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歷史地位還是挺高的,然而,大多人對明朝皇帝的印象不太好,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覺得大部分皇帝比較平庸,其實,還有幾位比較不錯的皇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朱瞻基劇照


好聖孫,朱棣對他寵愛無比

宣宗生之前夕,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既彌月,成祖見之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比長,嗜書,智識傑出。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曰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為皇太子。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是朱棣長子,永樂二年立為皇太子,他體型肥胖,行動不便,經常需要侍從攙扶走路,對於朱棣來講,他不喜愛這個太子,他中意的是他的二兒子朱高煦,他英明神武,和朱棣年輕時很像,朱棣幾次暗示,皇太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屢建奇功,朱棣甚是信任,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搖搖欲墜。


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朱高熾劇照


成祖朱棣雖立太子,但由於不喜愛太子,對於皇位繼承曾有過動搖,煩惱無比,太子何嘗不知父親的心思,因此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朱棣雖不喜太子,對於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卻喜愛無比,朱瞻基自幼敏慧異常,甚討朱棣喜愛,在立儲搖擺不定時,著名的大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朱高熾太子之位不再動搖。

登基繼位,開創仁宣之治

解決藩王問題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基為帝, 登基後不久,其皇叔朱高煦趁朝局不穩,意圖效仿朱棣“清君側”,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準備造反,謀奪皇位,面對朱高煦的叛亂,朱瞻基沉著應對,精心準備,決定御駕親征,兵至樂安城,敵軍陷入恐慌,朱高煦只得棄城投降,這個宣宗朝的最大外藩威脅解除了。


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勵精圖治,開創仁宣盛世 解決外藩後,朱瞻基開始把重心放在社會經濟發展,體恤民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在朝廷上重用“三楊內閣”,吏治清明,史載:“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促織天子,一生汙點


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蛐蛐


人無完人,朱瞻基也有一些品行瑕疵,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裡載:

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蒲松齡志怪傳奇小說《聊齋志異》在後世奉為經典,裡面有一篇名叫《促織》,“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皇帝可以有點愛好,但因為個人愛好,致勞民傷才,並且搞的小民家破人亡,顯然就不是有德之君的所為了。

歷史評價

在明代,朱瞻基是繼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明史》讚譽宣宗:“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他開啟的仁宣盛世是繼文景之治,開元盛世之後又一個封建大一統盛世,功不可沒。


明宣宗一世英明開創仁宣之治,然一愛好令他爭議不斷


但是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成為一生的汙點。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

《明宣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