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回答總書記“四問”之縣域經濟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


本報記者 思博海


  五年來,我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用足用好“發揮兩個明顯優勢”“破解一個明顯制約”金玉良方,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各縣區依託自身優勢資源,狠抓產業轉型,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蘋果產業後整理,以旅遊產業發展拉動縣域經濟增長,全市上下奮力追趕超越,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以實際行動向總書記交出滿意答卷。


  傳統產業“有中生新”


  2019年10月12日,第十二屆中國·陝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在陝西渭北黃土高原上拉開序幕。田間地頭裡,一顆顆蘋果在綠葉掩映間掛滿枝頭,引來全國各地的遊客採摘品嚐。這是蘋果之鄉——洛川縣10月間處處可見的豐收美景。


  從第一株蘋果苗在洛川縣永鄉鎮阿寺村的土地上生根結果,蘋果在洛川的種植歷史已經有70多年,種植面積達到53萬畝,產量超過90萬噸,全縣農民人均種植蘋果3.3畝,居全國之首。


  雖然種植面積大、優勢明顯,但洛川蘋果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單位面積產量低、組織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能力及抗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


  為此,洛川縣加快蘋果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蘋果產業後整理,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謀劃蘋果產業,通過分批分收、分級分選、冷藏冷運、精深加工、品牌包裝、市場營銷等措施,延長產業鏈,用市場化思維、標準化生產將果農分散種植的蘋果轉化為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果農王開榮就嚐到了蘋果產業後整理的甜頭。“以前蘋果論斤賣,現在智能選果挑出來的好蘋果都能按個賣,一時價錢不好就放到冷庫裡,等市場好了再賣出去,靈活多了。我的果園蘋果長勢好,這兩年來園子裡採摘觀光的、參觀交流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目前,洛川縣53萬畝果園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原料生產示範基地認證,建成儲量達53萬噸的氣調庫,裝備4.0現代化選果線25條,80%的果品實行分選分級銷售。通過分級分質銷售,洛川蘋果銷售市場已經覆蓋全國大多數一二線城市,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品牌價值達72.88億元。


  洛川蘋果的發展只是延安蘋果產業後整理的一個縮影。據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延安大力推進蘋果產業後整理工作。目前,累計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44個、農產品加工園區8個,建成智能選果線88條、冷氣庫120.4萬噸,發展冷運公司18家、冷鏈車達到50輛,農產品加工業新增產值33.7億元,累計達到188億元。


  搭載著蘋果後整理的“高速列車”,延安果農們從以前的田間地頭賣通貨,轉變為現在的分級分價銷售,收入不斷增加。去年,延安通過蘋果產業後整理,帶動蘋果產值增加18億元,果農人均增收2510元。


  新型產業“無中生有”


  隆冬時節,萬物蕭索,但在延安的各縣區,處處都湧動著“促投資、調結構”的強勁脈搏。


  年末歲初,記者來到富縣,只見昔日的荒原上,現代化的富縣工業園區正在迅速崛起,而總投資216億元的延安煤油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就坐落在該園區內,從遠處眺望,集群式的廠房宏偉壯觀、氣勢磅礴。


  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於2015年9月全面啟動,經過40餘家參建單位、上萬名建設者共同努力,攻克地質條件複雜、建設場地狹小等諸多困難,於2017年底順利建成,建設速度領先於國內同類型能化項目。2019年以來,該項目各生產裝置、公輔系統經過不斷調試、優化,運行逐步趨於穩定。4月3日,世界首套全流程採用溶液聚合法工藝技術的乙丙橡膠裝置順利投料併產出合格產品,這標誌著該項目全流程已成功打通。2019年上半年該項目出廠產品質量合格率100%,質量控制能力行業領先。


  位於富縣的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只是我市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一次次轉型發展,一個個重大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決定著延安未來的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我市51戶市屬國企告別“老國企”時代,重組整合為16家集團公司,企業架構實現戰略性重塑。三達膜公司成功上市,成為全省第三家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企業,中航油集團石油板塊遷址延安並完成股改,英雄互娛上市有序推進,93家潛質企業在陝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我市經濟轉型發展不停步。


  為支持全市新經濟發展,延安市出臺促進新經濟發展辦法,新引進微迅科技、七傑科技等新經濟企業205家,累計達到650家,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1億元,納稅4.63億元。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與香港明發、上海均瑤、華彬集團等一批知名大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目前,全市“三區九園”工業框架佈局基本成型,富縣油煤氣資源綜合利用、洛川輕烴裂解等重大能源轉化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能化轉型項目年產值突破70億元,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92.7萬千瓦。17個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實現營業收入412億元,增長19.55%。


  文旅融合譜寫新篇


  “黃河邊,延水岸,黃土築高原;窯洞前,石磨碾,彷彿回到昨天。風清清天藍藍,我要去延安……”一首爆紅網絡的《我要去延安》唱出了萬千遊客對延安這片紅色熱土的深情。


  作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依託獨一無二的紅色旅遊資源延安打出了一張獨具特色的幹部培訓教育牌。記者瞭解到,前往延安接受紅色主題培訓教育的人數已從2014年的2.6萬餘人次上漲到2019年的25.2萬人次。


  在我市大力發展紅色培訓產業的帶動下,我市全域旅遊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放眼全市,打出旅遊牌的縣區比比皆是,這其中就有圍繞黃河壺口文化發展旅遊產業的宜川縣、打造了原生態AAA級自然景區和黃帝陵人文景區的黃陵縣、打造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文化旅遊景區的洛川縣、打造腰鼓民歌剪紙農民畫民俗風情文化、格桑花谷的安塞區以及打造鄉村休閒度假景區的寶塔區等。其中,打造了黃河乾坤灣、黃河漂流、文安驛文化產業園區、紅棗採摘園等景區的延川縣,旅遊收入更是佔到農民收入的80%以上,全域旅遊在聖地延安遍地開花、各具特色,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喜歡上了這塊紅色熱土。2019年延安累計接待來延遊客7308萬人次,同比增長15.2%;全市累計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達4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


  興盛在於謀略。2019年,延安市還大力實施“135”藝術創作工程,全市各縣區創作出話劇《人生》、舞臺劇《永遠的長征》、秦腔劇《黃帝頌》等大戲8部,推出音樂快板《果鄉處處新亮點》、陝北說書劇《爭書記》《一個都不能少》《掃黑除惡》等小戲(小品)34部,歌曲42首、舞蹈和曲藝節目80多個,其中話劇《人生》進京首演取得巨大成功並開啟全國巡演。


  風正一帆懸,破浪正當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今天,曾經誕生了偉大的延安精神的延安,正在努力開創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本版照片由本報記者祁小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