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曾經看過一位網友遭遇父母冷暴力的自述,讓我感到非常心酸

她從小便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和關懷的環境中。在她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忙於工作,小小的她從一年級開始便自己上學放學,從來沒有人接送。

孤獨的她很想在爸爸媽媽回家後多親近一下他們,可他們似乎總有打不完的電話和處理不完的工作,有的時候被她吵得煩了還會說出“滾到一邊去”“別過來煩我”這樣的話。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她很清晰的記得,在她上初中的時侯,有一個男生給自己寫了一封情書,正巧被她媽媽看見了。她的媽媽當時並沒有責罵她,只輕蔑地嘲諷:

“就你這樣還有人喜歡你啊?真是瞎了眼。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怕是你先勾引人家的吧?”

她一下子呆住了,原來自己在媽媽眼中竟然是如此不堪嗎?她委屈地想跟媽媽大吵一架,可是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因為她知道所有的溝通都是無用功,自己竭盡全力想要的溫暖和關懷永遠會被父母用冷暴力隔絕開來。

她說她永遠記得當時媽媽說的每一個字,也記得媽媽那副嫌惡的嘴臉。

如今她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發誓要把全世界最溫暖的愛都給自己的女兒,絕不會讓她經歷自己小時候所經歷的一切冷暴力。就在我慶幸她經歷了冷暴力還能夠擁有愛人的能力時,我看到她在自述的最後一句輕飄飄地說了一句:我媽媽昨天去世了,我以為我會哭,但我回想起的,全是她對我冷漠的態度。

多麼可悲的親子關係啊!不知身為父母的大家是否也因此有所觸動呢?回想過往,我們是不是也曾經以這樣的姿態、以這樣的語氣一遍又一遍地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呢?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冷暴力被定義為暴力的一種,實際上屬於一種精神虐待,我們平常所見的通過輕視、疏遠、放任等方式讓其他人受到心理創傷的情況都屬於冷暴力。對於親子關係來講,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絕不亞於肉體上的虐待。

一、父母“冷暴力”的具體表現

1. 對孩子不理不睬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侯會選擇不理會孩子,無論孩子如何哭鬧求饒都選擇以冷漠的態度面對孩子,還有的父母甚至會發火將孩子關進小黑屋或者趕出門外,企圖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這些行為都是典型的冷暴力,會讓孩子造成嚴重的恐懼心理。

2. 經常對孩子冷嘲熱諷

或許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謙卑”使然,家長們似乎特別喜歡打擊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表現得怎麼樣都以冷嘲熱諷的態度來對待他們。比如孩子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父母不但不誇獎,反而嘲諷孩子“走了狗屎運”“瞎貓碰上死耗子”,這些話無一不會成為扎進孩子心裡的刺。

3. 經常敷衍孩子

當代父母最常使用的冷暴力便是對孩子的敷衍,這種敷衍包括陪伴孩子的時侯漫不經心,也包括對孩子不耐煩的態度。很多父母美其名曰是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卻自己抱著個手機玩個不停。當孩子要求父母注意到自己時,父母也總會表現得及其敷衍,看都不看一眼就說“真棒!”“你真厲害!”但實際上孩子雖小,他們的感覺卻很敏銳,能很敏感地察覺出父母是否在以真誠的態度回應自己。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家庭心理學家基爾斯汀·達文認為:“對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蔑視、威脅、過度溺愛,讓孩子承受超過他們承受能力的責任和工作,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暴力。”

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過於冷淡的態度竟會是一種暴力的表現,而這種冷暴力正在無聲無息地侵蝕孩子內心的光明。

二、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1. 孩子性格變得冷漠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在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體會到的只有冷漠和疏離的態度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親的行為,變得如同父母一樣待人冷漠,其性格也會變得愈加無情。這種心態不僅會對孩子的社交產生極大影響,還會讓他們逐漸變得只關注自我,缺乏同理心。

2. 孩子喪失自信心

每個人都是渴望被認同的,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滿懷希望地渴求父母對自己給予關注時,若是父母表現得非常敷衍或者冷嘲熱諷的話,會給孩子形成巨大的打擊,讓孩子覺得父母親並不愛自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從而越來越對自己喪失自信心。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自信一向是成功的奠基石,若是

孩子從小缺乏自信心的話,那麼他們很難形成一個健康的心態,也就無法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世界

3. 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來維持,而冷暴力的父母慣用的淡漠疏離和冷嘲熱諷卻正與之背道而馳。

孩子會在父母一次次的冷暴力中愈加封閉自己,不再信任父母,不願再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產生很深的罅隙,導致親子關係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冷暴力,對於孩子的傷害都是不可忽視的。】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侯無論再怎麼生氣也不要以這兩種方式對待孩子,以免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靈的傷害。其實教育有很多方式,家長們不妨多試試其它正面管教的方法,要知道正面教育的效果絕對要比冷暴力和打罵批評來得有效得多。

三、家長應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 用愛和尊重對待孩子

首先家長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同等的地位上看待;其次,與孩子溝通時態度必須要真誠,這樣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形成健全而獨立的人格。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2. 對於孩子的呼喚要有所回應

現代社會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壓力都很大,父母親的忙碌是可以理解的,但無論家長再怎麼繁忙,都不要對孩子不理不睬。當孩子呼喚自己的時侯,要儘量給予真誠的回應,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懷,也能讓他們更加有安全感,。

3. 對孩子有耐心,態度要溫和

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的,因此每個孩子在慢慢摸索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會犯錯,這個時候家長切不可一個勁地對孩子冷嘲熱諷,而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以溫和的態度慢慢引導孩子改正,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包容和理解,這樣不僅能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值增加,而且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無間。

冷暴力與肢體暴力一樣是會讓人上癮的,所以家長們萬萬不要讓自己深陷入冷暴力的泥潭中不可自拔,要知道冷暴力對孩子帶來的不止是短暫的失落感,而是伴隨其一生的噩夢。

冷暴力不僅會摧毀親子間緊密的關係,還會阻礙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會使他們產生抑鬱心理,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再用冷暴力虐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這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要再犯了

今日話題:您對冷暴力是怎樣看待的呢?您曾經有過冷暴力對待孩子或者遭遇過來自父母冷暴力的時侯嗎?歡迎您帶著您的故事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一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