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朋友年前辭職了,準備過完年再找工作,誰知道突發疫情,原本的計劃泡湯了,只能繼續呆在家裡。2月10日,全國部分企業開始復工。

朋友由於沒有工作,心裡著急,開始在網上四處投簡歷,但基本上都石沉大海了。找工作無望後,朋友開始搞起自己的兼職,一天忙到晚。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鄰居有時候會過來串門子,問問朋友在做什麼。當聽說他沒有工作時,鄰居看朋友的眼神馬上就不對了。甚至有一次,朋友無意間聽到他在背後說:

"現在啊,有的年輕人可真懶,連個工作都沒有,就知道一天到晚呆在家裡。"

這話深深刺痛了朋友敏感的神經,但他強壓住了怒火,覺得沒必要和這樣的人較勁。只要自己心裡很清楚:我雖然沒有上班,但我比任何一個人都努力工作。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受當前疫情影響,的確有年前辭職的年輕人,一時找不到工作。這是特殊情況所致,但當下的環境中,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上班。

同時要注意:不上班並不代表不工作。我們先區分下"上班"和"工作"。

一、上班和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 上班是帶有被動意味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有不少職場朋友,工作遇到不順利的時候,總會說一句;上班如上墳。這說明,上班帶有一種勉強的、不情願的、被動的、單純為了不被帶上恥辱的"無業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人、又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

2、 工作帶有積極主動的意味

帶有一種積極的、並不單純為了別人歧視為無業者的、有奮鬥目標並能結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並能樂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以上分析可知,上班帶有被動性,而工作帶有很強的內在驅動性。年輕人不想上班,並非不願意工作。就連陳丹青也曾說,他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工作到深夜。

現在回到題主提出的問題上,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上班。現分析如下:

二、選擇不上班,有各種原因

1、 生活所迫,不得不辭掉工作

我有個朋友,曾在本地企業工作,月收入三四千,夠一個人生活。後來結婚,有了孩子,壓力一下子增大很多,這點收入不足以養家餬口。無奈之下,只得辭職找門路。憑藉自己的廚藝,去外地做起了小吃生意,收入還不錯。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像我朋友這種,原本只想安安穩穩上個班,迫於生活壓力,只得辭職選擇更好的發展方向。

2、辭掉現在工作, 想要更好的生活

網絡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重心都在自己的圈子裡,對外面世界,並不瞭解。但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公開化,我們看清了彼此的生活。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工作越久越會發現,上班其實是為了養家餬口,僅此而已。網絡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當前工作不能滿足需求時,內心驅使下,我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3、 心理疾病,無法上班

這個情況比較特殊。

當前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抑鬱症。重度抑鬱者不得不辭職,在家休養。

三、年輕人 不上班都去做什麼了

1、 自由職業者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做自由職業者,多是自身有某項特殊技能,在所屬領域有一定資源。

像上面我朋友這種,依靠自己的廚藝,做小吃生意,成為自由職業者。藉助網絡的力量,更多人成為了自媒體人、自由撰稿人等。

2、 啃老一族

這種類型,有主動啃老的,比如對生活充滿消極、悲觀態度的;有被動啃老的,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上班,只能做啃老族。比如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一段時間治療,方可上班。

在未來,隨著個體經濟的崛起,人們的工作方式將會出現較大的改變。僅僅以當前疫情期間來說,不少互聯公司選擇讓員工遠程辦公,學校讓老師在線上教學生。這些都是工作方式的改變。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上班?不工作吃什麼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只有不斷適應新的模式,才能在未來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


今日話題:對於年輕人不上班,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