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員工去盒馬“上班“,企業快速復工最優方案當屬靈活用工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對國內很多企業來說,近乎於滅頂之災。

現在大部分的企業用工方式都是和勞動者本人簽訂勞動合同,每月按時發放工資,繳納社會保險。在企業正常經營有收入的時候,對企業沒有什麼影響。如遇到突發事件影響了企業正常辦公,像這次疫情,企業因沒有經營收入,可能造成企業資金斷裂難以維持生存。

這種情況下,企業既然不能開源就只能節流,裁員往往成為企業的第一首選

鑑於此,企業應重新思考自己,或者可以通過靈活用工的模式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及其他隱形成本。

西貝員工去盒馬“上班“,企業快速復工最優方案當屬靈活用工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日前的一則有關“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三月”的微信在朋友圈刷屏。

與餐飲業的門庭冷落相對應的,是零售業因供不應求和人員並未全部到位所產生的用工短缺現象。

可就在前些天,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就秀了一波讓人耳目一新的神操作:“共享員工”!

據悉,包括西貝、奈雪在內的30多家餐飲企業都在與盒馬溝通租用員工的方案,其中僅西貝一家就有逾千名員工赴盒馬上班。

“溢出員工”的靈活用工幫“無人可用”企業快速滿編,又為“歇業”企業“經濟”用工,同時還實現了員工個體價值的再造,實現了與部分停業餐飲企業及其員工的三贏,同時也給我們廣大職場人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什麼是“共享員工”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這些年非常火,它出現的最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盤活了市場上的存量供給。

這些年,市場上陸續出現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民宿、共享醫療等名詞,我們不禁要問:“人”本身可不可以用於服務共享經濟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其實在盒馬鮮生推出“共享員工”以前,國內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嘗試了這種新型的人力用工模式。

比如2017年8月,中保協就聯合多家險企、公估、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成立了理賠服務共享平臺。

保險公司推動了跨行業合作,催生出一種叫“共享查勘員”的崗位,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兼職的保險查勘員。

2018年1月,美團、UU跑腿、鄰趣、快服務、閃送等公司則共同建立了共享配送聯盟。

聯盟內的“共享配送員”可以利用閒暇時間按照自己的意願,承接任一或者多個平臺的訂單配送工作,且這些“共享配送員”與平臺之間不存在任何正式僱傭關係。

如此看,“共享員工”都可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那麼這種概念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共享員工”本質上就是一種兼職的模式,也就是員工通過兼職來幫助企業完成一些額外的工作任務。就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自媒體,其實也是一種典型的“共享員工”,因為每個自媒體創作者可以同時服務多家企業。

那麼“共享員工”與傳統意義上的兼職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第一,員工個人的時間安排可以更加自由,比如外賣員們能夠通過平臺自由選擇自己的空閒時間去做兼職。

第二,“共享員工”的個人能力等信息可以向第三方展示,企業招聘這類兼職員工會更加放心。

“共享員工”,或許將成為下一個僱傭關係迭代的主要形態。

西貝員工去盒馬“上班“,企業快速復工最優方案當屬靈活用工

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選擇靈活用工形式,除了將基礎的職能崗位外包出去,當臨時性項目需求緊張時,企業還會通過外聘業務崗位的形式靈活滿足項目需求。比如華為、騰訊、阿里等,除了有正式員工,還委託第三方平臺外包員工。靈活用工通過眾包、外包等就業形式,實現精確匹配、彈性管理、敏捷適應環境變化

可見,面對疫情,大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靈活用工了,不僅能夠解決部分企業人員閒置的問題,也成功解決了其他企業員工短缺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懂得經營的老闆,會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優化企業用工結構,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平安度過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