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冷暴力行為,例如對孩子的渴求熟視無睹,或者總是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敷衍了事,更有的家長乾脆不理孩子,下班就躺在床上玩手機,孩子和家長在家庭之中幾乎零交流。

但很多家長不覺得這是冷暴力,全然不知自己的冷暴力已經讓孩子的內心承受著痛苦,他們往往認為給孩子優越的生活條件就是對孩子的愛,而孩子的心理方面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之中會自己調整過來,實際上這讓孩子承受了煎熬。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最後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內向,更有的孩子對家庭產生厭惡,往往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冷暴力的危害,想要改正卻已經為時已晚。

所以家長請清醒地愛孩子,多多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不要讓他遭受冷暴力。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我不是你女兒,你的手機才是!

小編有一個朋友叫安安,安安的女兒歡歡今年剛上小學,正是愛粘著爸爸媽媽的年紀,歡歡就是一個特別愛和媽媽分享每天的趣事的一個小朋友,每次遇到學校裡有意思的事都喜歡和媽媽講,可是安安對孩子說的話總是不放在心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有一次歡歡回家和安安說週末要去春遊,老師讓家長也去。但安安只是看著手機,嘴上“嗯嗯”地敷衍著。歡歡不確定安安聽沒聽到,又說了好幾次,安安看著自己屏幕上“遊戲結束”的幾個大字,終於對歡歡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歡歡看到媽媽眼裡只有手機的樣子覺得很難過,只能搖搖頭先離開了。結果等到週末春遊的時候,安安果然沒來,老師問歡歡怎麼回事兒,歡歡也說不出來。

於是老師只能給安安打電話,安安卻驚訝地說自己不知道這回事兒。等到安安趕到了幼兒園看到歡歡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責備孩子,問歡歡怎麼不告訴自己今天有春遊。

歡歡非常難過,對媽媽大喊到:“我都說了10多次了!你真的有認真聽嗎?我看我不是你的女兒,你的手機才是!”安安聽了歡歡的話以後覺得非常後悔,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歡歡卻不再把趣事分享給媽媽了。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家長的哪些行為屬於冷暴力?

1. 對孩子的愛答不理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會採取冷暴力的方式,對孩子態度冷漠,常常愛搭不理。這是對孩子的冷暴力,偶爾一次就罷了,次數多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沒那麼重要,會產生挫敗感,對日後心理健康有極大影響。

孩子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在以後的人際交往方面也會處處討好別人,委屈自己,而這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冷暴力造成的。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2. 乾脆無視孩子的呼喚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希望可以接受到家長的幫助,可是家長卻以“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為藉口,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呼喚無視。

對孩子不聞不問,無視孩子的存在,一點都不關心。其實有的時候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能當個“甩手掌櫃”,什麼事兒都不管。

這樣不僅會讓孩子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把事情搞得一團糟,還會是孩子和爸爸媽媽的感情逐漸疏遠,因為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他了。也許孩子從此後會自立自強,但更多的孩子則是自暴自棄,從此懼怕呼喚爸爸媽媽尋求他們的幫忙。

3. 對孩子的要求敷衍,不放心上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問他問題,和他互動,

而家長剛好在忙沒空回答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採取敷衍的回答方式,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不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敷衍,實際上小孩子的內心是比大人還要敏感脆弱的,家人對孩子一點微小的情緒轉變,小孩子都會注意的到,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到恐慌,進而試圖引起家長的注意。

而家長如果持續不理孩子,對孩子敷衍了事,孩子很有可能會大發雷霆,做出一些亂摔東西的不好行為,讓家長不理解的同時更加厭惡,認為孩子不懂事兒,而這就造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不好的壞循環。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家長的冷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1. 對家長產生厭惡

俗話說,家庭是一個人溫暖的港灣。如果孩子經常遭受冷暴力,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厭惡感,從而對家庭產生厭惡。

從小到大沒有受到關愛的孩子有可能會變得敏感多疑,過早的離開了家庭也會讓她體會不到家庭中的溫暖,也不敢接受其他人的善意,更對自己組建家庭有所排斥。

其次孩子厭惡父母的敷衍,還會逐漸擁有叛逆的情緒,偏要跟父母對著幹,家長說東他偏要往西,讓家長十分頭大,不解。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對孩子溫柔一些,讓他體會到父母對他的關愛,更要照顧孩子自己的內心感受,多多和孩子交流,為他塑造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2. 脾氣變得暴躁,易怒

正因為父母對孩子冷暴力,對孩子不聞不問,面對孩子的生活一點也不關心,完全無視孩子的存在,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想要得到父母的注意力。

而小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

在多次嘗試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力無果後,孩子就會採用摔東西,大喊大叫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如果父母依舊不管孩子,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加極端,激進,變得叛逆,暴躁易怒,也有可能會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3. 性格變得孤僻,喜歡獨處

有的家長總是認為給孩子非常優渥的家庭條件就已經可以表達對孩子的愛,所以他們從早到晚都在掙錢,永遠在去應酬的路上,而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其實陪伴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任何錢財都替代不了,也都買不來的。如果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總是遭受到家長的冷暴力,孩子就會變得十分沒有安全感,非常缺愛,渴望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

還可能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變得孤僻,沉默寡言,難以和人進行交流,人際交往方面也處理得十分不得當。

孩子的內心還會變得十分的敏感脆弱,多疑,不容易信任別人,這都是孩子小的時候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造成的。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家長意識到問題後,如何正確彌補對孩子的傷害!

1. 多帶孩子外出遊玩

家長可以利用週末時間和孩子出去踏青,也可以在工作之餘陪伴孩子玩一些益智小遊戲,更可以在睡覺之前為孩子讀上一本睡前小故事,總之,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愛。

家長帶孩子出去遊玩的時候也應該多多擴大孩子的交友圈,讓孩子認識新朋友,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最為致命,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更可怕

2. 增強自己的耐心

家長面對孩子一定要加強耐心,不要對孩子冷言冷語,孩子畢竟年齡還小,有些事情做的不夠到位,家長一定要耐心細心地教導孩子,不要急躁。

如果家長現在真的非常生氣,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應該耐心地和孩子說自己的心情不太好,讓孩子先自己玩一會兒,這樣孩子就會更好理解家長,不去在這個時候煩家長了。

3. 笑容是孩子最好的溫暖

家長應該多多對孩子微笑,而不能對孩子冷言冷語。當孩子們出現反抗行為的時候,父母第一反應就是去批評他,而父母這樣的批評會讓孩子心裡產生恐懼感。次數一多,在面對家長的批評時,內心的反抗就會更大。

這時父母不如改變自己的方式,如果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能夠面帶微笑,那麼

當孩子看到了父母的微笑他們就會從心裡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不至於讓孩子過於害怕,孩子們也會更容易聽取父母的建議。要知道笑容是孩子最美好的溫暖。

請清醒的愛孩子!冷暴力絕對不是家長鍛鍊孩子承受能力的藉口,要知道無形的傷害比有形的傷害更加可怕。家長應該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多多在乎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