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是靠實體經濟成發達國家還是靠房產業成發達國家的?

用戶9538365492860


中國的房地產一直被妖魔化,認為沒有道德,甚至認為是經濟的毒瘤,對於這中看法和觀點,筆者是不認同的。

1、房地產至今仍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支柱之一

任何一個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會伴隨城鎮化,這個時候大量進入城鎮生活的居民急需居住的地方,那麼房地產行業自然應運而生,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前景,居民的收入不斷增長,那麼從剛開始租住床位,逐漸發展到幾個人合租,再發展到獨自租房,再發展到自己購房,最後再發展到換更大的房子(改善型住房)。

所以居住的需求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和飲食和衣服是一樣的,房地產行業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也一直是當地發展最為蓬勃的產業,自然也是當地的經濟支柱,這個現象在哪個地區都是一樣的。

所以,無論是美股、英國、德國、還是日本,房地產都曾經是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依然是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但是當城鎮化接近尾聲的時候,發達國家普遍在80%以上的城鎮化率,日本甚至達到了93%,到達這個時候,居住的新增需求基本就很少了,因為人口穩定、新增的並不多,更多的是折舊帶來的房屋的更新建造。比如房屋的折舊年限是100年,那麼每年會有1%的房子會被推倒重建。

但是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只有哦60%,規劃到2030年達到70%,這裡面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雖然已經度過了最快速的發展階段。

2、房地產是基本的經濟支柱之一

因為居住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房地產自然也是基本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當達到城鎮化的尾聲的時候,房地產的增量就變得很少了,這個時候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推動力更多的是依靠 其他產業,比如技術進步,比如消費,那麼其他的產業的比重會逐步加重。

這個就是為什麼目前在歐美髮達國家房產在財富中的比重遠遠低於中國的原因,而中國也因為這個原因,總是被詬病。其實這是不應該的。

我們打個比方,王健林每天才飲食方面支出的比重佔他收入的比重是多少?我相信這個比重會遠遠低於我們普通人的比重!那麼我們就可以因此而否定餐飲業嗎?然後就呼籲我們普通人要降低到和王健林一樣的餐飲支出比重嗎?

我相信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不會認同這麼做的。因為那樣,你會餓死的!但是當你更有錢的時候,你的財富到達某一個臨界點的時候,你的飲食支出的比重就會降低,這個就和房地產是一樣的,中國的城鎮化接近尾聲的時候,房地產在個人財富中的比重也會降低。

最後再放一個網友統計的數據:中國的房地產(包含建築)佔GDP的比重是13.51%;而美國是16.25%(包含建築業),由於雙方統計口徑不一致,並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是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房地產行業對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2015年美國房地產增加值為2.17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12.5%,相當於製造業增加值的101%;

2015年日本房地產增加值為60萬億日元,佔GDP的比重是11.5%,相當於製造業增加值的55.9%;

2015年德國房地產增加值為3089億歐元,佔GDP的比重是10.9%,相當於製造業增加值的47.6%;

2015年英國房地產增加值為2345英鎊,佔GDP的比重是13.9%,相當於製造業增機制的138.5%;

2016年法國房地產增加值2591億歐元,佔GDP的比重是13%,相當於製造業的114%;

2016年印度房地產增加值是28萬億盧比,佔GDP的比重是19.2%,相當於製造業的128%;

最後看中國2017年的經濟結果數據,房地產業增加值是5.38萬億人民幣(並沒有包含建築),佔GDP的比重是6.5%,即便加上相關的建築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整個比重差不多是13.5%。

中國的工業和製造業是十分強大的,世界工廠不是說著玩的,我們在國內能夠有便宜的空調、家電產品,靠的是強大的製造業能力!


壹號股權


沒有實體經濟做基礎,要建立強大的國家很難。西方國家能領導世界經濟一百多年,其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造就了他們的發展根基和逐步建立起來的經濟社會。而依靠房地產來提振經濟看似發展很快,那只是暫時的煥發,最後落得個曇花一現的下場。它好像毒品時時刻刻都在麻痺著人的大腦,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幻覺中沾沾自喜。因過度依賴房地產市場帶來的收益,迷失了發展方向,制約了發展速度,忽略了實體經濟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一個牢固的經濟基礎,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一些人中毒太深,恐怕一時半會醒不了。


開心每一天254715090


一般:人均GDP超過五千美元的國家,就開始大搞民生福利了。因為工農業產品已經自給自足有餘了,消費就成了國家支柱產業。老百姓最重視,也是必須品就是住房,醫療。這兩大基本必須品,也是最重要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從這兩個問題著重入手,用最科學的方式解決。比如:把房地產納入福利體系,醫療也是,政府一道令,不需炒房,免費醫療。老百姓心中大事迎刃而解。也就是,發達國家的老百姓生活壓力小,或者沒有壓力。反之把房子,醫療推向市場,表面看很繁華,到處是高樓大廈,豪華的大醫院,其實就是個大屠宰場。表面繁華,內部血腥。注:只要人均GDP達到或超過五千美元,住房,醫療既可納入民生福利體系了。國家發展要靠實體經濟,工農業產品必須自給自足有餘,然後就是服務業,其中服務業佔的比重應該很大。最終解釋:房地產,醫療是個不倫不類的東西,應該科學利用而不是發展成為支柱產業。謝謝再見


老夫有話說5


這個還用說,當然是依靠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而成為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包括房地產業是依附在實體經濟上存而存在的。如果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居民的收入就無法提升,那靠什麼發展房地產行業呢?

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小國寡民的除外)都是依靠不斷髮展實體經濟走向強盛的。就拿工業策源地英國來說。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最先發展起來的是紡織業。然後鋼鐵、煤炭快速發展起來了。到第2次工業革命時期,汽車、化工、石油產業方興未艾。第3次科技革命時,計算機產業、信息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其他發達國家發展歷程差不多,只是時間長短不一樣而已。有的國家第1次工業革命和第2次工業革命合在一起進行,比如日本。讓他在第3次科技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還有韓國,他沒有經歷第1次和第2次工業革命。直到第3次科技革命時,他才掌握機遇,努力發展了鋼鐵、造船、化工、電子等產業。

因此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都是通過發展產業,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換代,才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最終成為發達國家的。

在成為發達國家之後。由於環保、人力成本、國際貿易等因素,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比如上世紀70年代,歐佩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使得西方的實際產業迅速衰退,大量的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開始出現了產業空心化。

但現在發達國家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已經不高了。大部分國家都是低於20%,如美國只有12%左右。只有少部分堅持製造業立國的發達國家,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能夠達到20%以上,德國、韓國、日本都是如此。

實體經濟轉移之後,這些發達國家取而代之的是金融、航運、旅遊、文化、醫療、房產等產業。如在美國金融、文化、房產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就已經超過了實體經濟。(美國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富裕國家的服務業,比如房地產,是在完成工業化之後而興盛起來的。他們成為富裕國家之前也是積極發展實體經濟。服務業只是讓他們變得更加富有,而不是成為發達國家的因素。


財經知識局


所謂的發達國家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局!現在全球總共有22~23個(韓國有爭議)發達國家,但是從真實的國家水平來看的發達國家全球不會超過10個,也就只有美英法德日+意大利瑞士瑞典以色列這幾個國家。其他的那些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從原則上看都不能稱為發達國家。

最有爭議的發達國家,新加坡盧森堡。這兩個國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自己國家的產業,他們之所以會顯得GDP高更多是藉助於地緣效應,比如新加坡是亞洲第一大港,每年的港口收益就足夠養活整個國家了,這種層次的發達國家根本就沒有參考價值。

第二種發達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芬蘭等國,這種國家的國民收入確實非常高,但是更多是建立在國家礦產資源以及領土資源的優勢上面。比如以澳大利亞鐵礦石貿易為例,澳洲的鐵礦就創造了人均1萬美元的GDP。

第三種發達國家是老牌殖民帝國,像西班牙這種的國家實際上是靠遺產生活的,他們就是發展得比較早,一些基礎設施基本上已經建設完成,現在又沒有什麼大筆花銷,得過且過就行了。

第四種發達國家,德美日法瑞士以色列這種,這類國家工業非常發達,他們的生產技術是全球一流的,而且幾乎佔據了非常大的利潤值。比如以日本製造業為例,東亞某國的製造業利潤值也不過5%~6%,但是交給日本的技術轉讓費就高達20%,這日本的技術輸出賺的錢比我們的血汗錢還高4倍多,這才是發達國家真正強大的地方。


優己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實體經濟!地產業不能佔主要部分為主,高科技產業工業,農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規劃佔比,這才是國家實體經濟的主要支柱,發展到發達的實體經濟是國有量佔比大於私有經濟佔有量,才叫國家經濟實體。地產業開發應以國家開發為主,企業開發為輔,從國有化慢慢走向私有化,按地區人口分類開發,常住地人口用房,流動性人口用房,高中底檔商品住房,有序規劃開發,中國現在的地產業開雖然經濟突飛猛進了,實際上走的是浪費資源,泡沫經濟,要不了幾年地產業會給國家興起帶來不可估計……


果敢東城


房地產對經濟拉動有積極作用,要害的是高房價,與房子的金融產品化,而不是房地產本身。


手機用戶54593933820


先從小家看大家,我們鎮的農民絕大部分都建了新房,從泥磚房改成紅磚樓房,不用怕風吹萬雨打,而且一家比一家漂亮,這是看得見的最大成就吧,這些錢從何而來?靠的是去打工或去做小生意,是從各行各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紅利辛辛苦苦賺回來的,你去吹靠房地產賺的,人們會罵死你的。現在的人神化房地產,不斷有人推波助瀾,都是利益驅使,頭腦發熱了,綁架了金融,更多人有恃無恐,炒的不亦樂乎。世上沒有永遠上漲的商品,迴歸到理性價格才會健康發展,否則,拖累了其他實體經濟,後果不堪設想。房地產只不過實體經濟的一小部分,現在還有誰沒房住?不能再熱了,想熱的都是利益既得者,但可持續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發達國家靠的是製造業,要的是創造力,做全世界的生意,房產商品不可能在世界上流通,頂多算某些國家自娛自樂,你要站在世界的平臺看問題,就知道結果了。近三、四年房地產價格急漲了一倍,百姓工資又不見漲,攻擊房地產的人越來越多,那可是有良知的人們,大家都希望良性發展,迴歸到沒有暴利的價格才可持續。更多的人希望的是製造業等興邦,其他實體經濟回暖,創建和諧的好環境。


用戶81802390837


發達國家自有自己的強國路線。美國是靠、金融、貨幣、技術、軍事、還有吸收世界的人財。。。。新加坡是靠、港口優勢發展港口經濟與服務貿易,以國家高效發展旅遊業。。。。其實每個國家都是自己的優勢。比如,人口優勢、土地優勢、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國家高效優勢、只要發揮好了都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房地產只是國家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基礎建設只是國家發展中的一環。國家的基礎建設是民生工程也是民生基礎,以基礎建設為依託才能全面發展國家經濟與民生經濟。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靠一個生產單位如房地產能解決的,比如民生經濟,農、牧、林、漁、教育、醫療、住房、休閒、娛樂、養老。。。。國家經濟,人才、金融、貿易、科技、軍事、基建、工業、外交、資源、文化、藝術。。。。


八五初年冬來迎春


當今發達國家都是靠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的發展才成為發達國家的。這些發達國家通過歷史的積累,在某些領域形成一定的產業優勢,如瑞士的鐘表、德國的工具等,這些領域能讓這些國家獲得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並獲得利潤,從而實現國家個人財富不斷增長,生活水平就高。當然也有特殊的發達國家是資源來實現的,但不穩定,如委內瑞拉、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等資源型國家,這些國家通過出售資源,短期內積累大量財富,但終究會受限制。另外,國民素質、國情不同也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因素,如歐洲與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