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本文由小聰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區公園裡新安裝了滑梯,專門給孩子們娛樂的,可是剛剛這一幕似乎違背了娛樂這一主題,有兩個小孩兒,一個孩子開開心心的玩,一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似乎要背過氣了,而孩子的家長在一邊玩手機。

家長不是不管孩子了,他在用他的方式進行“冷處理”教育,家長面無表情的說“哭吧,你就使勁哭,沒人跟你玩,活該,坐著哭啊,哭夠了回家。”後來瞭解。

原來正在哭的小孩兒不願跟小夥伴共享一個滑梯,家長說了他幾句就發脾氣了。

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01.“冷處理”是門技術活,使用不當會這樣……

1. 孩子會產生孤獨無助感

孩子如果太小了,還沒有非常強的“安全感”,孩子本身太小的時候就不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哭鬧也只是一個表達方式,如果一直“冷處理”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情緒掌控能力。

2. 喪失自信心

冷處理過分了就是“暴力”,掌握不好這個時機的話,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重視自己,覺得不被關注,長期下來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影響

如果孩子脾氣突然來了,應該怎麼辦,作為家長不用著急,也別慌,該幹嘛幹嘛,此時此刻的孩子,你越急他越哭,當你手忙腳亂的時候。

即將崩潰的時候他也不會停止大哭大鬧,所以此時著急哄孩子不會有太大效果。

但是當你淡定的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之後,你會發現打開了新天地一般,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再配合以下操作你會發現之前“連哄帶騙”的制止哭鬧的孩子大概會耗時1小時,但是冷靜應對,不到30分鐘,竟然不鬧了。

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02.學會這四點,提升哄娃技能

1. 及時制止孩子暴力行為

比如砸東西,打人等,一般這種情況家長都會“氣急敗壞”的喊:“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不講理啊!沒禮貌!

雖然家長的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給孩子貼標籤之後會造成日後的心理暗示,孩子會覺得反正都這麼說我了,闖禍了又能怎樣。

學會引導孩子正確的發洩情緒,如果孩子很氣憤你可以嘗試這樣說“寶寶氣不過就打打枕頭,或者咱們在不打擾別人的地方大喊幾聲,這樣會覺得好多了,因為媽媽也這樣試過。”讓孩子覺得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利能被平等對待。

同時可以把發洩的枕頭遞給孩子,也可以試著做個示範,總之發洩的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把氣出”沒準你跟孩子一起摔枕頭的時候的時候會被彼此的表情逗笑,氣憤瞬間灰飛煙滅。

2.同感受共進退,理解萬歲,告訴孩子:我懂你

小孩子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需要大人的理解比如說“你現在生氣是不是?

但是媽媽理解你的,因為你想出去玩但是外面下雨了,不管怎麼說,媽媽愛你”這個時候不要講道理,在孩子恢復理智之前都是無用功。

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3.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真實想法,對症下藥

熊孩子再不懂事也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可能他們的理由別再內心裡受表達能力的阻礙,不擅長溝通罷了,不開心了只能靠發脾氣來抒發感情。

家長可以耐下心來,儘可能的讓寶寶用語言描繪出來為什麼生氣,解決問題不費力。

4、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脾氣就像暴風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分散注意力直到他們“沒有脾氣”

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寶寶看那邊,那個大蘋果好誘人哦,比薯條還要香,媽媽流口水了,我看看寶寶饞沒饞!”

總之,孩子的要求如果不過分可以適當滿足,但是突破底線的話該教育還得教育,但是怎麼拒絕孩子是個技術活,千萬不能被孩子的哭所挾持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奸計得逞”日常“一哭二鬧”頭痛的是家長。

如果孩子太執拗太固執那就需要足夠的時間,孩子會一點點的平靜下來。雖然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但是家長切記半途而廢,不然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03.“冷處理”需要時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做“冷處理”,太過分會成為“冷暴力”,如果處理不當又不湊效,沒效果,找準時機很重要,再使用“冷處理”效果會更顯著,當孩子發脾氣有固定時長的時候比較適合用這個招。

有的孩子在5分鐘左右能發洩完情緒,但有的寶寶可能需要1小時,那樣的哭鬧的寶寶時間太長了不太適合做“冷處理”,1個多小時的哭鬧中間不帶喘息的,這樣使用“冷處理”就不太合適了。

孩子犯錯誤不接受批評教育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冷處理”,孩子在犯錯的時候經常用哭來威脅父母這是普遍的現象,如果在孩子拒絕的時候一股腦的把所有批評的詞彙傳輸給孩子確實有點不合適。

可以讓孩子稍微釋放情緒,安靜下來之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知道大吵大鬧是沒有用的,等寶寶安靜下來,再教育也不遲。

有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會大喊大鬧,他們會生悶氣,無論你說什麼都不願意說話,像這樣自尊心強的寶寶,需要空間,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又不想忍受孩子無理取鬧,家長束手無策的時候,只能選擇“冷處理”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逃避。

都知道“冷處理”,如何操作是正確的?處理不當容易事與願違

04.“冷處理”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樣育兒不傷感情

1. 不要一起發脾氣

當孩子脾氣上來的時候,性子急的家長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不知不覺的前提下“火上澆了一把油”,孩子越哭,家長越罵

,孩子的嗓門跟家長的嗓門混在一起,感覺整個地球都要爆了,那種刺耳的聲音不僅影響自己也會妨礙別人。

如果跟孩子一起鬧情緒狀況只能會越來越糟,所以身為父母自己要先冷靜下來不能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

2. 根據年齡段不同,“冷處理”的手段也不同

2歲前的娃可以用安撫和肢體動作轉移注意力,把孩子抱在懷裡,輕拍後背,輕聲跟寶寶說話,並且反覆重複,一定要溫柔,同時用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但是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

6歲前的孩子可以適當延遲滿足,5歲是孩子第二個叛逆期,孩子發脾氣會更常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記得一定要溫柔,告訴他,你能接受他的不滿,也理解他的情緒,但是不可以如他願,絕不可立即鬆口。

6歲左右的孩子一定要及時變通,但是無論是什麼方法,教育孩子一定要溫柔,這是一個大前提。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冷熱”交替

,對於他們來說“冷處理”代表原則、底線,“熱”代表認同理解以及安撫。

3. 別讓“冷處理”變成“冷暴力”,不然更難收場

其實“冷處理”也可以理解為互相需要一個空間,需要一點時間冷靜下來的過程,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哭鬧放到一邊任由他的發展,甚至錯過最佳的安撫時機,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有限,當他們無助的時候得不到幫助,對他們的傷害也是蠻大的。

所以“冷處理”是給彼此一個冷靜的機會,當大人的情緒控制好了,再去教育不好收場的寶寶,總之要記得溫柔,還有耐心,不要擔心孩子犯錯,他們犯錯的時候也是家長教育他們最好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