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周女士有個剛上一年級的女兒麗麗,從小麗麗就是個性格特別活潑開朗的孩子,雖然平時也有些任性淘氣,可是大體上還是比較乖巧懂事的。然而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麗麗讀了一年級之後,性格就變得特別奇怪了,動不動就發脾氣。

某天,麗麗從學校回來,和平常一樣,整張小臉都耷拉著,一副鬱悶又委屈的模樣。周女士也擔心女兒,就隨口問了一句:“寶貝兒,你怎麼了?是不是在學校學習太累了?”

話都還沒說完,麗麗卻突然發起了脾氣,把書包用力往地上一扔:“我以後再也不去學校了!”說著,就大聲哭了起來。這可把周女士給急壞了,趕緊問孩子到底怎麼了。可無論周女士怎麼詢問,麗麗就是不肯說。

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當天晚上,趁著看電視的空檔,周女士再問女兒,這個時候,女兒才道出原委。原來,麗麗收拾東西的時候後桌女同學的筆盒掉到了自己書包裡,麗麗發現筆盒不見了,卻在麗麗的包裡看到了筆盒,一口咬定是麗麗偷的,這個女同學可能朋友比較多,個人影響力也比較大,就在班裡散播謠言,讓其他人都不和麗麗玩。

後來老師知道了之間事情想要幫她們解決,兩人各執一詞,教室裡也沒個攝像頭,最後老師讓麗麗給同學道了個歉,也讓同學別在追究這件事,但是並沒有查明真相——老師也覺得只是小孩子一時起貪念偷的,並沒有相信麗麗。

就這樣,麗麗被其他的同學孤立了差不多半個月,不管是組隊活動還是玩遊戲,大家都刻意避開麗麗。這樣的冷暴力這讓麗麗感到又氣憤又委屈,再也不想上學了。這時周女士才知道,原來麗麗一直在承受這樣的冷暴力,而爸爸媽媽卻毫不知情!

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校園裡常見的“冷暴力”有哪些?

一般來說,學校的冷暴力主要來自兩大主體,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對學生表現出冷暴力的時候,通常都是用不理會、冷處理的方式,不管孩子想跟老師說什麼事情,老師都是不冷不熱的,明顯地偏心。

雖然這一類老師是極少數,但是也不可避免會出現,畢竟老師也是人,會有自己的喜好,大多數老師就算不喜歡某個孩子,也能將這樣的情緒摒棄掉儘量一視同仁,但是有個別老師就不一定了。這樣的冷暴力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還有可能引起其他學生的跟風。

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而同學之前的冷暴力是比較常見的,從小學到高中均有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朝夕相處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一些心胸不夠寬廣的同學還會慫恿其他學生一起孤立人,這種情況要麼是校園暴力,要麼就是“冷暴力”。

※遭遇冷暴力的孩子,都會有哪些表現

☛變得很自卑

當孩子長期處在校園冷暴力的情況下,就會導致他們不斷出現自我懷疑的傾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不管怎麼改變都沒有人喜歡自己。

如果沒有人及時的對他們進行開導,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卑和怯懦,嚴重的甚至不願意開口和別人進行交流,與此同時,也會導致成績不斷下降。

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討厭學習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學生對學習的情緒。如果老師經常針對某個學生,就很容易激起這個學生的反抗心理,當學生開始討厭這個老師的時候,最終就會轉化成對這門科課程的消極態度,以後再上這個老師的課,學生就不願意專心去聽講了。

☛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在學校的狀況

長時間遭受到校園冷暴力的學生,對於他們而言,校園生活是非常黑暗又可怕的,上學期間由於沒有感受到樂趣,平常在和父母交談的時候,因為害怕父母擔心,自然就不敢分享在學校的生活點滴了。

校園最常見的“冷暴力”,孩子一直默默承受,家長還毫不知情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希望父母可以多關注孩子的狀態,當發現孩子遭受校園冷暴力的時候,父母要引起重視,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中。

今日互動話題:當發現孩子抗拒著不去上學時,各位家長都會怎麼去處理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