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前一段時間,我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孩子居然說髒話?都不知道是哪位孩子'禍害'了他!真的好生氣!"聽她又氣又意料之外的樣子,我真得有點想笑。朋友就更擔心了,孩子現在四歲就說髒話,怕孩子以後"粗口成章"。這樣的焦慮,我也有過。

但越是焦慮越是難以解決問題,這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孩子說髒話的情況,我們越淡定就越能解決問題。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孩子說髒話,原因最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孩子說髒話就想糾正,但其實瞭解原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僅僅孩子說髒話還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等其他不良行為,我們都要先了解原因。一個是為了緩解焦慮情緒, 二是為了"對症下藥"。一般來說,孩子說髒話的原因有三:

1、孩子覺得"好玩",有的還處於"髒話敏感期"。

小時候,我妹妹經常調皮搗蛋,做一些大人不喜歡做的事,包括說髒話。我問她為什麼要那樣做,她就笑著說"好玩啊!"雖然當時的我也不理解,但是如今想想小孩子的想法應該就是千奇百怪的,這也說明孩子們好奇心強,不懂分寸,凡是新鮮的都想嘗試。尤其是四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學習時期,當他發現自己在說這些話時候,大人會表現出憤怒、驚訝,便覺得這樣的試探有趣,也覺得"粗俗語言"有趣。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2、孩子的天性之一是模仿,常常去模仿媒體或者周圍人

如今電子產品增多,又因經濟條件轉好,許多孩子從小就看電視、看手機,或者刷抖音。他們接收的信息魚龍混雜,好的語言不好的語言都入了言。潛移默化中,髒話就從他們嘴裡脫口而出。有時候他們想控制,但是情緒激動時就會控制不住將髒話蹦出來。

另外,如今有些大人在吵架時候,或者平常聊天中說出髒話、粗口。有些孩子的朋友或同學在平時交談中也會說出粗口。孩子自然會受到他人影響,會說出髒話。有些人受到的影響大,平常也會說;有些人受到影響下,時而會說出來。

3、孩子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

西爾斯博士說:"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感的狂風暴雨中。"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便故意說些父母不喜歡聽的粗口,惹父母不開心,以此得到關注。

孩子說髒話,我們大驚小怪,反"害"孩子

前面說到,我們焦慮就會難以解決孩子不良習慣的問題。同樣的,當孩子說我們大驚小怪,不僅難以解決孩子這個不良習慣,還會對孩子不利。因為孩子的不良習慣得不到解決,就會對其自己產生不良影響。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1、家長只是斥責,治標不治本

若是孩子為了引起大人關注,大人只是簡單訓斥孩子而沒有增加對孩子的關注度,孩子依舊會用髒話或者其他方式來引起大人的關注。孩子如果是為了好奇,孩子的趣味被家長阻止,會覺得家長不愛自己,即使不再當家長面說背後也會說的。如果是受周圍環境影響,即使孩子不再說那句髒話,也會新學髒話來說。

2、家長表面越在意,孩子"髒話"越上癮。

正如"禁果效應"所說的,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受。巴納德學幼兒發展中心的研究發現,對待孩子說髒話,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冷處理。我們給予孩子過多反映,孩子知道我們對他的髒話感興趣,他就越想用髒話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這邊有一句俗語:"大人和小孩子玩,小孩越玩越厚臉皮",因為我們越在意他就覺得越有趣。

3、貼上"沒禮貌"的負面標籤,破壞孩子的自我認知。

當孩子只是因為好玩而被說成"不禮貌",孩子只是想分享些"有趣的話"給媽媽聽卻被說成"沒禮貌",孩子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而被說成"沒禮貌",孩子只是想表達下自己不滿的情緒卻被說成"沒禮貌",孩子會感到挫敗無能,破壞了孩子對自己的正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確的認知,還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和不關愛,嚴重覺得自己是個沒人愛沒人疼的孩子。

往往被貼上這些標籤的孩子,不開心父母的誤解,也會覺得"反正你們都說我沒禮貌,那我以後就沒禮貌",從此變得真正"沒禮貌",又或者因為"你們說我沒禮貌,我以後再也不說話了,什麼都不說",從此變得沉默寡言。雖然父母行為只想孩子做好,但是這麼做常常"事與願違"。

巧妙用"忽視法",讓孩子無意中改變說髒話的壞習慣

"忽視法"並不是真正的忽視,而是我們在孩子說髒話的時候我們表現得冷靜些,不在意些,淡定性,不大驚小怪,在行為上重視些,側重瞭解孩子說髒話背後的原因,然後給予正確的引導。

1、瞭解孩子說髒話原因,有的放矢

圍繞孩子說髒話的主要原因,我們通過觀察或詢問找到孩子說髒話的原因。如果孩子是為了好玩,我們可以對他說:"說髒話是好玩,但是會給你丟臉。小朋友和大人不喜歡說髒話的小朋友。"如果孩子是因為罵人,我們可以說"這樣罵人會拉低你的素質和水平,你可以用高級形式罵人"。如果孩子是因為受別人影響的,我們可以說"這些話雖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然其他人在用,但你要知道這類型話並不受人們歡迎的,你可以學學古人吟唱的視覺,那些大家都喜歡。"

2、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這個語言環境一個是從身邊人開始,比如和孩子爺爺奶奶商量好不要再孩子面前說髒話。另一個是從電子產品開始,比如給孩子挑選一些好的動畫片,限制孩子刷抖音,或者讓孩子公開玩電子產品,不允許孩子一個人躲在房間看。我們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電子產品,以引導孩子辨別是非。

當然孩子的語言環境不可能永遠良好,所以我們平常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是文明語言,哪些不是文明語言,哪些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不值得學習的。除了講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讀相關繪本,或者和孩子看相關的幼兒短片。

3、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情緒。

孩子看到其他人憤怒的時候會髒話來表達情緒,自然也學會用髒話來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孩子看到自己用髒話可以引起大人注意,便繼續用髒話引起關注。以上,都是孩子不懂得正確表達情緒的表現,簡稱"詞窮"。儘管孩子一開始說髒話不是這個原因,我們也要教會孩子用正確方式表達情緒。只要這樣,才能減少孩子使用髒話的機會,甚至杜絕孩子說髒話的現象。

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家長不用大驚小怪,用“冷處理”更好

有教育學家研究,孩子一生不可能不講髒話。想想我們現在也有不少大人會說髒話。想想這個情況,我們也不用過分焦慮孩子說髒話的現象,只要引導得好,孩子能夠正常渡過髒話敏感期,孩子能慢慢地剋制自己不說髒話,孩子能分辨語言的是非,孩子能正確表達情緒,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