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時間平復情緒卻成了冷暴力,“冷處理”的度,你掌握了嗎?

一天,我帶著三歲的寶寶去逛商場。在一個兒童服裝店裡,有一個小女孩手裡死死地拽著一件裙子嚎啕大哭。而小女孩的爸爸正準備上前安慰孩子的時候,被孩子的媽媽拉住了,說了句:“看見什麼都要買還得了,讓她哭個夠!”轉身拉著孩子的爸爸就往外走。小女孩哭著哭著看到父母走遠了,連忙追上去抱著媽媽的大腿哭得更加傷心了。而女孩的媽媽看都不看孩子一眼,繼續往前走。最後因為女孩的哭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慘,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不知道情況的,估計還以為這是女孩的後媽……無奈之下,孩子的爸爸最終抱起孩子,離開了商場。

離開玩具店後,寶寶悄悄地告訴我他覺得剛才那個姐姐的媽媽好可怕……

原本用來對付熊孩子的妙招——冷處理,在孩子看來並不是那麼回事。

原以為是個“萬能法”,卻沒想到用的不對很有可能會對孩子帶來諸多不好的影響。那怎麼使用才是合適的呢?

一、哪種情況適合冷處理?

大家都知道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可以使用冷處理的方法,但是什麼情況可以用冷處理很多家長都不是十分清楚。年紀稍小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沒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分清情況,找到對孩子冷處理的合適時機,再使用冷處理的方式會比較好。

1.孩子發脾氣有固定時長的時候

關於孩子發脾氣是否要馬上進行冷處理,家長們可以在於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把握一下孩子發脾氣的時間。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只是5分鐘就能夠發洩完情緒了,但是有些孩子厲害地能哭鬧1小時都不帶歇氣的,就不太合適了。

給孩子時間平復情緒卻成了冷暴力,“冷處理”的度,你掌握了嗎?

2.孩子犯錯不接受教育的時候

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在犯了錯誤之後企圖用哭鬧的方式來逼父母就範。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去教育孩子,或者迎合孩子都是不太合適的。不如讓孩子先鬧著情緒,讓孩子知道鬧情緒對父母沒有用,轉而在孩子安靜後,再抓準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

3.孩子生氣不理人的時候

有的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並不會大哭大鬧,只是生悶氣不理人。這種時候強行與孩子溝通效果並不是很好,可以嘗試著冷處理一段時間,待孩子對你的態度不是那麼“拒之門外”了,再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效果會更好。

有的家長覺得對待孩子的無理取鬧,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那麼只能冷處理了。但是“冷處理”並不是萬能鑰匙,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可以使用的。

二、不分情況的冷處理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教育孩子就像給孩子“治病”,沒有對症下藥,用得不好就變成“毒藥”了,會給孩子帶來各種不好的影響。

1.孩子會產生無助感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及時的響應對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的尤為重要的。即便是年齡稍大的孩子,沒辦法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發脾氣只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一味地進行冷處理,就沒有辦法幫助孩子理解並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產生一種無助感。

給孩子時間平復情緒卻成了冷暴力,“冷處理”的度,你掌握了嗎?

2.容易自我價值感低

年幼的孩子表達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情緒的自控能力也不是那麼好。這種時候只通過鬧情緒能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或者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如果使用冷處理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容易讓孩子覺得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認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自我價值感不高,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

3.自信不足

在家長看來冷處理是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但是在孩子看來是父母不關注、不理解自己的。長期靠冷處理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才得不到父母的關注,長期下來,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嚴重的打擊。

美國著名的兒科醫生T·貝利·布萊澤頓曾說:“你越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孩子的這種暴躁情緒持續的時間就會越長。

三、孩子鬧情緒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孩子總歸是孩子,總會有鬧情緒的時候。但是鬧情緒了,你說打也不行、罵也不行,現在冷處理也不能用,家長們就該抑鬱了。下面有幾個方法可以給父母們一個參考:

1.轉移或分散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的脾氣來得快去的也快,如果不是那麼較真兒的孩子,當他發脾氣的時候適當地轉移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起到制止孩子繼續發脾氣的效果。當孩子為了家長不給糖吃而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媽媽買了新鮮的大草莓,我們一起嘗一嘗好麼?”。

給孩子時間平復情緒卻成了冷暴力,“冷處理”的度,你掌握了嗎?

2.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多數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就發脾氣的,即便是熊孩子也有自己發脾氣的理由。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不懂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於是只能夠通過鬧情緒的方式來提醒家長,我不開心了、我生氣了、我傷心了……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嘗試著說出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和想法,逐漸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能夠讓家長明白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3.與孩子共情

成年人不隨意鬧情緒的原因在於成年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對於還小的孩子來說,情緒控制對他們來說有些難。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首先要表示對孩子產生情緒這件事情表示理解,然後再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理解並控制情緒。

4.引導孩子合理地發洩

緩解情緒的方式有千萬種,只不過孩子不知道而已。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可以扔枕頭、可以打沙包、可以運動、可以大吃一頓。家長甚至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直接遞給孩子一個軟綿綿的枕頭,陪著孩子一起發洩。

聰明的父母不會一味地使用一種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雖然長期使用同一種方法能夠達到父母想要“快速管教”孩子的目的和效果。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四、選擇冷處理孩子的情緒,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對待某些孩子情緒問題上,冷處理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並不代表所有的情況都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冷處理”的時候也要注意時機和方式,一味地“冷酷到底”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1.溫柔地堅持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這裡的“冷處理”並不是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冷眼旁觀,而是需要溫柔地安撫他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表達理解,但是卻不能夠接受孩子這種行為,以及利用這種行為滿足自己的要求。要讓孩子知道,即便父母接受你哭鬧的行為,但並不代表接受你所有的要求。

給孩子時間平復情緒卻成了冷暴力,“冷處理”的度,你掌握了嗎?

2.不要一起發脾氣

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表達和發洩情緒的方式。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不讓自己的情緒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如果你和孩子一起鬧情緒,那麼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3.冷處理≠冷暴力

我們這裡說的“冷處理”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發洩的時間和互相冷靜的時間。並不是說對孩子的哭鬧行為裝作視而不見或者故意把孩子放在一邊,直接走開這種行為其實都不能叫做“冷處理”,而是“冷暴力”。作為父母,要知道孩子對於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當他向你表達無助的時候卻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對孩子的傷害確是巨大的。

孩子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這些小人兒還沒來得及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而已。在面對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首先要讓自己“冷”下來,再去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犯錯不可怕,畢竟孩子每一次的犯錯,都是你及時教育他的最好時機。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你是怎麼處理的呢?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歡迎留言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皮球兒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