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你在幹什麼!為什麼要用剪刀來剪沙發?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的剪刀只能用來剪紙玩!為什麼要到處亂剪?”

“我不是故意的!況且沙發這麼大,剪一點又怎麼了?”

“你還犟嘴!好!我打你也不是故意的!撅起屁股!”

……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大老遠的我就聽見閨蜜跟孩子的對話,很明顯,這孩子又調皮搗蛋了。我到她家裡時,正看見她準備打孩子的屁股,我趕緊攔下她,讓她消消氣。

閨蜜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這孩子太不聽話了!我稍微不注意,他就能犯各種錯誤!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好!”

聽了她的話,又看了眼孩子,我把她拉到一邊說道:“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階段,會用一些特別的方法來引起家長的注意,比如搞破壞等,通過這樣的手段引起家長的重視,你越教育他,他反而越有滿足感!”

閨蜜有些疑惑:“那孩子犯錯就不教育他了?任由他這樣?”

我笑了笑:“這哪行啊!該教育還得教育,但要講究方法,比如說採用冷處理的方法!”

閨蜜:“什麼是冷處理呢?我該怎麼做?”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一、什麼是“冷處理”?

“冷處理”是由“淬火效應”延伸而來。所謂淬火效應,原意指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浸入冷卻劑(油、水等)中,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穩定。心理學把這定義為“淬火效應”。而後有人把“淬火效應”應用到了教育當中,稱之為“冷處理”。

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衍生出的含義為長期受表揚頭腦有些發熱的學生,不妨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幾經鍛鍊,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於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不妨採用“冷處理”,放一段時間,思考會更周全,辦法會更穩妥。這就是所謂的“冷處理”。

有人認為女人最難的是生孩子,其實,養孩子更難!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當孩子犯錯時,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家長如果過分關注,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就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甚至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有句話說得很好:真著急,假生氣;熱問題,冷處理……這本是一句為人處世的名句,但用到教育孩子上同樣適用。孩子犯錯後,家長採用冷處理的方法,在給孩子降溫的同時,也是給自己降溫,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冷靜下來尋找最合適的解決辦法,才能讓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但要提醒各位家長,“冷處理”也講究方式方法,“冷處理”不等於“冷暴力”!盲目不合理的“冷處理”,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二、“冷處理”≠“冷暴力”,沒有尺度的“冷處理”反而會傷害孩子

1、“冷處理”不等於“冷暴力”,錯誤的“冷處理”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極大傷害

我們所說的“冷處理”是指孩子犯錯後,暫且把孩子的錯誤放下,讓自己和孩子都冷靜下來,等一段時間後,家長找到最合適的處理方法,再跟孩子談這件事。而“冷暴力”則是指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冷處理”是通過放下這件事來找應對的方法,而“冷暴力”則是試圖通過“冷戰”的手段來迫使孩子認錯。比如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在英子犯錯後,就對其不理不睬,該給她做飯做飯,該洗衣服洗衣服,但就是不跟英子說話。那段時間,我們很少看到英子的笑臉,臉上寫滿了無盡的懊悔與失望。導致的結果就是:喜歡天文的女孩兒,眼裡卻沒有了星星!

可以說英子的抑鬱症與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我們所提倡的“冷處理”並不是這樣的,而是要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在這段時間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最終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2、“冷處理”時間把握不好,達不到教育效果,孩子反而會變本加厲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在使用“冷處理”方法時,把握不好“冷處理”的時間,最後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冷處理時間過長,孩子可能已經忘記了當時的情況,這時你再對他進行教育,又有什麼用呢?只會招來孩子的厭煩,甚至孩子會故意重複這樣的錯誤,這也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而“冷處理”時間過短,家長和孩子沒有充足的時間冷靜下來,很容易發生爭執和矛盾,處理不好只會讓事情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無法起到教育目的。所以說,把握好“冷處理”的時間非常重要,一般建議不要超過24小時,否則就會出現上面說到的這些情況,進而錯失教育良機。

三、家長應如何把握“冷處理”的尺度,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嘗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一般情況下,孩子從3-4歲開始,就會出現“反抗精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聽話。對於家長的話不會再唯命是從,而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這時,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後,依舊喋喋不休,孩子可能就會跟家長“對著幹”,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

建議家長可以試著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比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如果覺得委屈,情緒會變得非常暴躁,家長這時就要放平心態,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聽孩子說出心中的委屈,嘗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然後再找出突破口,肯定孩子做的對的地方,引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學會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會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這樣家長的意見就會讓孩子覺得比較中肯,樂意接受。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2、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溝通是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橋樑,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彼此靠得更近。所謂“有效溝通”,並不是指家長在孩子犯錯後,隨便找孩子聊兩句,讓孩子下次注意就完事了!而是通過有意思的溝通,讓孩子學會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東西。所以,“有效溝通”就是有效果的溝通、有笑聲的溝通。比如: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先不要急著批評,等啥雙方冷靜下來後,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或遊戲,把孩子帶入到情境中,最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在故事和遊戲中有所收穫。這就是所謂的“有效溝通”。

3、採用“隔天教育”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充分“降溫”

孩子犯錯後,家長如果選擇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來解決,就要注意把握“冷處理”的時間,一般我們建議不超過24小時,並採用“隔天教育”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可以充分降溫。比如:如果孩子是今天下午犯了錯,那家長就可以先把這件事情放下,好好想一下怎麼做才能將教育的目的最大化。然後在第二天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最終解決問題。

這種“隔天教育”的方法,即是給家長留出充足的時間尋找教育辦法,也是給孩子留出反思的時間。只有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再配以家長合適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對孩子的教育效果。

孩子犯錯後,家長別忙著教育,先用“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降降溫

孩子犯錯後,過多的“暴力”和“冷暴力”只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適當嘗試一下“冷處理”,不僅能夠拉近親子關係,還能讓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有所收穫。家長們都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