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天天見時時管,家長怨孩子煩 “宅家”親子衝突應對有講究

抗疫進入攻堅階段,許多人呆在家中已經一個多月。不少家長反映,與孩子相處已從起初的親密無間進入到衝突不斷,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各種矛盾日趨升級。教育專家表示,如何處理這段時間的親子衝突,的確是對家長的嚴峻考驗。

三種方法充實孩子的生活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新發分析,孩子精力充沛,長期呆在家中會憋得難受。解決其實也簡單: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心情自然就好了,親子也就能和諧相處。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喜歡做什麼,並以此為依據安排孩子一天的時間。可以讓孩子把事情按喜歡程度排個序,然後逐一討論。需要出門的事首先排除;在家裡能做的事,有些要加以限制,如玩網絡遊戲、看電視等,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設定時間上限,最好是家長和孩子協商一致。剩下的事就可以按孩子的興趣規劃和時間安排。

其次,要引導孩子做一些與抗疫相關的事。如讓孩子每天收集整理抗疫的新聞和數據,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到疫情逐步好轉,對情緒健康是有益的。關注疫情也能讓孩子看到無數人為抗疫做出的犧牲和努力,激發孩子想為抗疫做點事、出點力的願望,這種參與能促進孩子成長。

第三,家長要引導孩子做一些室內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利於身體保持良好狀態,也能消耗孩子旺盛的精力。對有運動愛好的孩子,可以根據其愛好安排;對不愛運動的孩子,必要時也可以強制安排適量運動。

讓孩子傾吐委屈和壓抑

疫情突至,打亂了我們的生活,這是少有的重大應激事件。湖北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荊玉梅從心理疏導的角度提醒家長,正視孩子在非常時期的情緒波動,有利於避免衝突。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還小,有吃有喝就行了,其實不然,孩子的感受更隱性,尤其是家長如果已經表現出情緒困擾時,孩子出於擔心或者想表現得乖巧,更容易隱藏自己的感受。所以,不管你多忙多累,請務必靜下心來,與孩子進行情感層面的溝通。”荊玉梅說,可以用以下關鍵句型與孩子溝通:“看到……你是怎麼想的?”“你感受到了什麼?”“你看起來有點不高興(煩躁、打不起精神……)”“你當下的糟糕感受,如果媽媽(好朋友、老師)遇到會怎麼做?”這種共情交流會讓孩子認識到,家長是認同他(她)的感受的。

許多家長平時抱怨太忙,沒有精力陪伴,那麼現在應該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重塑親子關係。陪孩子玩遊戲,陪孩子多讀書,給他(她)講自己或家人的成長故事……孩子對你越瞭解,日後越貼心。

對學習的關注要降低

兩位專家在受訪中都認為,儘管目前有在線學習,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要降低。

高新發直言,“不太贊同在中小學,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通過網絡實施本應該在學校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沒有成熟的在線教學模式,學校、老師、學生、家長都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在線教學很容易讓孩子學得很夾生。家長應引導孩子進行一些有利於打基礎、補短板、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習活動,把居家抗疫這段時間用來“磨刀”,當不誤復學之後的“砍柴”。

荊玉梅認為,特殊時期,學習環境變了,情緒感受變了,大腦的資源調配能力也變了,認知活動必然會發生變化,孩子憑藉超強自律完成學習任務已然不易,故不要過分要求,甚至想要實現“彎道超車”。讓孩子輕鬆點,或許學習效率反而更高。(方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