有功,加太子太保衔。

嘉庆二十二年(1817),松筠因奏请暂缓祭拜盛京祖陵,被嘉庆帝贬为察哈尔都统。次年,因儿子熙昌病逝,被赏还头品顶戴花翎,再次赐予紫禁城骑马,升任礼部尚书,恢复御前大臣,出任盛京将军。 二十五年(1820)四月,兵部遗失行印,经查系松筠任兵部尚书并佩戴印钥时丢失,降为本旗骁骑校。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清松筠等撰 钦定新疆识略】

道光继位后,松筠被提拔为左都御史,出任热河都统。道光元年(1821)奉召入京担任任兵部尚书,又调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赏戴花翎,署理直隶总督。 次年,因私自删改理藩院公文被弹劾降职,后又不断升迁,道光十二年,赏还一品顶戴,三年后去世。

第六十任:勒保

在任时间:嘉庆十六年正月癸酉(1811年2月26日)至嘉庆十六年六月甲寅(1811年7月27日)

离任原因:召回京城,出任武英殿大学士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勒保(1739年—1819年),费莫氏,字宜轩,满洲镶红旗,大学士温福之子。乾隆年间,由中书科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历任归化同知、兵部主事入职军机处、江西赣南道、安徽庐凤道、库伦办事章京、兵部侍郎、甘肃巡抚、陕甘总督加封太子太保、云贵总督、湖广总督。

嘉庆年间,被赐封一等威勤侯爵、四川总督、节制川、陕、楚、甘、豫五省经略大臣、一等威勤伯爵加封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嘉庆二十四年(1819)因病去世,赠一等侯,谥文襄。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廷讨伐廓尔喀入侵西藏,时任陕甘总督的勒保奉命专管西路军兵马粮饷台站事务,因功加封为太子太保。乾隆五十九年(1794),勒保抓捕了白莲教首领刘松将其诛杀,此时苗疆一带已经危机四伏。

乾隆六十年(1795),勒保调任云贵总督。之后发生了白莲教起义,福康安、和琳先后病逝军中,勒保奉命前往会剿。嘉庆二年(1797)贵州南笼仲苗王囊仙叛乱,勒保奉命督师征讨,因指挥有方,半年后被封勒保一等侯爵,号威勤。战后,调任湖广总督。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平定苗疆得胜图】

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时任四川总督的勒保,先后斩杀白莲教头领曾柳、生擒王三槐,剿灭徐天德、林亮工等四川各地白莲教乱匪,晋封为公爵。次年,勒保升任经略大臣,全权节制川、陕、楚、甘、豫五省军务,奉命追讨徐天德、冷天禄,不久遭治饷大臣福宁劾勒保劳军糜饷,遂被罢职。被授为勒保四川提督,兼署总督。

嘉庆六年(1801)正月,勒保率军进入川东剿匪,在大宁大败蓝号杨步青,生擒青号何子魁、徐天寿、王登高、蓝号冉学胜等人,歼迷人蓝号苟文明、鲜俸先。次年,勒保上书在四川分段驻兵,先后擒获青号何赞、李彬、白号庹向瑶,歼灭张天伦、魏学盛等乱军。年末,晋封一等威勤伯爵。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勒保夫妇诰封碑】

嘉庆九年(1804)八月苗疆叛乱平定。次年,勒保奉旨进京,加封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继续担任四川总督,负责善后事宜。后在平定陕西、四川新兵叛乱有功,于嘉庆十三年(1808)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

两年后,勒保奉召入京任职,因四川隐匿名揭帖未奏而受牵连,被降为工部尚书,后调任刑部。嘉庆十六年(1811),出任两江总督,半年后重返京城,再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吏部,后改兵部,不久升任领侍卫内大臣。两年后升任军机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嘉庆二十四年(1819)去世,时年80岁,赐一等侯,谥文襄。

第六十一任:张百龄

在任时间:嘉庆十六年六月甲寅(1811年7月27日)至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1816年12月25日)

离任原因:升任协办大学士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张百龄朝服画像】

张百龄(1748—1816年)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承德人。初任翰林院编修,嘉庆年间,几经升迁为湖南按察使,历任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加太子少保、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受诬陷被降为六品,任汀漳龙道,后升为湖南按察使,历任江苏按察使、鸿胪寺卿、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两广总督复加太子少保、赐封轻车都尉世职、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兼都统、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后因罪被罢官夺职,不久复封太子少保,晋封三等男爵兼署安徽巡抚。嘉庆二十一年,病逝于江宁,时年69岁,追复协办大学士,赐祭葬,谥文敏。

嘉庆八年(1803),张百龄由云南布政使擢升为广西巡抚。因平反冤狱有功,被赐花翎,加封太子少保。两年后调任广东巡抚,到任后,惩处当地私设公堂,羁押无辜百姓的官吏,弹劾昏庸无能属员。从而擢升为湖广总督,到任后积极肃清盗匪,使两湖地区百姓安居乐业。不久,张百龄被人弹劾在广东巡抚任上刑讯逼供;赴湖北上任时强行征调民夫;到任湖北后,截留广东会奏批摺,被降为六品顶戴,赴福建治粮饷,后又逐步升迁为山东巡抚。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张百龄治河集】

嘉庆十四年,张百龄晋升为两广总督。到任后,筹措军饷,训练水师,不久剿灭了海盗张保。嘉庆帝大为嘉奖,复封张百龄太子少保,并赐双眼花翎,授予轻车都尉世职。两年后,张百龄奉召入京出任刑部尚书,后改改左都御史兼都统。时间不长,离京出任两江总督。适逢江南水患,张百龄带病亲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疏通河道,开辟引河。次年,奉命治理洪泽湖水患,并弹劾惩处当地治河不力官员,不久加封协办大学士衔。

嘉庆十九年,因盐运使廖寅捕逆犯刘第五被朝廷查出是谎报。张百龄因此受到牵连,以失察罪被夺去太子少保宫衔,革除协办大学士之职,后因当地叛逆流言过多,张百龄再次受到牵连,被逮捕下狱。次年,流言散布者被擒获正法,张百龄恢复太子少保衔宫,并封三等男爵兼署安徽巡抚。嘉庆二十一年,病逝于江宁。不久生病,是年冬,病甚,命松筠往代,卒于江宁。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清朝河道治理】

第六十二任:松筠

在任时间:嘉庆二十一年十月戊子(1816年12月1日)以大学士暂时署理

介绍见第五十九任:松筠

第六十三任:孙玉庭

在任时间: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1816年12月25日)至道光四年闰七月丁未(1824年9月9日)

离任原因:迁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孙玉庭朝服画像】

孙玉庭(1741-1824)字佳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授翰林检讨。历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广西盐法道;于嘉庆元年(1796)升广西按察使,离任湖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湖北布政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贵州巡抚、云南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后因治河不力被罢官,道光四年(1824)去世,时年83岁。

嘉庆七年(1802)孙玉庭出任广西巡抚,不久调任广东巡抚。安南国王阮光缵被阮福映杀害篡位后,申请改国号南越,孙玉庭上书阻止,改为越南。广东海盗猖獗,孙玉庭调兵遣将予以清剿,并加强口岸防守。十三年,因英军入澳时,孙玉庭未派兵驱赶,被夺职,后升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

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4)嘉庆年间,值得收藏

【孙玉庭牌匾】

嘉庆二十一年(1816),孙玉庭由浙江巡抚升任湖广总督,不久转任两江总督。两江政事繁杂,孙玉庭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在他的治理下,两江趋于安定。道光即位后,特加孙玉庭太子少保衔,并留任两江,查察私盐,促进两淮官盐销售。道光四年升任体仁阁大学士,适逢高家堰溃坝,孙玉庭差一点被查办,不久,因引黄济运无效,被罢官夺职,以编修衔退休,同年去世。

孙玉庭一族四世为官,且多人身居要职,官至尚书。孙玉庭父亲孙扩图曾任东山书院讲席、钱塘县知县孙扩图。孙玉庭长子孙善宝,官至江苏巡抚;三子孙瑞珍,至户部尚书。 次子孙仁荣之子孙毓溎,道光二十四年状元,官至浙江按察使; 三子孙瑞珍之子孙毓汶咸丰六年榜眼,官至兵部尚书;曾孙孙楫咸丰二年进士,官至京兆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