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

孩子健康成長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娛樂時間。雖然豐富的、有玩具的、有組織的活動是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忽略孩子玩那些在我們看似無聊的遊戲的需求。結構化的活動填滿了孩子的時間表,這讓他們失去了做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孩子健康成長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娛樂時間。雖然豐富的、有玩具的、有組織的活動是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忽略孩子玩那些在我們看似無聊的遊戲的需求。結構化的活動填滿了孩子的時間表,這讓他們失去了做夢、幻想,也失去了在他們自己的世界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的機會,這些曾經是我們和上一輩人在自己孩提時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孩子卻很少體會了。

自由玩耍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一個沒有想象力的孩子不可能把一張紙片在手上把玩、折捏半小時或者1小時以上;沒有想象力的孩子也不可能一個人在海邊弄一根棍和一堆沙子就快樂得不得了……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幾乎任何一個孩童都能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一支歌、一首詩、一個舞蹈、一幅畫或一個劇本,一個遊戲。”

兒童究竟如何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中獲得收穫和樂趣?在玩耍中,孩子逐漸知道哪些東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無法接受的。

玩耍會使孩子更優秀

研究人員相信,玩耍能訓練孩子應對意外情況的能力。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馬克·貝科夫認為,“玩耍就像個萬花筒”,具有隨機性和創造性。他還認為,從根本上說,玩耍能提升孩子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當他們遇到意外情況或處於新環境時,將更具競爭優勢。

由於玩耍具有一定的風險—玩耍中的動物警覺性較差,容易遭到捕食者襲擊,因此玩耍行為很可能賦予了動物某種生存優勢,它才會不斷進化並延續下來。事實上,玩耍具有悠久的進化史。新皮層是與高階思維有關的腦區,去除了這一腦區的大鼠仍能正常玩耍,這說明玩耍的動機來自於腦幹。而早在哺乳動物進化出現之前,腦幹就已經存在。這意味著與玩耍相關的主要神經迴路位於非常古老的腦區,而且還通過遺傳,在動物中代代相傳。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玩耍,結果會怎樣?雖然沒人知道答案,但很多心理學家對此表示擔憂。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父母要當陪玩高手

會陪孩子玩的父母才是好父母。但是一提到陪孩子玩,很多父母很頭疼,不知道該陪孩子做些什麼。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會經歷三個階段:練習性遊戲,象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

1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1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小醫院”“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1規則性遊戲

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

下面這些具體的要點幫助您在與孩子玩耍時,多一些思路和想法: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1玩孩子有興趣的東西

在跟孩子玩的時候,要先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順著他的興趣點,不要強迫他做另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比如,他今天喜歡搭積木,就玩搭積木。

2跟著孩子做同樣的事

讓孩子把你當成夥伴,比如,孩子在搭積木,一塊塊壘起來,你也和他一樣一塊塊壘起來。他在玩卡車,你也玩卡車。過一會兒,他自然地就把你當成了遊戲玩伴,並且會關注你這個遊戲夥伴在做什麼。這樣,你就有機會引導他探索新的玩法。

3不要說“教你玩”

如果你想讓孩子嘗試新玩法,要注意語言,千萬不要說“我教你玩”或者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你把火車開到門邊上去”就帶有命令的口吻,可以嘗試著跟孩子說,我想把車開去那邊,你想把車開去哪裡呢?我把藍色的積木放到了火車上,你想放什麼顏色的積木在火車上?

這樣,孩子開心玩的同時,又有自己選擇和思考的空間,鍛鍊了各方面的能力。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4準備兩套玩具

在陪孩子玩的時候,有些玩具不妨準備兩套,比如兩輛卡車,能拆分的玩具如積木則可以分成兩份。這樣,在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用自己的那一份玩具給孩子做示範,而不是從孩子手中“搶”玩具。

5多玩“過家家”

孩子都非常喜歡這類遊戲,而這種玩法,很多時候都不需要玩具。比如父母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拿個盤子,拿兩個勺子,讓他們在邊上玩炒菜的遊戲,孩子們會非常喜歡的,他們慢慢會脫離廚房的空間,甚至在客廳裡玩炒菜也會玩得不亦樂乎。

過家家的遊戲,是非常能夠培養孩子各方面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大學問,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邊陪孩子邊玩手機是種“冷暴力”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給不少父母頭上澆來一盆冷水,邊玩手機邊帶孩子或許很危險,原因是會給孩子帶來忽視的感覺,從而影響親子互動。

父母邊玩手機邊陪孩子確實可以稱為精神上的一種“冷暴力”。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互動是平時一點一滴中積累的,如果單純的只是跟孩子呆在一起,則起不到很好的互動作用。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玩手機上,會給孩子一種錯覺,那就是孩子沒有手機重要,長期下去,孩子性格容易孤僻,變得冷漠,很可能還是冷暴力的傳遞者。

實際上,在孩子玩玩具、做遊戲時,父母主動參與太關鍵了,讓孩子能感到愛和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