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有的家長髮現,自家孩子性格內向,在幼兒園裡總是與大家不合群,孩子無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雖然渴望與他人交流,卻無法邁出第一步,其他的小朋友覺得孩子不願意與人溝通,自然就不願意跟他玩,慢慢地大家就不自覺地孤立他了。

孩子不合群是孩子自身以及不當的家庭教育的原因,但除此之外,專家表示,深入研究將會發現,孩子不合群還有更加深層的的內部原因,那就是——孩子的感統綜合能力發展不足。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列入需要重視的清單。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家長可以通過簡單有趣的家庭感統小遊戲進行具體操作。

什麼是家庭感統遊戲?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家庭感統遊戲呢?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感覺統合"。

百度百科是是這樣解釋"感覺統合"的: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簡單來說,"感覺統合"就是大腦逐漸學會與身體協調,最終實現順利地控制身體,做出合適的反應行為的過程。

"感覺統合"能力需要通過訓練發展,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1972年,愛爾絲博士根據腦功能研究,再次提出感覺統合理論,自此該理論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在我國,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在兒童中佔比10%-30%,研究表明,造成這樣的情況,很大部分的原因有3種:1、都市化使孩子無法擁有更寬闊的活動空間;2、戶外活動的減少;3、獨生子女一個人生活的孤獨和群體生活的不足。

想要改變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感統能力的訓練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家庭感統遊戲就是通過親子互動的遊戲形式,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訓練,提升孩子的感統能力。正好最近因為受疫情的影響,我們最好都要少出門,儘量宅在家裡,家長孩子無聊沒事幹,可以通過這樣的感統小遊戲,培養親子感情,訓練孩子的能力,孩子在遊戲中成長,開心又健康,家長既能打發時間,又能有所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感覺統合不足的危害

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如果家長忽視孩子的感統能力培養,導致孩子感統能力失調,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比如:好動不安、不能集中注意力、笨手笨腳、過度內向、無法與他人交流等長時間困擾著家長的行為,都有可能是孩子感統能力失調的結果。感覺統合障礙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身體運動協調障礙、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前庭平衡功能障礙、聽覺語言障礙、觸覺防禦障礙、本體感不成熟等狀況,甚至成為自閉症患者。

家庭感統遊戲小安利:讓孩子在遊戲中健康成長

話說到這裡,家庭感統遊戲到底該怎麼操作呢?不要著急,尼莫媽媽告訴你:

1、走S型的線段(適合2-3歲)

訓練目的:鍛鍊孩子的空間概念和肢體的平衡能力。

遊戲設置: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家長協助:

①開始時可站在孩子身前拉著孩子的雙手引導其往前走;

②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後,讓他孩子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

③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S型線段的另一端放置零食或者孩子喜歡的小物品來獎勵孩子。如果孩子出現看到獎勵就不配合訓練的情況,則可以選擇在孩子完成訓練時再把獎勵拿出交給孩子。

2、跳起並接觸懸掛著的物件10次(適合2-3歲)

訓練目的:訓練孩子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遊戲設置:在空中孩子向上跳起能夠觸及的地方懸掛一個玩具(可以是氣球或者柔軟會彈跳的其他玩具),鼓勵孩子盡力向上跳躍並伸手碰觸該玩具。

難度設置:

A、開始時玩具的高度可以設置得稍低一點,降低難度,讓孩子比較容易碰觸到;

B、當孩子能夠熟練地跳起碰到較低的玩具時,把玩具稍微掛高,鼓勵孩子直面挑戰,盡力向上彈跳起來。

家長協助:

①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練習彈跳;

②藉助在床墊或者蹦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3、把布沙包扔進遠遠處的大盒子中(適合2-3歲)

訓練目的:訓練孩子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設置:讓孩子能夠連續5次把布沙包扔進遠處的大盒子中。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難度設置:

A、把距離設短一點,一開始可以讓孩子站在大盒子前的一步或兩步的距離處進行投擲;

B、逐漸拉大距離,從一步兩步變成1米,再變成2米,以此類推;

C、逐漸縮小投擲範圍,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家長協助:

①手把手地幫助孩子進行投擲;

②只在孩子姿勢出現錯誤時,才對孩子進行指正,給予幫助。

4、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運輸過程中乒乓球不能掉下來(適合4-5歲)

訓練目的: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

遊戲設置:用勺子把兵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難度設置:

A、開始時降低難度,嘗試先給孩子運輸體積較小的立方體積木在距離較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

B、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

C、改用乒乓球嘗試;

D、逐漸拉大距離,最後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家長協助:

①開始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這樣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興趣;

②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小夥伴進行競賽。

5、雙腳被提起時,用雙手向前走路(適合4-5歲)

訓練目的:增強孩子的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

遊戲設置:先讓孩子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家長則在兒童身後,雙手分別握住孩子的足踝,提起孩子的雙腿,示意孩子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行進。

宅家帶娃陪玩太頭疼?家庭感統遊戲來啦!孩子開心父母也寬心

難度設置:

A、先讓孩子熟悉雙腳被提起的姿勢;

B、鼓勵孩子向前走1-2步;

C、對孩子進行訓練,至孩子能自如地向前走。

家長協助:

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可以用孩子喜歡的零食或是玩具來獎勵孩子。

6、抱球翻滾(適合5-6歲)

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頸部張力反射。

遊戲設置:鋪設一個墊子,讓孩子躺在墊上,雙手抱著排球大小的皮球,高舉過頭。讓孩子從墊子的一端滾到另一端再滾回來,過程中皮球不可以鬆掉。

難度設置:

A、一開始可以讓孩子先滾1下,然後增加數量,滾3-4下;

B、讓孩子進入正式訓練,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

家長協助:

開始時孩子可能會呈曲線滾動,家長可以給予身體協助,推動孩子的肩膀或腳,把孩子身體的活動路線重新推動至儘量呈直線的姿勢。

家長不要小看家庭感統遊戲,這些遊戲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還能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趕緊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吧!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