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在孩子入學後,父母們會覺得自身的教育壓力明顯減少,有了老師的管教孩子們似乎更加懂事聽話了。

其實,在孩子入學後,孩子所面對的是不同於以往的生活環境,孩子接觸的對象不再只有家人,同時還有老師和同學。在新的環境中,孩子們接觸到了一個小型社會,孩子們的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學習還有社交。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引發很多家長的關注。一名幼兒園學生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看到兩名老師正在給孩子穿衣服。一名老師坐在椅子上抱著孩子,另一名老師站在孩子對面,手裡拿著罩衣似乎想給孩子穿上。但是孩子不願意穿,表現出很牴觸的動作。

這時候老師因為孩子不想穿罩衣推搡了孩子一下,隨後又生氣地而打了孩子一耳光。家長看到這裡直接衝進了教師直接掌摑了老師。老師自知理虧捱打後便躲閃到一邊,另一名老師安撫孩子。隨後家長抱起了孩子。

整個過程被監控記錄了下來,最後孩子的家長和老師都被帶到了警局調查。新聞發佈後,網友們紛紛表示,父親的做法有些偏激,但是這是人之常情。也有網友很理智地表示,父親的以暴力回應,也會嚇到孩子,並不是一個正確處理問題的示範。

其實,比起肢體上的暴力,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此前有這樣一個帖子,一名初中生,因為

被老師誤會自己偷拿了老師的mp3,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家諷刺,這直接導致了孩子被同學孤立,每天都被冷暴力困擾。同學們暗地裡說她的壞話,明面上嘲諷譏笑她。整個初中她都活在這種糟糕的氛圍裡。於是她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甚至出現了幻聽。

好在她在高中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在老師的耐心紓解下,她說出了困擾自己的噩夢,最後她也成了一名老師,目的就是希望她教的孩子能夠少受到一些欺凌和冷暴力,可以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當孩子進入到集體生活後,遭遇欺凌和冷暴力的指數升級。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數據表明,中國校園欺凌行為呈現出以“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的地理空間分佈形態。最嚴重的中部地區校園欺凌行為所佔比例最高,並且已經達到了46.23%。

也就是說,將近有一半的孩子都在默默地忍受著校園霸凌。在《人民日報》上曾經進行過一場針對於千人的社會調查,其中有73%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遭遇過校園霸凌。

為什麼很多的父母對此並不知曉,這是因為在孩子們遭遇霸凌的時候,只有一少部分會主動和父母傾訴。每年全球有2.43億的學生,遭受過校園霸凌,大約佔學生總數的32.5%,然而30%的學生都選擇了沉默。孩子們不敢或者不願意向父母求助,使得被霸凌的情況越演越烈。同時,家長們錯誤的應對方式也使得孩子的處境較難得到改善。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孩子遭遇欺凌和冷暴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的產生

當孩子長期處於被欺凌的環境中時,孩子缺少正常的社交氛圍,孩子的自尊心在一場場暴力和冷暴力中消磨殆盡。孩子痛恨欺凌自己的人同時也痛恨自己。孩子的自我評價較低,遇到欺凌後甚至不敢回擊。

★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

經歷欺凌的孩子對於社交會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孩子無法在社交中獲得快樂,無法從中吸取能量。孩子無法正確地看待社交關係,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孩子會在社交中傾向於刻意討好或者是有意迴避,社交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

★妨礙孩子對生活的熱情

當孩子身處於被欺凌的環境中時,孩子會被負面的情緒氛圍所包圍,孩子無法擁有生活的熱情,對於生活缺少期待感。孩子被負能量所困擾,無法從中跳脫出來,甚至還會有抑鬱的傾向,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法擁有無憂無慮的快樂。

▶▶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強迫孩子自我反省

很多家長在孩子遭遇欺凌後,會相信“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於是引導孩子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為自身的行為有偏差,才導致自己被欺凌。“他怎麼不欺負總考第一名的學生呢!”成了某些家長們說服孩子反省的理由。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家長們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卻沒有考慮到孩子內心所承受的折磨。家長強迫孩子不斷地從自我身上找原因,使得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傾訴的出口。

✔不相信、不重視孩子的求助

曾經有這樣一個新聞,一名初中生跳河自殺,在遺書中寫道自己長期遭遇霸凌,但是自己向父母的每一次求助都被要求自我反省。父親以為孩子是在為自己逃學找的藉口。於是孩子一次次逃學,又一次次被父母送回學校。最後,孩子無奈之下只好選擇自殺。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讓孩子很失望。進而失去了向父母傾訴的勇氣,孩子處於孤獨無助的境地之中。

✔暴力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被欺凌的情況時,會情緒激動地選擇以暴力來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能完全將孩子從困境之中解脫出來。

孩子通過父母暴力的應對方式明白自己也可以通過暴力去解決問題,但是對於比孩子強大的對手,即便回擊也很容易處於下風,所以孩子靠暴力來應對欺凌也並非是屢試不爽的,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恃強凌弱的誤導,讓孩子更加地軟弱。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父母們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

♥重視孩子的傾訴

當孩子向父母求助的時候,家長應該有所重視,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明白這不是他的錯。父母會一直支持他,並且願意給予孩子幫助。父母溫暖的回應會讓孩子有應對的勇氣。當孩子遭遇冷暴力後,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分析冷暴力的原因,是否是因為一些誤解的存在,鼓勵孩子解開這些被誤解的內容。

♥和老師做好良性的溝通

當孩子被同學欺凌時,家長應該和老師溝通情況。讓老師有所察覺,並且希望老師可以有所重視。當然,如果老師的認知和家長有些出入的話,家長們可以選擇給孩子調換班級,畢竟想要改變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是一件困難的事。

♥不以暴制暴,教育孩子機智的反擊

教育孩子被欺凌時,懂得反擊,不要膽怯。如果對方發現孩子並不恐懼,對方會有一定的收斂,如果孩子回擊了但是處於劣勢,就要教育孩子機智地求助,比如說告訴老師、父母,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幫助。家長有必要教育孩子遭遇欺凌後不要害怕,因為孩子本身並沒有做錯,保護自己是一種本能。

孩子遭遇欺凌、冷暴力,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軟弱

當孩子進入社會後,家長要保持對孩子的持續關注,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而不是把責任完全推給學校或者老師。

另外,在欺凌行為中,有些孩子扮演的是旁觀者的角色,其實旁觀者和欺凌者一樣可惡,家長們應該教育孩子遇到欺凌的場面時,不應該袖手旁觀。機智地制止一場欺凌才是家長正確地引導。

今日話題:大家對於孩子遭遇欺凌的話題怎樣看待呢?對此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