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一個知情人的話把我驚醒了?


如果你是一個20-50歲的中青年人,那麼我的建議是一定要懂得把“積蓄”變成“房產”。

首先明確討論的要點和條件,在未來五年,家庭積蓄的保值增值。我們討論如何讓自己保值增值,追求投資回報,包括固定資產投入。在把積蓄變成房產的時候,一般考慮置辦房產的四個用途:

第一,剛需自住。

第二,改善住宿條件。

第三,固定資產投資。

第四,房屋租賃賺錢。

如果屬於前兩者,這種都是剛性需求,早晚都要買的。現在把積蓄變成房產我覺得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中國人對租房是持一種否定的態度,無論窮富必須有自己的一個家;如果是自住,未來漲跌對你的影響不大,跌了你也不會損失,而漲了不可能把自己住的房子賣掉,唯一顯現房產價值的時候是作為遺產留給子孫。房產是高價值的固定資產,如果購置後馬上變成房奴,太大的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慎重為妙。

因為錢是用來花的,是用來投資,甚至是轉變為同等價值的實物的,而不是用來存的!幾十年前的萬元戶到現在已經淪落到所謂的“乞討工資”!十多年前的百萬富翁更是在未來會變為“百萬負翁”,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花錢和投資,那麼你只能年看著你的財富慢慢縮水!

如果屬於後兩者就是固定資產投資。手上的閒置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投資房產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目前沒有比房地產投資回報高而穩定的渠道,一方面不動產可抵禦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可實現多元化投資。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衡量房產所在城市、地段、位置優勢(是否學區房,地鐵房等)等要素,詳細地去考量這些附帶功能,越多、越貼近生活那它的投資價值就越大,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它的投資風險會降低,如果發生國家政策調控,它的震盪也不會很大。

我們來算一筆賬你就會明白了。假設你有10萬的資金,那麼未來不做任何投資,只是靠著存款是否可以跑贏通脹呢?根據2017年央行公佈的通貨膨脹率是7.5%,而大額理財的年收益能達到4%,也就是說每年存款貶值速度也會超過3.5%。就以每年貶值3.5%為基礎,每年理財後的存款本息實際價值是前一年的96.5%。

10萬在銀行,5年下來,本金和利息總和相當於現在的8.4萬元的購買力。

1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7.0萬元的購買力。

2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4.9萬元的購買力。

3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3.4萬元的購買力。

4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2.4萬元的購買力。

5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1.7萬元的購買力。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明顯對抗通脹,且最有效的投資就是房產,黃金,以及股票!如果你不喜歡股票的風險,也沒有達到房產投資的門檻,那隻能選擇黃金了。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比理財甚至定存要強的。


小麥理財


 我也來吐槽吐槽,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本人現33歲,在三線城市,2015年是29歲的時候,年薪是10萬,老婆年薪5萬,一年近15萬的收入,15年底有20萬的存款,當時計劃第二年要孩子,就想著買輛車,因為老家是農村,工作在城裡,50公里差不多,回家方便點,以為房價都很貴,根本就買不起,然後16年我老婆閨蜜買房了,拉這我老婆一起,我老婆也問我,但這時候已經沒有錢了,買車12萬,還有10萬做事業起步資金,等於身無分文,我老婆閨蜜買的是90萬差不多的房價,首付35萬差不多,我更不考慮了,直到2017年初開始漲,現在我老婆閨蜜的房價從開始的8500已經漲到12000,同樣的面積,要多付42萬,他還是學區房,在我們那算是三線城市裡很好的學校,然後2017年開年我還沒萌生買房的想法,我小舅子就一直跟我老婆說這幾個月房價一直在漲(他做中介的),那會兒我也沒意識到,但他推薦我關注一個新盤,有學區,還在市區裡,周邊雖然在規劃,但當地政府拆遷力度也是大,就想著那邊,預計在下半年開盤,這時候我居然這麼聽話,還真等了他大半年,銷售說9月開結果沒開,一直到10月中旬,從他9月不開盤我心裡起了懷疑,就找其他盤的備胎,到10月15日定下了更遠一點的一個盤,最後定了150萬的一個房,對那地方也滿意,唯一不好的就是學區不如我老婆閨蜜的,現在在這發帖就是感嘆感嘆,後悔後悔,如果當時不買車,12萬再加上我父母支援10萬,女方父母借10萬應急,現在也不用後悔了,面積跟我老婆閨蜜差不多,但距離開發區遠了6公里,學區還不好,唉


房價晴雨表


我來用自己真實感受來說一下吧。三線城市下屬區域。15年股市賺了三十來萬。被家裡逼著買房。然後房價4500很好的小區整合性很高。位置環境無敵。配套也行。然後首付27萬。心氣高想等等但是被逼著買了。然後15年股災大家都知道。現在五年了。股市還沒反過來勁。但是房子現在挺值錢。長到9000++10000。你說買房好呢還是存起來或者投資金融好呢。我的感謝我家裡逼著買房啊。也給家裡父母辦了養老保險。基本上沒有啥後顧之憂了。現在也有點錢了。今年底準備買個好點的車?這樣就有點生活的意思了。所以房子不管咋的都是抵衝投資失敗跟生活的最好工具。我現在賣了就有一百萬左右。還一下房貸。還是很有希望的。



我就想單純的戀愛結婚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把“積蓄”變成房產,從總體來看是正確的,有了房產的人在當前是絕對不會後悔的。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90年代末我所在城市中心市場附近有門面出售,價格每平米1.5萬元左右,我當時在股市投了40萬元資金,加上股價上漲變成了60多萬元,有親戚邀我一起買一個100平米的門面投資,每人拿一半資金,我不肯,結果我親戚邀上他另外一個好朋友在中心市場附近買了一個100平米的門面,當時總價格150萬元。到了現在地個地方的門面差不多已漲了每平米10萬元,就是說100平米的門面現在的價值可達到1500萬元了。現在一年的租金近30萬元。

而我的股本投資到了2015年之前漲到了差不大80萬元,我當時還慶幸自己沒有與親戚買門面,暗地裡譏笑好那位親戚,可是哪曾經,經歷2015年6月的股災,我的80多萬元股票立馬縮水成了8萬元不到了。我後悔死了。

所以,我奉勸有閒錢的朋友還是要進行大膽的不動投資,否則錢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貶值了。會讓人追悔莫及,那就什麼都沒有用了。


開偉觀察


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這個問題特好。

以我自己舉例來說,四十多歲,上不上下不下,沒有穩定的工作,好在年輕時多少還掙了一點,有一點點積蓄。

十年以前,就是這點積蓄,可以按揭我們小區的一層樓,如果去年賣,想想可以賣多少錢。當然了,放在現在的房價,一套稍好些的房子,只夠付首付,悲催不?

現在,銀行利息再降,存十年,可能房子首付都不夠。做店吧,很有可能血本無歸,還辛辛苦苦一天勞心勞力。

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的關鍵點就是房價還會不會漲,對吧?

我們這樣來看待問題,首付一套房子,租出去,自己再貼點錢基本就夠房貸了。十年,二十年以後,房子還是你的,相當於多了一個固定資產,當給自己買的養老保險可以不?

假如把錢存起來,十年,二十年以後,你還能買到同樣地段,同樣價位的房子嗎,再說了,親戚,兄弟姐妹知道你有錢了,找你借錢,你借不,借吧,資金能不能收回來,啥時收回來都是未知數,不借吧,又會怪罪你,有錢都不借。

還有,這幾年人工漲的很厲害吧,地段只會越來越成熟吧,同一地段以後低價也會高上很多,農村在城裡買房的只會越來越多,不管國家怎麼調控,這三點是確定的。

你覺得把積蓄變成房產是該還是不該呢?

我是 ,喜歡就關注我,一起聽那些溫暖的小故事





鄰家均姐姐


哈嘍,我是女王小姐姐,我來回答。

關於你這個問題,我反問你一下:你覺得什麼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這個答案,我暫時先不公佈,有知道的朋友們也可以在留言區留言。


適當的負債是前進的動力

我有一位同事,有一天跟我發牢騷說:“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天拿著固定工資,每天得過且過,有什麼奮進。

我說:為什麼不買套房子呢?

他答:為什麼要買房呢?我老家有房,買那麼多幹嘛?

我又說:其實買房子,有一個好處,讓你可以有衝勁,不像現在這麼“沒勁”。

這位同事頓了下,終於反應過來了,說:原來,如果我買房,依我現在的能力肯定是買不起,但是現在可以貸款買房,每個月償還一定貸款,那我就會拼命的去掙錢,去還這個貸款。給我帶來了動力,其實這是一個目標,我有了目標就會全身心去奮鬥。之前就是漫無目的,沒有目標才會覺得每天過的沒意思。

我說:你終於明白了,適當的負債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不動產是一種象徵

<strong>積蓄存理財,年利率能有多大?如果不怕被“爆雷”的風險,那就存一些高收益的p2p!

不管是投資在哪個領域,都是有存在風險的。

1、黃金、期貨、股票等金融產品。它們屬於金融產品,本身是根據市場變動而變動,不具有保本的功能,但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也就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前提是你要能夠精通這些產品的屬性,以及你準確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2、投資商業。無論是投資開店還是投資創業,這也不是一個穩固的收益,都知道創業不易,成功孵化出來的項目也是不多,所以不要寄希望你能一招必勝,立竿見影。打水漂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呦。

3、買房子。房子是用來住的,看得到摸得著。其實這就是你的錢,住進去,天天都能盯著錢看。一套房子小到幾十萬,大到上百上千萬。你天天和錢睡覺,何樂而不為,房子在那裡又跑不掉。

擁有房子其實也是一種象徵,代表了你的一定經濟實力,你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用房子作為抵押去貸款、也可以利用這個作為一個進階去辦理信用卡(白金信用卡)。信用卡權益多多,功能豐富,時不時還有各種“羊毛”可以薅,何樂而不為呢?


買房,可以住;也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充滿幹勁;有目標就有前進的空間和動力!

最後,公佈答案:是房子


多卡近妖


這個問題有意思。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我就用個人體會來說一說。

15年的時候手裡有些積蓄,不多大概20萬吧,我們縣城房價不高,還夠付個首付,按揭了慢慢還,然後努力工作還清貸款。本來劇本應該是這樣的,可是當時看到股市很火熱,我也心癢癢地去湊了一腳,心想賺一筆就去買房,於是遇到了股災,深套在裡面,再踩到上海普天帶星帶帽。於是首付所剩無幾,看上的房子開盤了,卻沒錢去買。

同樣是15年,我的一個叔叔銀行貸款到期,本來說好的可以續貸,找過橋資金還上以後銀行卻不貸了。呵,前幾年爭著給你貸款,現在卻過河拆橋。沒辦法,只好把房子賣掉還了過橋資金。

很多人認為,中央對樓市的調控不放鬆,房價漲不到哪去,不該把“積蓄”換成“房產”。卻不知,房產其實是我們老百姓的一道保險,這兩年,股市、民間借貸、P2P等等韭菜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很多人只敢把錢放在銀行,所以大額存單才這麼火,因為保本。在理財投資裡兜兜轉轉,最後才發現投資房產最穩。

雖然房住不炒,房價不會再像之前那麼猛漲,但是同樣不會猛跌。把“積蓄”變成“房產”,起碼房子一直在,如果拆遷那就更好了不是嗎?


玉魚與瑜


目前我個人認為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收益最好的一種資產。以我個人為例,我31歲,出來上班有8年了,在11年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座標武漢二環內,當時房價8000元,現在二手房均價2萬出頭。而這8年個人發展確實不順利,上班也沒賺到什麼錢,現在結婚了5年,小孩三歲,如果當初沒有在武漢買房,現在註定會被這個城市淘汰回老家了,一個月家庭收入1.5都只夠勉強生活,還不敢有其他開消。從開年到現在裸辭在家三個月了,每天都很焦慮找出路,甚至跟家裡人開玩笑,大不了活不下去房子賣了回老家養老去。當然房子不可能賣的,畢竟一套,但是房子從我這個情況看,工作這麼多年唯一做的我個人看來最正確的事就是當年工資3000到4000塊時候買了這套月供3000的房子。我認為家庭資產配置房產算是非常優質的資產,建議再不影響生活質量情況下可以多購置。


老張26329115


從來都沒有想過買房子的我,今天晚上室友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把“積蓄”變成“房產”太有必要了!

我是一名房產經紀人,房產這個行業流動性相對於許多銷售行業來說,流動性也是相對較高的,我目前工作所在區域是在上海徐彙區。瞭解這個這塊區域的人大概都知道,在這塊區域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都是比較困難的。

前段時間,因為自己不太認同目前從事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的作業方法和作業模式。出於對這個行業還有些盼頭,所以我毫不猶豫跳槽到一家在這個房產行業比較知名的公司。

這來回的一折騰,我自己損失了好幾萬。這讓我心裡還是滿痛苦的,但是一想到未來發展和自己成長,損失幾萬塊錢也算是值了。

因為跳槽之前我還是和這家公司之前認識幾個要好的同事一起合租的一套房子。但是這家公司的老闆知道目前奈何不了我,於是就跟我之前同事說,要麼讓我搬出和他們公司員工合租的地方;要麼讓他們公司員工搬出與我合租的地方。反正就是給我做出選擇,本來剛好跳槽損失幾萬他一分錢沒有給我,反倒現在他給我找事情。

雖然他沒有直接跟我說這些話,但是間接的讓我宿舍曾經的同事傳達給我,當時聽到曾經的同事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心裡還是很受傷的。雖然我知道他心裡並沒有趕我走的意思,但是他的行為已經說明我已經不是他們其中一員了,他已經忘記了當初在他困難的時候,還是我出錢墊資租下的這套房子。

當自己在傷心難過的這會,恰好又遇到了該不該把“積蓄”變成“房產”這個問題。

此時此刻想想,如果自己在上海這個地方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哪怕是沒有“積蓄”難道還會擔心租不起房,沒有地方住這樣的困境。

更何況現在的社會講究的很實際,如果您這分鐘出去相個親。您未來丈母孃肯定首先問的是你有沒有“房產”,然後才會問你多少“積蓄”。就算先問您“積蓄”,也會反問您為什麼不買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秉承有房才會有家的概念。


史上最痛苦的可能就是當別人問有無“房產”的時候,而我卻還在為明天住哪裡發愁。


阿中論生活百態


個人認為有些時候還是很有必要的,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人,每月拿到的那點固定工資真的真的趕上房價的上升。我所在的小縣城屬於三四線小城市下屬的小縣城,15年左右房價還是三四千塊錢,好一些的五千左右,四年的時間翻了一番,原來四五十萬可以買到不錯的,現在沒個八九十萬估計是下不來了,所以說有暫時用不到的存儲的話,買房子還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