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我家對門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孩叫茜茜,今年5歲。在樓下散步聊天的時候,茜茜媽媽經常向我們炫耀她是如何使用“冷處理”的方法,管教女兒改掉壞習慣。比如當茜茜吵鬧著要買芭比娃娃的時候,她不理會、不妥協,並保持強硬的態度:

“你不走我走!”最後,茜茜只能放棄,媽媽取得了勝利。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其實,茜茜媽媽這樣的方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冷處理”。

“冷處理”是指當孩子哭鬧、耍脾氣時,父母會給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和時間給孩子,讓孩子能發洩或者表達自己的情緒,等孩子冷靜後,再慢慢和孩子講道理。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比起打罵孩子,“冷處理”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教育方式,父母能夠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疏導,等孩子激動的心情冷靜下來之後,才聽得進父母講道理。因此,如果父母能夠將“冷處理”運用到位,對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發育有非常大的幫助。



一、當孩子任性耍賴,父母用“冷處理”的方式有什麼好處?

01讓父母先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任性、鬧脾氣時,很多父母都會被挑起火氣,當下很容易因為太生氣,忍不住打罵孩子,但事後又很後悔。這時,“冷處理”的方式,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父母可以有時間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思考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02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其實,很多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的緣故,還沒有完全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沒能意識到自己這種無理取鬧是錯誤的行為。所以,當孩子吵鬧的時候,父母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和時間自己冷靜,之後慢慢明白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這也是培養孩子明白事理,控制自己情緒的教育方式之一。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03讓父母有時間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

如何教育好孩子?這是擺在每個父母面前的大問題。如果孩子一開始哭鬧,父母便急著對其進行教育,其實會讓父母容易選錯教育方式和方法。採取“冷處理”的方式,給自己一個冷靜選擇教育方法的時間,不容易判斷失誤,避免選錯教育方式而造成很多不良的後果。

面對孩子任性鬧脾氣,採取“冷處理”對待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如若拿捏不好,“冷處理”過了頭,便容易進化為“冷暴力”。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就像茜茜媽媽教育孩子時,以為自己使用的是“冷處理”,但她只選擇了“冷”,在孩子冷靜下來後並未進行下一步的“處理”,沒有對茜茜進行講道理、擺事實的教育,只是一味壓制使孩子被迫妥協。

久而久之,只會讓孩子產生誤解,覺得父母對自己冷漠、沒有關愛等等。所以,一旦控制不好“冷處理”,使其發展為“冷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父母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會產生什麼危害?

▲導致親子關係“結冰”

父母在孩子冷靜後,仍然對孩子置之不理,這種不合理的“冷處理”即是冷暴力。很容易導致親子關係變僵。孩子會誤認為父母對自己是冷漠的,甚至是“冷冰冰”的,便不再喜歡與父母溝通交流,親子關係將難以“解凍”,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淡。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讓孩子不知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方式

父母在面對孩子吵鬧時,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對孩子不理不睬。孩子冷靜下來後,面對依然態度冷淡的父母,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真正的訴求,也不能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一次還是隻能用哭鬧的方式表達,久而久之,便形成喜歡用哭鬧達成自己的訴求,甚至是威脅父母的不良習慣。

▲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是他們脆弱的時候。這時,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以冷漠、忽略的方式對待,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愛自己,不重視自己。內心變得極其敏感,也缺乏安全感。害怕之後,只能剋制自己的情緒,在父母面前帶上面具,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表達自己。時間長了,甚至會變得內向孤僻,對孩子心理發育有著極大的危害。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親子關係其實是非常微妙的,在相處的過程中,既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但又不能一味地對孩子妥協,不堅持原則。當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把握好尺度,正確地使用“冷處理”,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三、父母如何對孩子正確使用冷處理的方式?

✔掌握好尺度,不能只是“冷”

父母在使用冷處理來對待孩子的哭鬧時,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可一直保持“冷”,而不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吃軟不吃硬,所以等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便可以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擺事實。這樣既能讓孩子慢慢接受說教,給孩子一個思考的餘地,反省自己的錯誤。同時,也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避免親子間產生誤會。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 “冷處理”過後,應給予孩子適時的鼓勵

很多父母在“冷處理”之後,還不忘訓斥一下孩子:“下次再犯,我不會再這麼好說話了啊。”可能當時孩子不敢頂嘴,被迫答應。但父母這種帶有威脅和懲罰的訓斥,很容易讓孩子心生不滿,在心裡有所牴觸。所以,這時對孩子應該給予鼓勵,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很棒,媽媽/爸爸知道你是聰明懂事的孩子,相信你以後能做得更好。”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 “冷處理”的同時,也要關心孩子當下的心理感受

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時,孩子的第一反應大多是覺得父母不同意自己的訴求,繼續哭鬧。這時,父母不應立刻制止,而是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的反應,適時的對孩子進行安慰,耐心地與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與自己的共鳴,才不會過分牴觸。父母通過關心孩子當下的心理感受,傾聽孩子的訴求,從而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避免傷害親子關係。

“你不走我走!”誤把冷處理當冷暴力,父母與孩子關係難“解凍”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堤亞曾說過,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利用恰當的時機,趁著孩子自然想傾聽時再給他們講道理。

今日話題:在教育孩子時,你是否也採用過“冷處理”解決呢?你覺得“冷處理”這種教育方式有效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