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我們通常買東西的時候,尤其是一些使用類的物品,都會有標註:效果因人而異。

這是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不一樣,就像同一種減肥方法,可能有的人很適用,但是有的人不適用;同一個款式的包包,可能適合這一種風格的人,而另一種風格的人揹著就總感覺有違和感。

在家長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有這個情況的出現的。

你會發現,有的孩子很好講話,你給她講道理他能聽心裡去,還有一些孩子,越給她說軟話他就越"蹬鼻子上臉",鬧的越兇,非得吼一聲才能消停,氣的打人直嚷嚷怎麼"敬酒不吃吃罰酒"?!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為什麼教育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

1.性格不同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一樣,每個人的性格也都是不一樣的。人的性格形成有先天因素還有後天因素,不過後天影響佔據的比例比較大。然而性格又影響了人對事物的看法,使得每個人的行為處事的方法都不同,所以說,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有的孩子吃硬不吃軟,還有的是軟硬都不吃,就需要家長去慢慢的疏導,去尋找到合適有效地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2.成長經歷的不同

這裡講的成長經歷是指孩子幼兒階段,一般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其自我意識就逐漸開始清晰起來,開始更加強調和注重自我意識和觀念,也開始想要追尋自己喜歡的事物從而開始對家長的命令進行反駁,而如果這個時間的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採用了"暴力型"教育,用嚴厲訓斥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管教,孩子可能就會"熱處理"的管教方式更敏感。反之,如果有的家長喜歡"文打"不喜歡"武鬥",從小對孩子採用類似"冷處理"的方法,孩子也會更偏向於對"冷處理"管教方式的妥協。

當然,也不能排除有特殊的傾向,比如,經常被家長"熱處理"的孩子,開始對"熱處理"出現了免疫效果。

有一次和我閨蜜約了一起逛街,剛好是週末,就帶著她兒子一起。閨蜜兒子年齡也不大,才剛上一年級,性格也是挺活潑的,不過閨蜜總是提及說他兒子不聽話,喜歡鬧騰。

這不,還沒逛多久,在一家商店裡就出現狀況了,原來是她兒子看重了店裡的一款遙控直升飛機,好像閨蜜和她兒子之間還有約定,說是等她這一年過生日的時候就給他買一個,結果他小孩這次看到了,就哭著鬧著想提前擁有。

從他小孩一開始哭著鬧的時候,閨蜜就給我說不要插手,給孩子先耐心的說了幾句軟話,說現在還不能買,不是說好過生日才能買麼?結果小孩就是不聽,任憑閨蜜怎麼強硬的想拉著他走,就是不肯屈服,最後還坐在地上賴著不肯走了。

見狀,閨蜜索性直接就拉著我往旁邊的小便利店走進去,也不管小孩怎麼鬧騰了。

雖然看似不再理會孩子,其實我和閨蜜還是一直把孩子控制在可見範圍內的,那孩子見到母親走進了便利店不人不見了,也是有點懵,開始糾結著要不要上前來看看情況。

這個時候閨蜜通過觀察孩子的神態以及細微的肢體動作,從便利店走了出來,孩子一看到母親,立馬又向變臉一樣,委屈的表情又出現在臉上,眼角帶淚的看著讓人著實心疼。

可是閨蜜還是一副面無表情,朝孩子走進幾步,張開手臂:"過來,媽媽抱抱。"

孩子哼唧兩聲,還是踉踉蹌蹌的撲進媽媽懷抱裡。

閨蜜先是拍了拍孩子的後背,安慰了幾聲,然後讓孩子站好,表情變得柔和一些:

"不是媽媽不給買,而是我們之間有約定的,寶寶難道忘記了麼?"

"媽媽可是一直都給別人說寶寶是很聽話的,你看今天在阿姨面前,寶寶羞羞不乖哦。"

"好啦,不委屈,等寶寶過生日,媽媽肯定送寶寶一個比這個更好看的。"

最後,為了安慰孩子,閨蜜掏出了剛才在便利店買的,孩子最喜歡的藍莓口味的棒棒糖,孩子也重新露出笑容,不再糾纏於剛才的遙控飛機。

所以說,教育孩子真的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嘗試探索的過程,有的家長糾結於對孩子犯錯是要進行"熱處理"還是"冷處理",我想說的是,要先觀察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這是需要從多方面去考量的,切勿盲目跟風,直接套用他人的方法去施加在孩子身上,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會讓孩子更往壞的方面發展。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盲目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後果?

1.造成孩子的更加叛逆

孩子的成長中有不同時期的叛逆階段,其中2~3歲是一個第一個叛逆期,6~8歲是第二個叛逆階段,這兩個叛逆階段其實是更加重要的,因為3第一個叛逆期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養成的階段,也是性格塑造的開始,如果這個時候面對著孩子開始出現一些叛逆行為,比如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經常惹是生非等,家長面對這些頭疼的情況,盲目的採用他人的方法經驗,如果不適合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更加激烈的防抗,加劇了叛逆心理的形成。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2.不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

人的性格養成受到後天影響是很大的,父母的一些管教行為也對孩子有影響,比如:有的時候孩子犯錯其實是"故意"的,他們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而如果這個時候,佳航採用的是"冷處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冷戰,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被父母重視的感覺,自卑心理也就油然而生,性格也會變得內向自卑;還有另一種情況,家長如果長時間的對孩子進行"熱處理",孩子也就容易變得脾氣暴躁,且更為叛逆。

3.親子關係出現裂縫

矛盾的處理方式錯誤,又或者是家長只注意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批評,卻不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安撫,就很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疏遠感。還有,如果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叛逆,經常做出一些違背父母意願的舉動,也容易導致親子間關係破裂,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總結上述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這也就是在警示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樣要先做到了解孩子,只有瞭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正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如何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

1.多觀察孩子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只有一次,家長們是孩子在世上最親近的人,要多花時間去陪伴孩子。為了更好的對孩子進行教育,找到最合適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多觀察孩子,因為

人的性格就可以提現在一些小細節上,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往往能推斷出其性格到底是怎麼樣的,相對應的,我們也能知道當孩子犯錯時是採用"熱處理"還是"冷處理"。

2.多和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會很單純,也很直接,不會是拐彎抹角的,我們家長就要對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知道孩子所感所想。而且有的時候,一些矛盾也可能因為溝通而消除,起到了預防針的作用,有時候孩子不理解家長的一些行為,家長就可以通過交流對話來對孩子進行解疑。

3.維護孩子自尊心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尤其是小孩,更在乎在其他人面前的"面子問題",大人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批評教育的,那是對尊嚴的挫傷,所以,不論是"熱處理"還是"冷處理",家長們都要注意場合,顧及到孩子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希望。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耐心和細心的陪伴,讓我們一同努力,為了孩子美好光明的未來。

孩子犯錯要“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還得看看孩子是哪一類

我是海馬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