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武漢返鄉的黃石女生真情敘述:面對疫情,我們誰也無法超脫

從這場戰役開始,我越來越發現自己是一個鈍感力很差的人。


告別武漢

第一個消息是在QQ群看到的。那時正是大二最後一場考試前夕,一個同學將題為“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央視新聞官博截圖放到群裡。同學們一個個刷著“這可如何考試”,我默默點了加一,心裡卻沒有真正的恐懼。我沒有想到在半個多月後,官方公佈病毒人傳人,這場疫情席捲了全中國。


一位從武漢返鄉的黃石女生真情敘述:面對疫情,我們誰也無法超脫

qq群截圖

我只能想到考完試還有一些作業要補。舍友已經買了去長沙的票。前方是實習四個月的大好時光,歸心似箭的我只想早點回家。因為這一點和父母爭吵時我還不由地用上了肺炎的理由。然而不免有些心虛,遲鈍的我沒有真正想過不明原因肺炎會是傳染病。

1月2日深夜下著濛濛細雨,我和舍友帶著烤串的煙火味回到宿舍。這是大三的最後一場歡聚,明天之後,我們都要分離。這時候,大家的心情都是歡暢的。宿舍樓過道還亮著不少燈,多少同學和我們一起度過分離前的夜晚。

後來我看電視上放著宣傳片,武漢的街道都是空蕩蕩的,我才想到,在這個城市,我拍過這麼多照片,追蹤過那麼多選題,留下了多少回憶。我們曾經笑過武漢的施工隊,一遍遍吐槽它的吵鬧,現在只能祈願這座城市能夠早日迴歸富有煙火味的繁華。


面對疫情

回家之後,我一直深居簡出,我媽倒是一直致力於把我拉出去走走。

我媽是家庭婦女,對時事不感冒。我媽和我的唯一共同樂趣是坐在客廳看電視,她特愛追《精英律師》,晚間劇一般會在第二天下去重播,我聽了兩句跟我媽說這集之前都放過了。她不聽。她也愛看非誠勿擾,我一聽這個女嘉賓的介紹詞我就知道又是重播,我不厭其煩地說這放過了。她乾脆說她就是看個熱鬧。出不了門之後,她學會在手機上玩麻將,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就成了背景樂。

後來電視放湖北衛視的眾志成城抗疫情,我和我媽排排坐。她也不看手機上的牌局了,跟我一起不錯眼珠地盯著屏幕。我忽然就明白了,沒有人能真的從疫情中超脫。

我們家所有人都是生於湖北、長於湖北,同學、朋友、親戚……這些扯不斷的關係和熟悉的城市風貌構成了我對它最深的牽掛。放眼全國,對國家的熱愛讓我們時刻關注著最新消息。面對疫情,我們無法忽視或是逃避,人類的悲喜在這一刻是相通的。


一位從武漢返鄉的黃石女生真情敘述:面對疫情,我們誰也無法超脫

24樓向下看萬達廣場,黃石最繁華的商圈之一,現在街上也是空蕩蕩的

24樓向下看萬達廣場,黃石最繁華的商圈之一,現在街上也是空蕩蕩的


恐慌與冷靜

爸媽對疫情的重視還是歸功於我和我哥,我們喋喋不休地向他們播報新聞,終於拉響他們心中的警報。1月22日下午,我爸主動問我們是不是要買口罩了。樓下有3家藥店,去第一家,藥店阿姨說口罩昨天就賣完了。我還有心思說,看吧,早該聽我的。第二家還沒有,我心裡有些發慌。第三家收銀阿姨正在整理一個大塑料袋,我眼尖,看見裡面是藍口罩,但是沒有外盒。我問阿姨這有外包裝嗎,擔心這不是有用的口罩(當時微博說只有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有用,但是藥店賣的口罩是完全沒有包裝的)。她沒理我。倒是另外一個阿姨接話說這些都被周邊居民預定了,要買只能買一個,我們就趕緊買回來了。


一位從武漢返鄉的黃石女生真情敘述:面對疫情,我們誰也無法超脫

截止目前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全部口罩 右下角為1月22日買到的

家裡糧油之類的儲備都夠,保險起見,從那天起,家裡人都沒出過小區。1月的最後一天,黃石難得晴天,我爸把床單被罩都洗了拿到樓頂陽臺上曬。爸媽都是很勤勞本分的人,閒不住。那時候黃石公佈的病例只有幾十例,我們家裡人都覺得小區是安全的。誰成想隔天小區就通報了一例,還是我們一棟樓的。常住在家的爸媽和我哥你一句我一句就把“真相”拼湊出來了。十樓的老太太比較節儉,平時喜歡收集廢舊紙箱,多半是因為這個感染的。然而這些猜測沒有任何作用。我爸沉著臉,站在陽臺,半天沒動。我媽也數落他,太陽什麼時候都有,為什麼要湊這份熱鬧。

其實這些都不難理解,平凡的生活充滿了忙忙碌碌的瑣事,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就做好了選擇。和平年代的幸福,莫過於此。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無形恐慌讓我們選擇閒居在家,然而一開始的快樂並不長久也不現實。

小區群裡曾熱鬧一陣又迅速歸於平淡,隔離並沒有成為現實,社區工作人員給我們的解釋是患者的症狀較輕。一閉眼我就想到從小在一起的朋友發過的呼告:家裡人都有發熱症狀了,剩下的我該怎麼辦!那是在黃石還沒有得到試劑盒時的聲音。現在它依然緊缺,確診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痛。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在心裡數著14天。

面對現在的疫情,所有人的認識都是不全面的。有些人會認為很嚴重,有些人並不能理解這些人為什麼這麼緊張。換做我自身也是這樣的,我的無能、我的恐懼,都源於信息的解讀差異。每天看微博話題、媒體報道和疫情最新情況通報是我一睜眼就要做的事。這些信息割裂成了三塊,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獨居在家的生活,我看得見摸不著的是記者帶我看見的疫情前線,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是肺炎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肺炎患者求助超話我看了幾分鐘就不忍再看,真的是字字血淚。我想過自己能做些什麼,卻什麼也想不到。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們現在就像聽得懂話的孩子,重複著大人告訴我們的“不要添亂”。這的確是四字真言,但是我們不能不聽不看,也無法不聽不看。我欽佩在前線的所有人,也為自己的無能為力難過。

但是疫情總會過去的,這一點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識。人類是社會生物,每一個社會都有著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身處其中,總有一份力量是你能給予的。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外,我們還有精神需要。在現在,或許是一句重要信息的傳遞,或許是對前線人員的激勵,力量無關乎輕重,在於心意。

在特殊時刻,醫護人員、記者等等以奉獻的形式庇護著我們。在未來,疫情之後的重振仍需要我們的參與,這就是我最初的認識。在中國,孤獨感是稀缺的,總有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演繹感動人心的故事。我們不只是觀眾,更是參與者。我們不是渺渺宇宙中唯一一個思考自己從哪裡來向哪裡去的獨行者,而是凝聚力量的整體。(作者:梅陳園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7級本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