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安鄉縣下漁口鎮:農業生產不等人 疫情面前“兩手抓”

紅網時刻常德2月14日訊(通訊員 李蓉 向秋霖)“疫情只是暫時的,生產生活還得繼續,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增強信心!”譚建民的話擲地有聲。

譚建民是常德市安鄉縣下漁口鎮刮家洲村黨總支書記。2017年,譚建民牽頭推行整村土地流轉,由村級搭建平臺,將全村4500畝土地以7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合創稻蝦合作社。每年年初,合作社給農戶支付當年的土地流轉費用。

今年年初有點特殊,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復工返崗時間推遲的同時也加深了村民的焦慮。“合作社老闆是南縣的,聽說縣城間互不通車了,他還會過來嗎?”“病毒會影響生產嗎,小龍蝦還賣得出去嗎?”“今年我們的土地還能正常流轉嗎,我們該怎麼辦?”,除了村民的焦慮,還有2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一是小龍蝦2月份進入繁殖期,到了3、4月份是生長的高峰期,農業生產不等人,但老闆還在外地;二是小龍蝦和水稻的生長需要水源充足,因項目施工原因,大的取水電排要四月份才能完工正常運行,如不提前儲水,稻蝦基地將面臨滅頂之災。

怎麼辦?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書記。譚建民告訴自己一定要擔起這個責任,再難也要恢復生產!一方面,他引導農戶不要著急,現在仍處於疫情防控關鍵期,大家繼續呆在家裡有效隔離病毒傳播途徑;另一方面,他提早與老闆吳琴取得聯繫,請他克服困難先到村裡,由村支兩委同他一道共渡難關;同時,召開村幹部會議,制定合作社復工復產取水方案。

群眾是信任他的,不信任就不會把土地交給他代為流轉。

另外一邊的老闆吳琴也很心急,投資總是伴隨著風險,但刮家洲村村支兩委一幫人給他提供的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給他增強了勇氣和信心。他的出行早已由刮家洲村村委和當地的村委取得了聯繫,雙方都開具了出行證明,到安鄉後,刮家洲村黨總支書記譚建民親自從高速接他,將他“一路綠燈”送回村裡。村支兩委幹部和吳琴一道,對2020年的生產進行謀劃,對群眾的流轉費用進行安排。

在大的取水電排不能運轉的情況下,全面開啟村級小電排和合作社的小水泵。一方面,向鎮級主要啞河取水;另一方面,下雨天儲存雨水,村支兩委和合作社通力合作,全力做好稻蝦基地的引水灌溉工作。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抓好農業生產即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保障,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生產發展,我們始終堅信,所有困難都是暫時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握指成拳,在支部的堅強堡壘作用發揮和黨員的先鋒引領下,我們定能奪取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