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張愛玲寫到。她本就是個薄涼的女子,手中的文字在指尖千迴百轉,最終落下,述說著內心最深的悲痛。

在張愛玲的文字中,反覆出現最多的詞便是‘蒼涼’,而她的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童年家庭不幸,張愛玲受盡白眼與折磨;一生中遇到的愛人,皆可稱得上悲劇收尾;到了晚年,更是不喜與人交往,獨居洛杉磯,被人們流傳說,她身穿紙做的衣服,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一個燒餅,便能解決兩天的伙食。

75歲那年,張愛玲裹著一張紅毯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她卻留下了一封讓人疑惑遺囑:遺囑裡清清楚楚地說明受益人是毫無血緣關係的宋淇夫婦,而非其唯一的親人,弟弟張子靜。

童年不幸,親人遙遠

1957年,張愛玲的母親從倫敦寄了一封信給她,信中表明自己即將過世,唯一的願望便是能夠再見上張愛玲一面。張愛玲卻以為她是尋自己要錢,

最後只寄回了一張一百美金的支票與自己的一些稿件。

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1988年,張愛玲唯一的弟弟張子靜終於與她聯繫上,從信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並不輕鬆:準備結婚,卻沒有錢買房子。張愛玲回信時寫到:“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其實我也勉強夠用。”可實際上,張愛玲的遺產卻有三十多萬美元,到最後,她仍一分錢都沒留給張子靜,後者只能在繼母留給他的那間十四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度過一生。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覺得這個才華出眾的女子雖空有滿腹文學,卻毫無感恩之心,對於家人實在太過冷漠,太過薄涼。可張愛玲也曾說過:“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的童年絕對稱不上幸福,甚至連安穩都算不上。

張愛玲四歲時,父親與母親離婚,母親離開家,到了遙遠的英國,張愛玲自小便跟父親生活。而她的父親,卻是她記憶力暴力與恐怖的代名詞。

他不曾給予張愛玲應得的父愛,甚至連最基本應該做的都沒有做到。他曾多次揚言要用手槍打死張愛玲,也因為她多次與自己後娶的妻子產生矛盾便對她拳打腳踢。甚至在得知張愛玲患上痢疾病情越來越嚴重後,非要到無可奈何之時才給她注射藥劑。

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張愛玲過早地就看到人性的醜惡,對父愛毫無奢求。至

於本就毫無感情的弟弟,在她的眼裡只不過是她童年悲劇的過客,淹沒於千萬陌生人之中。

三百封信,訴說友誼

可越是薄涼的女子,遇到真正關心自己的人,越是願意掏心掏肺,越是願意將一切毫無保留地付出。

2018年5月,宋淇的長子宋以朗先生公開了張愛玲寫給鄺文美和宋淇的300多封信,信件有來有往,從1955年張愛玲赴美到1995年逝世,持續了40年。如此漫長時光的通信,對於本來就不愛表達自己情感的張愛玲來說,可以稱得上奇蹟,由此可見宋淇夫婦對於張愛玲的重要性。

1953年,張愛玲與宋淇相識,當時,初來香港的張愛玲不久後就搬去了離宋淇夫婦家不遠的地方居住。宋淇與妻子鄺文美是張愛玲文字的鐵桿粉絲,再加上住得近,便經常前往張愛玲家拜訪她。如此一來,三人的交情便逐漸加深。

後來張愛玲在香港的發展並不如她所想,她便打算離開香港前往美國,可她自己的經濟能力卻不足以支撐她的打算。

宋淇便自己做了擔保,向電影懋業公司預支了全部劇本費用,以供張愛玲的遠行。

1961年,張愛玲回到香港,卻仍然揹負著債務。宋淇便為她介紹了許多寫劇本的機會,讓她創作電影劇本賺錢,她還在宋淇的幫助下認識了許多推動她事業的人。可以說,如果沒有宋淇的幫助,張愛玲的成就也許就難以到達如今的水平。

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如果將宋淇看做張愛玲工作上的戰友,那麼鄺文美便是貼近她心靈的知己。

鄺文美對於與張愛玲之間的友誼十分珍惜,她總是默默地傾聽張愛玲訴說,然後用心地將她說的一字一句給記錄下來,與丈夫宋淇一同支持著張愛玲的決定。

如此多年的交情,即便是生性薄涼的張愛玲也為之感動,她在給鄺文美的信裡寫道:“我至今仍舊事無大小,一發生就在腦子裡不嫌囉嗦,——對你訴說,暌別幾十年還這樣,很難使人相信,那是因為我跟人接觸少,可知你如何與眾不同。在我,你已經是我生平唯一的一個知己了。”

甚至因為她在心中太過珍重這段友誼,張愛玲時常會感慨:“我想必不知不覺間積了什麼德,才有你這樣的朋友。”

晚年的張愛玲獨自一人居住在異國他鄉,本就不喜與人交往的她更是習慣深居簡出,可以想象,與宋淇夫婦之間來往的那三百封信,也許已經是這個孤獨女子珍貴的精神慰藉

公開張愛玲的300封信:透露遺產為何給宋淇而非弟弟,真情感動人

因此,在她便孤寂死去之前的留言裡,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兩件事:一、給宋淇夫婦買點東西留念,即使有較多的錢剩下,也不想立基金會作紀念;二、如果還有錢剩下的話,用在她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

可見,張愛玲並非薄情寡義,宋淇夫婦兩人的默默幫助她始終記掛在心,

可無以為報,只能留下這些身外物,聊以留念。

1995年,這個傳奇的女子終究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她仍然如此與眾不同。她留下一份‘任性’的遺囑,遺囑內絲毫未曾提及自己的親人,她不懼世人謂之薄涼,只為這份真摯的友誼。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雖然有著如此的成就,但張愛玲的一生卻是可悲可嘆,充滿爭議。慶幸的是,在她離去多年後,這公開的三百封信讓我們看到她的真情實感,還能為這個‘冷漠’的女子今生的友誼動容。

如果來世今生真有此說,那麼真誠地希望,她的來生,能夠幸福而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