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武汉返乡的黄石女生真情叙述:面对疫情,我们谁也无法超脱

从这场战役开始,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一个钝感力很差的人。


告别武汉

第一个消息是在QQ群看到的。那时正是大二最后一场考试前夕,一个同学将题为“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央视新闻官博截图放到群里。同学们一个个刷着“这可如何考试”,我默默点了加一,心里却没有真正的恐惧。我没有想到在半个多月后,官方公布病毒人传人,这场疫情席卷了全中国。


一位从武汉返乡的黄石女生真情叙述:面对疫情,我们谁也无法超脱

qq群截图

我只能想到考完试还有一些作业要补。舍友已经买了去长沙的票。前方是实习四个月的大好时光,归心似箭的我只想早点回家。因为这一点和父母争吵时我还不由地用上了肺炎的理由。然而不免有些心虚,迟钝的我没有真正想过不明原因肺炎会是传染病。

1月2日深夜下着蒙蒙细雨,我和舍友带着烤串的烟火味回到宿舍。这是大三的最后一场欢聚,明天之后,我们都要分离。这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欢畅的。宿舍楼过道还亮着不少灯,多少同学和我们一起度过分离前的夜晚。

后来我看电视上放着宣传片,武汉的街道都是空荡荡的,我才想到,在这个城市,我拍过这么多照片,追踪过那么多选题,留下了多少回忆。我们曾经笑过武汉的施工队,一遍遍吐槽它的吵闹,现在只能祈愿这座城市能够早日回归富有烟火味的繁华。


面对疫情

回家之后,我一直深居简出,我妈倒是一直致力于把我拉出去走走。

我妈是家庭妇女,对时事不感冒。我妈和我的唯一共同乐趣是坐在客厅看电视,她特爱追《精英律师》,晚间剧一般会在第二天下去重播,我听了两句跟我妈说这集之前都放过了。她不听。她也爱看非诚勿扰,我一听这个女嘉宾的介绍词我就知道又是重播,我不厌其烦地说这放过了。她干脆说她就是看个热闹。出不了门之后,她学会在手机上玩麻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就成了背景乐。

后来电视放湖北卫视的众志成城抗疫情,我和我妈排排坐。她也不看手机上的牌局了,跟我一起不错眼珠地盯着屏幕。我忽然就明白了,没有人能真的从疫情中超脱。

我们家所有人都是生于湖北、长于湖北,同学、朋友、亲戚……这些扯不断的关系和熟悉的城市风貌构成了我对它最深的牵挂。放眼全国,对国家的热爱让我们时刻关注着最新消息。面对疫情,我们无法忽视或是逃避,人类的悲喜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一位从武汉返乡的黄石女生真情叙述:面对疫情,我们谁也无法超脱

24楼向下看万达广场,黄石最繁华的商圈之一,现在街上也是空荡荡的

24楼向下看万达广场,黄石最繁华的商圈之一,现在街上也是空荡荡的


恐慌与冷静

爸妈对疫情的重视还是归功于我和我哥,我们喋喋不休地向他们播报新闻,终于拉响他们心中的警报。1月22日下午,我爸主动问我们是不是要买口罩了。楼下有3家药店,去第一家,药店阿姨说口罩昨天就卖完了。我还有心思说,看吧,早该听我的。第二家还没有,我心里有些发慌。第三家收银阿姨正在整理一个大塑料袋,我眼尖,看见里面是蓝口罩,但是没有外盒。我问阿姨这有外包装吗,担心这不是有用的口罩(当时微博说只有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有用,但是药店卖的口罩是完全没有包装的)。她没理我。倒是另外一个阿姨接话说这些都被周边居民预定了,要买只能买一个,我们就赶紧买回来了。


一位从武汉返乡的黄石女生真情叙述:面对疫情,我们谁也无法超脱

截止目前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全部口罩 右下角为1月22日买到的

家里粮油之类的储备都够,保险起见,从那天起,家里人都没出过小区。1月的最后一天,黄石难得晴天,我爸把床单被罩都洗了拿到楼顶阳台上晒。爸妈都是很勤劳本分的人,闲不住。那时候黄石公布的病例只有几十例,我们家里人都觉得小区是安全的。谁成想隔天小区就通报了一例,还是我们一栋楼的。常住在家的爸妈和我哥你一句我一句就把“真相”拼凑出来了。十楼的老太太比较节俭,平时喜欢收集废旧纸箱,多半是因为这个感染的。然而这些猜测没有任何作用。我爸沉着脸,站在阳台,半天没动。我妈也数落他,太阳什么时候都有,为什么要凑这份热闹。

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平凡的生活充满了忙忙碌碌的琐事,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就做好了选择。和平年代的幸福,莫过于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无形恐慌让我们选择闲居在家,然而一开始的快乐并不长久也不现实。

小区群里曾热闹一阵又迅速归于平淡,隔离并没有成为现实,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的解释是患者的症状较轻。一闭眼我就想到从小在一起的朋友发过的呼告:家里人都有发热症状了,剩下的我该怎么办!那是在黄石还没有得到试剂盒时的声音。现在它依然紧缺,确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痛。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在心里数着14天。

面对现在的疫情,所有人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有些人会认为很严重,有些人并不能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紧张。换做我自身也是这样的,我的无能、我的恐惧,都源于信息的解读差异。每天看微博话题、媒体报道和疫情最新情况通报是我一睁眼就要做的事。这些信息割裂成了三块,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独居在家的生活,我看得见摸不着的是记者带我看见的疫情前线,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是肺炎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肺炎患者求助超话我看了几分钟就不忍再看,真的是字字血泪。我想过自己能做些什么,却什么也想不到。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现在就像听得懂话的孩子,重复着大人告诉我们的“不要添乱”。这的确是四字真言,但是我们不能不听不看,也无法不听不看。我钦佩在前线的所有人,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难过。

但是疫情总会过去的,这一点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识。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一个社会都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身处其中,总有一份力量是你能给予的。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外,我们还有精神需要。在现在,或许是一句重要信息的传递,或许是对前线人员的激励,力量无关乎轻重,在于心意。

在特殊时刻,医护人员、记者等等以奉献的形式庇护着我们。在未来,疫情之后的重振仍需要我们的参与,这就是我最初的认识。在中国,孤独感是稀缺的,总有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演绎感动人心的故事。我们不只是观众,更是参与者。我们不是渺渺宇宙中唯一一个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独行者,而是凝聚力量的整体。(作者:梅陈园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